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 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 始的日子,并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 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养生以心为主

    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 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 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中医认为“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如果此时人们还多吃油腻,或是易上火的食物,就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而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 症。“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 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 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随着夏日气温升高,人们很容易烦躁不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些人平时温文尔雅,不急不怒,可到了夏天,却变得性情急躁,常为小事大发脾 气。要记住“心静自然凉”。

    这是因为气温升高会加剧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就会导致这种情况。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 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

    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

    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精神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这些都可以 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今年的立夏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猪流感的肆虐让人们想起曾经经历过的非典、禽流感。其实,和应对其他任何传染性疾病一样,最重要的依然是我们自身的防 空能力和意识。

    据专家介绍,猪流感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我们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就可以减小被传染猪流感病毒的可能性。

来源网站: 董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