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中国字匮乏了?

小区有一家的媳妇添了个小男孩,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可高兴了不几天,有一件事把他们愁怀了。就是给出生不久的孩子起个啥名好呢?老两口犯难,小两口也犯难。这公公本姓侯,儿子、孙子肯定也姓侯。就是因这个侯字,小两口感觉自己喝的墨水不够了。于是到新华书店买了本《新华大字典》,翻来翻去,总觉得没有合适的字。孩儿的妈急了:“姓什么不好,偏偏姓侯!”。一句话戳到了“根”上,孩子的爸急了,就动了“干戈”。

你可别以为这是“笑谈”。在现实生活中,为给新出生的孩子起个好听的名字而犯难的人可不少。有时我就想,中国古代发明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活字印刷术。汉字也造就了最具活力和丰富表现力的国文。怎么到了现代,选一个合适的字给新出生的小孩起个名就这么难?难道中国字真的匮乏了?我看问题不是出在这里。诚然,在百家姓里,有一些姓起名字时需费一番脑筋。但起好了也一样响亮出名,就拿侯姓来说,侯耀华、侯镜如等人不也很出名吗?由此看来大可不必为起名而烦恼甚至动“干戈”。

在现代,可以说,给新出生的小孩起名成了人之初的第一烦。从表面上看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好听的字(如给女孩起名用的倩、娜、丽、婧等等),大部分都给人占用了。二是怕重名,一不注意就往往和别人的名字“撞车”,会给今后的生活带来不便。经常听说一个企业、一个学校的班级就有很多重名的,没办法为了区分,就在名字前加上大、小什么的。鉴于此,有些人就模仿外国人的名字,起些多字的名字。比如熊乔伊郎什么的等等。市面上也应运而生了专门起名字的公司,生意还不错。

以上只是些表象,依我看,当代一些人起名感觉难恐怕与“追求名利”的心理也不无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这和过去一些人为了给孩子祛邪,或是为了一个好兆头,把那小孩的名起的很难听或是很大气的心理是一样的。我记得我在农村的时候,村里一些老太太看到自己的孙子不大“灵头”,就把孙子叫“迷糊”,“狗剩”一类的小名。以为这样,那孩子就“灵头”了。这其实是一种“迷信”。

一些人太看重名字的“分量”了。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单位的许多人就私下里偷偷模仿领导的签名,因为单位领导的名子太值钱了。单位的人事变动、升迁、购物、报销等,都得有“一只笔”签字。有个单位的财务科出纳就私自在一张报销发票上模仿老板的签名,就轻而易举地拿到了一大笔钱。看来这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权,就是钱。也有人专门研究所谓“名人”的名字,即名人的名字和名人之间的联系。似乎起个好名字对做官和成“名人”有利。名字和做官和成名人没有直接的关系,只和后天的努力有关。名字只是区分此人与彼人的一个记号。

国人有望子成龙的观念无可厚非。给孩子起个好名也无可厚非。一个好名字可以享用一生。只要是抱着正常的心态,不受那些潜意识的影响,给孩子起个好听的名字也是不难的。  来源:新华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