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兑上离)睽:小事吉。

[释诠]睽卦:固位以明质,格物以析理,对于物质世界和人类的吃、穿、住、行之事非常实用。

[把握]割裂强装,与人造器械是适用的。但若依此理而分析自然事物,就违反了其固有的规律性质。所以《折中》引何楷曰:“业已睽矣,不可以忿疾之心驱迫也;惟不为己甚,徐徐转移,此‘合睽’之善术也。”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悦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固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释诠]《彖传》说:分而论之,火能动而上行;水被动而下流。就是说同属阴性的两个器物其性质有着根本的不同。然,泽被于人的喜悦,丽映于人的温暖是等效的、同价的。阴性器物的运动就是阳性形而上存在的道迹。懂得了人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表现,也就掌握了自然规律。清楚了事物的自然属性,也就能处理好日常的事物了。

有形、无形,虽然形态相背,遵守的却都是同一样的规律。男人、女人虽然构形状态各异,但人性却是相通的。世间万物虽然色彩纷呈,千差万别。溯本求源,也不过是各类性质的交合杂糅所凝成的。所以,在分析物的时候,必须要有整体观念,全局胸怀和变化运动的思维方式。

[把握]睽:乖离、违背,质不相同的意思。但这是在割裂自然,进行静态分析时所形成的“固”化的理念。掌握后还必须将其返入自然,重新把握动态的规律。亦如《程传》所言:“天高地下,其体睽也,然阳降阴升,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则同也;男女异质,睽也,而相求之志则通也;生物万殊,睽也,而得天地之和。禀阴阳之气,则相类也。物虽异而理本同,故天下之大,群生之众,睽散万殊,而圣人为能同之。处睽之时,合睽之用,其事至大,故云‘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释诠]《大象传》说:火炎上而主动,泽润下而被动,方向互相违背。科学家因此而清楚了理相因,物相袭;以及虽然是同一个道理,却随着时移事易而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像郑人买履一样地教条僵化。

[把握]《集解》引荀爽曰:“大归虽同,小事当异。百官殊职,四民异业;文武并用,威德相反;其归于治。故曰‘君子以同而异也’。”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释诠]初爻:现象世界,看不到思想、逻辑的同一性,但,那却是真实存在的内生规律。就像马从棚里跑出,勿须担心走失,不久它就会自己回来一样。碰到与自己思想相对立的人,也不用恶语相加,平心静气地与之交流,相互之间就会达成许多的谅解。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释诠]《小象传》说:“之所以思想不同,即恶语相加”,是因为双方都存在着怪辟意识和标显自己的心理,不能互相包容造成的。

[把握]物因固型而明确,思想则因教条而犯错。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释诠]二爻:心灵意识只要窄窄地与世界的主宰大道相通,就不会犯大的过失。

《象》曰:“遇主与巷”,未失道也。

[释诠]《小象传》说:“与大自然的主宰不期而遇”,是因为心灵没有失去朴素、自然的大道规律。

[把握]所谓心灵的窗户在身体为“眼睛”,在头脑则是思想逻辑,即与自然法则相接合的智慧。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释诠]三爻:只是“跟着感觉走”,就会出现“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现象。而且动不动就会因触犯刑律,而遭受割鼻、挖眼的惩处。反过来,因为世事历练,懂得了社会的履约规范,也就显得通情达理,遇事无碍了。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释诠]《小象传》说:“讲道理不听,威逼反而就犯”,是因为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初始横冲直撞,最终百炼成钢”,是因为起初凭感情或信念用事,后来才有了理性的指导思想,行为的规范逻辑。

[把握]太阳东升西落,夏雨而冬雪。说明事物都有一定之规。不遵循规律,而误打误撞地蛮干,就会被碰得头破血流。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释诠]四爻:人类,独立于动物世界,不能按动物的法则待人谋事。只有找到与自然逻辑相一致的思想范畴基元之思维构形生成几制,与自然相印证,并经过社会的反复实践检验,才能减少妄念之灾。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释诠]《小象传》说:“交互印证,反复实践”,才能形成正确的心灵意识,树立崇高的做人品德。

[把握]在“自然”一词上,人们往往忽略了人的特殊性,及人类社会与第一自然的本质区别。所以,不是陷入机械唯物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主观唯心(宗教)或客观唯心论的虚无主义,而将人的思想能动性(而不是主观能动性)与逻辑规律的必然同一性束之高阁。或者因理念的意志论对自然界的破坏而心有余悸,拒而不接受在社会,即第二自然中大道的主导作用和人的主体功能,使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沉重而踉跄。中华传统道德之所以坚忍不拔,毛泽东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都曾经带领我们走过文明的康庄大道。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释诠]五爻:看不到传统的逻辑一致性,用混乱的意识狂批滥判具体行为的过错,好像不如此就显不出自己正确一样。但是,时间一长,原形毕露,才发现传统之为传统,正是因为它的不可更改的统一性才得以流传的。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释诠]《小象传》说:“用不同的逻辑,批判现象的错误”,这对修正传统也算是一件好事,可以使其更加丰富和完善。

[把握]“厥宗噬肤”,太形象了。现时代的一切弊病大多不都是因为邯郸学步造成的吗?尤其是东西方、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符号性质明显不同,却硬是拉郎配,还要明珠暗投,让汉字走拼音化的道路,种种谬误,所造成的损失,实在是难以言表。

上九,睽孤,见豕负途,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悦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释诠]上爻:隔行如隔山。不同团体、组织之间更易“老死不相往来”。尤其是一旦有新的行业组织、企业团体建立,人们更像是看到了满身污泥的猪混迹在马路上一样,或者如同看见满载妖魔鬼怪的大车在公路上奔驰,一个个就会义愤填膺,直欲除之而后快,好像自己一生下来就是美女帅哥似的。等慢慢了解了真相,又相继纷纷改变态度,从半推半就直到无条件地接纳,还不忘了夸耀自己的宽宏大量。其实,新生事物并不是现存事物的死敌,而是已有事物的必然发生,以完成新旧更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轨迹。所以,与新生事物磨合相融,才是最佳的选择。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之也。

[释诠]《小象传》说:“新旧事物磨合相融”,种种的误解和猜忌就会自动消失了。

[把握]团体也好,组织也好,新生事物也好,常常陷入的第一个误区就是“标新立异”,完全彻底地割裂和推翻“前任”的一切,以示其“先进性”。殊不知,这样就等于一开始就给自己送上了刑场。

原因:一是天上不会掉馅饼。人们不可能一下子就从习惯中扭转过弯来。二是即使是质的突变,也还有体制机制的形式雷同存在。与其用神秘感去刺激观众的大脑神经,还不如留下“形式”这座桥,让人们从“过去时”踱步而来,共同形成“现在时”,更易交流沟通和普及应用,并为“将来时”做好铺垫或打开思想的闸门。这一点或许应该是有所创新的人所必须清楚和注意的。

[总论]如此变证的“物质主义”,作者还有何不能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呢?《易经》大道哲学包容之广,层次之高,学识之渊,步步皆在,卦卦皆存焉。

(作者:风行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