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改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古人取名、改名时都要祭祖,请族中有名望的长者,先行占卜,然后起名,今天我们虽不用这些仪式,但在取名时,都是认真严肃 的,而改名,更不能随便。

正名改名内含机变,改名出现一系列情节,说明古代虽还没有设置起名改名的专职机构,但古人早意识到改换名字在某种情况下有它的必要性,这其中涵蕴着 “机”、“变”二字,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毛主席也说过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部《易经》就是讲“变”。我们看一支蜡烛,它的火光在不断地跳 动,但是后一秒钟的火花是不是前一秒钟的火光呢,当然不是了。我们坐在椅子上悠闲地休息,前一秒钟的我和后一秒钟的我有没有变化呢,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变 化,但是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这一秒钟也不知出现了多少次生生死死,再说,后一秒钟的思想和前一秒钟的思想是不是没有变化呢,不过微小的变化不易为人察觉 罢了,我们再看长江和黄河的水,什么时候都在同样地流,但是下午流的水是不是上午那个水呢,乃到下一秒钟流的水也绝不是上一秒钟流的水,再推而广之看问 题,一座房子从建成那天起,也就是它走向毁坏的开始,一只资碗从出窑的那天起,也就是它走向破碎的开始,谁能否认这个规律呢,所以说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 变化中,变化的总规律当然是不可逆转的,但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去调整它,至于如何去调整,那就要“善于察机”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善于审时度势,文言简 练,只用一个字“机”字,所以孔老夫子在研究《易经》时,不但强调“君子善变”,而且说“知机其神乎”,演绎成现代语言就是“抓住机遇”,战场上、商场 上、市场上、乃至球场上无一不讲要抓住机遇。

    搞写作的人讲得文雅些,说是要抓住一闪而逝的“灵感”,文人当然想得多一些,他知道这机遇和灵感还有它的“个性”一闪而逝,它不等人的。《庄子》上说: “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辞源》上说:机就是事物变化的迹象和征兆。《旧唐书·李靖传》上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三国志》评论袁绍有几十万兵马而败在只有二、三万兵马的曹操之手,是因为“迟重少决,失在后机”。本 来以多胜少那是常规,但袁绍失去了机,所以失败,可见人的一生中,机遇何等重要,若把机遇二字分开来说,“机”是事物变化的迹象和征兆,“遇”是被你有意 或无意遇上了,机与遇都是不是静止的,这个已发动的“机”,被你遇上了,叫做机遇来了,但是你若麻木不仁视而不见,那么这个机不会为你而停留,就像飞机、 轮船、火车、汽车总是不停地运行,你要乘坐它就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才能遇上它,你不抓住这个机遇,这统治会和你擦肩而过,你就会和它失之交臂了。
  改个名字或改一改公司店铺的名号,这里也同样蕴涵着机和遇,当朋友向你建议或你自己怦然心动想改一改自己的名字或公司名号时,可认为是“机”动了,是 一种潜在的无可名状的信息在暗流涌动了,但你一时尚未找到起名的高手,这叫有机而未遇,机遇尚未成熟,同样当你遇到了一位起名高手,或朋友向介绍这方面的 的事例而你不以为然,不为所动,这说明你的“机”尚未发,死水一潭,枯井不能生波。
  由此看来,取名改名对人生对事业的确有它的一定意义,那么人人都要到取名公司将自己的名字评点一番吗?那当然不是,比如公路铁路稳稳当当,即使不是那 么完美,何必要多此一举再去翻修呢?至于婴儿取名,那像设计一条新的铁路一样,是一定要请专家的,你对地文,水文,地理脉络一无所知,仅从地表可见部分来 设计线路,多半是要出问题的。


来源网站: 董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