易经 科学技术史 八卦图像 中国凭什么胜出 科技发明 中国科技 英国学者 李约瑟 八卦图 丁建中
易经 科学技术史 八卦图像 中国凭什么胜出 科技发明 中国科技 英国学者 李约瑟 八卦图 丁建中


【核心提示】尚未揭露的最大历史秘密之一是,我们所生活的‘现代世界’是中国和西方因素绝妙合成的结果。‘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这却鲜为人知。

 
摘自《中国凭什么胜出》 作者:丁建中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发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西方,并向世人打开中国科技宝库的人竟然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英国人,他的中文名叫李约瑟。说来真的很有趣。李约瑟博士之所以对中国科技发展史产生浓厚的兴趣,重要原因是他在英国爱上了一名来自中国的女大学生鲁桂珍(1904—1991年)。鲁桂珍与其他两名中国人在1937年来到李约瑟的实验室。李约瑟是有妻之夫,与鲁桂珍的恋情是婚外恋,但这个婚外恋竟得到李约瑟妻子的原谅,这段恋情持续半个世纪,两人终成眷属。正是鲁桂珍向李约瑟介绍中国悠久的科学发明和医药学,给身处“西方中心说”环境中的李约瑟带来极大的心灵震动,使他形成了“一个宝贵的信念,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李约瑟语)。从此以后,李约瑟对中国科学产生极大兴趣,开始学习汉语,立志研究并挖掘中国科学技术宝库。

 

李约瑟从认识鲁桂珍等三名中国留学生后不久,即皈依中国古代文明,沉迷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一发而不可收。1942年秋,受英国皇家学会之命,前来援助战时科学与教育机构,在陪都重庆建立中英科学合作馆,结识大批中国科学家与学者,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华的四年,李约瑟广泛考察和研究中国历代的文化遗迹与典籍,为他日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作了准备。1946年春,李约瑟离任,赴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两年之后,返回剑桥,先后在中国助手王玲博士和鲁桂珍博士的协助下,开始编写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新中国成立后,李约瑟亲自发起并分别就任英中友好协会会长、英中了解协会会长,先后八次来华考察旅行,大规模地搜集中国科技史料,实地了解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情况。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轰动西方汉学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个多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李约瑟1995年辞世。生前,由他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已出到六卷,死后不久,《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七卷出版。全书2500万字,从酝酿、收集资料到最终完成历时60多年。正是这部惊人的巨著,向世人打开了光彩夺目的中国科技宝库。

《中国科学技术史》篇幅巨大,并非一般读者所能消化,为了让这部巨著能让更多的普通人知道,分享其内在价值,另一位英国学者RKG坦普尔以《中国科学技术史》为原料,将其浓缩为一本30万字的普及读物——《中国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我将R.K.G.坦普尔在该书中的序言——《西方受惠于中国》(1986年4月)的精要摘录如下:

 

“尚未揭露的最大历史秘密之一是,我们所生活的‘现代世界’是中国和西方因素绝妙合成的结果。‘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这却鲜为人知。为什么呢?

 

“中国人自己也和西方人一样不了解这一事实。从17世纪起,中国人对欧洲的技术才能越来越感到眼花缭乱,已经有一段时期对他们自己的成就患了健忘症。当耶稣会教士向中国人显示一架机械钟时,他们竟然感到敬畏。他们忘了,最先发明机械钟的正是他们自己!

 

“认识到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现代石油工业、现代天文台、现代音乐,还有十进制数学、纸币、雨伞、钓竿绕线轮、独轮车、多级火箭、枪炮、水雷、毒气、降落伞、热气球、载人飞行、白兰地、威士忌、象棋、印刷术,甚至蒸汽机的基本结构,全部源于中国,让中国人和西方人同样感到惊异。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船尾舵、罗盘、多重桅杆等改进的航海和导航技术,就不会有欧洲人那些伟大的探险航行,哥伦布不可能远航到美洲,欧洲人也不可能建立那些殖 民帝 国。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马镫,使骑手能安然地坐在马上,中世纪的骑士们就不可能身披闪亮盔甲去援救那些落难少女;也就不会有‘骑士时代’。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枪炮和火药,也就不可能有子弹透过骑士的盔甲将他们射落马下,从而结束骑士时代。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纸和印刷术,欧洲继续用手抄书的时间可能要长得多。识字将不会这样普及(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直接得益于造纸和印刷术的引进,这一点在后面要谈——引者注)。

“约翰·古腾堡没有发明活字,那是在中国发明的。威廉·哈维没有发现人体血液循环,那是在中国发现的,或毋宁说,他们一直就是那样认为的。伊萨克·牛顿不是第一个发现他的‘第一运动定律’的,那是在中国发现的。

 

“……奠定了产业革命基础的欧洲农业革命,只是由于引进了中国的思想和发明才得以实现。分行耕种、强化除草、‘现代’条播机、铁犁、将犁起的土翻转的犁壁,以及有效的挽具,全都是从中国引进的。在胸带挽具和颈圈挽具从中国来到之前,西方人是用绕在马喉部的皮带来勒他们的马的。尽管古代意大利生产的谷物有余,但是因为缺少满意的挽具而无法从陆路运送粮食到罗马。罗马是靠海运从埃及等地得到粮食的。至于播种方法,在中国人的条播思想引起欧洲人注意之前,欧洲每年大约要浪费一半的谷种。欧洲整个历史上不知有多少百万的农民用极其可怜的犁来耕地,累断了脊背,拖垮了精神,而中国人已经享用了2000年比较省力的耕作方法。的确,直到两个世纪之前,与中国相比,西方在农业方面是如此落后,以至于与中国这个发达世界相比,西方就是个不发达世界。现在形势倒过来了。然而有多久呢?而且西方今天丰衣足食的能力完全受惠于两个世纪前对中国发明的采用,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令人不安啊。”

