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水森在教儿子制作罗盘


 
    提起罗盘,人们首先会想到它指南针的作用,其实,罗盘是一种既能用于辨别方向又能用于城市乡村民居建筑风水占卜的传统工具。目前,全国只有安徽休宁县万安镇还在手工制作罗盘,吴水森的“吴鲁衡”老店就坐落在这里。
   重立“吴鲁衡”招牌
   吴鲁衡老店由吴鲁衡创办,传至吴水森已是第七代。虽然他从小接触罗盘,但是父亲却没有将技艺亲授给他。由于一直遵循“传子不传婿、传媳不传女”的祖训,所以在他13岁父亲去世之后,制作罗盘的事情就由母亲来打理。吴水森回忆说:“虽然那个年代使用罗盘的人越来越少,但依然有不少人拿着坏了的罗盘找到我家来修。开始我给母亲打下手,后来由于母亲的视力下降,就由母亲口授指导我来做。”时间一长,吴水森完全掌握了罗盘制作的核心技术,并且可以独立制作。
  “文革”期间,罗盘作为封建迷信的产物而被禁止生产。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以及风水学的重新被认识,罗盘在市场上的需求开始有所回升。“这使我对恢复家传手艺制作罗盘有了信心。”吴水森说。在这之前,吴水森一直在当地的一家啤酒厂工作,为了使家传手艺不至失传,他决定重立“吴鲁衡”招牌,振兴祖业。
   名声响亮只因质量过硬
   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万安罗盘的名声越来越响,不少人慕名前来定做。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万安从事罗盘制作的店铺多了起来,虽然制作手艺没有“吴鲁衡”店的独特、精良,“但毕竟有人愿意从事这行了”,这使吴水森非常欣慰。但是一些店铺的急功近利也给万安罗盘的信誉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一位合肥来的买主平时喜欢琢磨风水,特意跑到万安市场买了一枚罗盘,但回去用的时候却发现定向有偏差,显然是有的店铺生产的劣质产品。”吴水森说,随着罗盘市场需求的旺盛,这样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但是,消费者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只能束手无策,因为目前还没有罗盘制作的相关标准。”
   吴水森一直特别重视自己店里生产的罗盘质量,从用料到制作都严格要求。坚硬的木材不易变形,定向准确,所以他们店生产的罗盘用料都来自虎骨树和银杏树,而且这两种材料质地洁白、书写字迹比较清晰。但是选择这种材质会提升制作成本,这也是不少店铺不愿意采用的原因之一。在制作上,他一直坚持纯手工,机械制作、金属套皮的罗盘都不是出自他家。“吴鲁衡”罗盘区别于其他罗盘最主要的特征是罗盘的指针,指针是一根很细的铁针,本来它是不指示方向的,只有将它磁化才有“指南”的作用,但时间一长会渐渐“退磁”。“我们店生产的罗盘指针不会退磁,因为我们祖传的罗盘指针都是用一块陨石来磁化的,祖上留下来的罗盘至今都没有退磁。”
  “我对这一行很有信心”
   近年来,“吴鲁衡”的金字招牌在业内逐渐叫响,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是也遇到不少困难。“目前,我们店最大的困难是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这也是让吴水森最发愁的事情,“老店现在只有10名员工,由于人手缺乏,一个罗盘的制作周期至少得在两个月之上。而且原材料供应也跟不上,因为银杏树是国家保护树种,不可能大量采伐,而虎骨树成长速度慢,在当地也很难找到。”
   即使这样,吴水森也不愿放松质量关,毁了祖上的这块牌子。“2008年,有两个客商每人要求定制1000枚罗盘,但是全店员工加班加点,也只能完成100枚。有人建议加快速度,有人建议请人加工,都被我拒绝了。”
   不过,让吴水森欣慰的是,儿子吴兆光已经继承了自己的手艺,跟着自己打拼了。吴兆光大学学的是法律,由于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毕业后决定放弃其他工作机会,一门心思跟父亲制作罗盘。“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吴兆光说,“我打算将家里历经400多年的传统老作坊改成万安罗盘博物馆和非遗技艺展示馆。我相信用这样的方式会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万安罗盘制作工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罗盘背后的故事。”
   谈起万安罗盘制作行业的整体发展,吴水森比较乐观。他说,万安镇兴起罗盘制作,是有其独特条件的。万安坐落在横江之滨,水路交通十分便利;万安附近山多林茂,可以为罗盘制作提供上等材料。万安罗盘的兴盛还与当地一度很发达的堪舆学有关。堪舆学也被称为风水学,其中看风水、定方向、卜时辰等,都离不开罗盘。再加上近几年把罗盘用来收藏的人也非常多,“所以我对这一行还是很有信心”。


文章标题 :万安罗盘传人吴水森重立"吴鲁衡"的祖传招牌来自:藏风得水 ,原文链接:http://www.zangshu.com/fengshuigongju/wlh/2011/0429/2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