我们要非常感谢英国学者R.K.G.坦普尔,他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概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对西方文明创新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在这方面我已无须再多说什么了。在这里,我再将李约瑟一个精辟的论断录在下面:

 

如果没有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种难以想像的事。

 

读者应知道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过是中国创造的几个代表性的发明而已,是几朵奇葩,但中国实际上称得上世界顶尖发明的又何止四大发明,100个世界第一;能够领先于世界几千年的中国地本文明,其科技发明何止千万,有大量的发明毁于周期性动乱而失传啦。中国人的创造精神绵延不绝,待到中国确立起新的也即适于新文明的制度,中国创造还会风靡世界。就R.K.G.坦普尔罗列出的中国100个世界第一也是够让人惊讶的了。我不可能在这里细细评点,有兴趣的读者去查看他的著作。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未被李约瑟及R.K.G.坦普尔提及,但仍由中国人首先发现的“二进制”。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二进制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不少人认为二进制是由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茨的发现。当前的电脑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电脑运用二进制将人世间一切不同的信息转换为若干不同的0、1的组合,这样不管什么样的图像色彩等不同信息,都可以通过二进制转换为不同的数字信息。这实际上破解了世界物质形态构成的密码,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与之相关。换句话说,没有二进制,就没有电脑;没有电脑,现代科技就不会突飞猛进。

 

但读者可能不知道,莱布尼茨发现二进制是受到了中国经典《易经》中的八卦图像的启发和佐证。

“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范,因为,一切无非都来自上帝。”这句话是德国图灵根郭塔王宫图书馆保存的一份弥足珍贵的手稿标题,也就是天才大师莱布尼茨的手迹。莱布尼茨不仅发明了二进制,而且赋予了它宗教的内涵。他在写给当时在中国传教的法国耶稣会士牧师布维(1662—1732年)的信中说:“第一天的伊始是1,也就是上帝。第二天的伊始是2,……到了第七天,一切都有了。所以,这最后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因为,此时世间的一切都已经被创造出来了。因此,它被写作7也就是‘111’(二进制的111等于十进制的7),而且不包含0。只有当我们仅仅用0和1来表达这个数字时,才能理解,为什么第七天才最完美,为什么7是神圣的数字”。

布维是一位汉学大师,他对中国的介绍是17、18世纪欧洲学界中国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布维是莱布尼茨的好朋友,一直与他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莱布尼茨曾将很多布维的文章翻译成德文,发表刊行。恰恰是布维向莱布尼茨介绍了《周易》和八卦的系统,并说明了《周易》在中国文化中权威地位。

 

八卦是由八个符号组构成的占卜系统,而这些符号分为连续的与间断的横线两种,即:——、— —。这两个被称为“阳”和“阴”的符号,在莱布尼茨眼中,就是他的二进制的中国翻版。他感到这个来自古老中国文化的符号系统与他的二进制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明显了,因此断言:二进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

 

另一个可能引起莱布尼茨对八卦的兴趣的人是坦泽尔,他当时是图灵根大公爵硬币珍藏室的领导,也是莱布尼茨的好友之一。在他主管的这个硬币珍藏中有一枚印有八卦符号的硬币。

莱布尼茨在1701年写信给北京的神父闵明我(中文姓名)和白晋告知自己的新发明,希望能引起他心目中的“算术爱好者”康熙皇帝的兴趣。白晋很惊讶,因为他发现这种“二进制的算术”与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立在两个符号基础上的符号系统是非常近似的,这两个符号分别由一条直线和两条短线组成。也就是中国最著名也是最古老的书《易经》的基本组成部分。《易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初期(距今约三千年),开始主要是一部占卜用书,里边的两个符号可能分别代表“是”和“不”(不是)。

 

莱布尼茨对这个相似也很吃惊,和他的笔友白晋一样,他也深信《易经》在数学上的意义。他相信古代的中国人已掌握了二进制并在科学方面远远超过当代的中国人。

 

《易经》当然不是数学书,而是一本用来占卜或“预言”的书,一本“智慧之书”。书里的长、短线符号意味着阴阳相对,也即天与地、光明与黑暗、善与恶,六十四幅八卦图,用不同的阴阳组合,模拟天下万事万物,并据此推断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无穷变化。易经即是研究变化的经典。而引起变化的最基本的原因,是阴和阳的差异和矛盾。

 

莱布尼茨在1679年记录下他的二进制体系的同时,还设计了一台可以完成数码计算的机器。电脑实际上将莱布尼茨的设想变成了现实。而莱布尼茨的有关二进制的构想和发明的原理,与《易经》八卦显示的原理完全是相通的。因此,不论莱布尼茨是在看见《易经》八卦图像前发明了二进制,还是在之后发明了二进制,都得承认,中国人在西方人之前两千多年就将二进制原理运用在天文地理、军事、人生、社会等各种变化的预测上了。这表明中国古代先哲是何等的聪明,何等的厉害。

来源网站: 中国风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