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很重视名字的学问。研究历史便可知道,名与实的关系,是我们民族一个悠久的哲学命题。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立。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研究名实关系的重要哲学流派,就叫做“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公孙龙关于“白马非马”的著名论断,更是世人皆知。在公孙龙看来,名实不符,名称不当,都是最大的错误。

  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的人,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从这个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志向,他的追求,甚至于他的爱好和建树,等等。

我们先拿著名的开国帝王来说吧。秦始皇赢政、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这一长串的名字,你说哪一个不响亮?又有哪一个不是意蕴深厚?而他们的作为,也正好印证了他们的名字中所蕴涵的意义。

  秦始皇赢政和汉高祖刘邦两个人,小时候便有超人的志向,所以他们的名字中有“政”有“邦”,暗示他们将来要在政治上做出一番安邦定国的非凡业绩,历史也恰恰给了他们机遇,他们成功了。

  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这两个人作为守成的帝王,需要他们在继承先人遗志的前提下继续把汉帝国的事业发扬光大,所以他们的名字取为“恒”、“启”。 “恒”者,是指帝王之业永久也;“启”者,开也,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后来,“文景之治”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盛世而彪炳史册。他们也成功 了。

  汉武帝刘彻的情况比较特殊。在他的时代,一方面国家已经安定强大,另一方面,国家还遭受别国的威胁和骚扰。对汉武帝来讲,要想做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 既要继承巩固先人的基业,还必须继续开创新的业绩,就是说要在承前启后两个方面都有作为才行。所以他的名字取为“彻”。“彻”者,通也,彻上彻下,彻前彻 后也。儒家做学问做事业最讲这个“彻”字,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后来,汉武帝做到了这一点,既超越了他的祖宗,也对后代树立了榜样,他成功了。

  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这两个都生于乱世,要想有所作为,祖宗的基业是靠不住了,因为这个时候谁也不再承认你了。怎么办?在这个时候,唯一能打出去的 就是“才德”这张王牌。刘秀自视很高,故取名“秀”,“秀”者,出类拔萃也。是想说明在这个混乱的阶段,惟有我刘秀有这个能力挽救危亡的局面,用这个来招 揽人才。刘备则打出了品德这个王牌,取名“备”,取字为“玄德”者,就是在说明自己是品德最高的,最后凭借这个感动了诸葛亮出山相助。“光武中兴”名垂千 古,刘备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个名字应该说是最好的。他们不象以前的帝王那么张扬,动辄以“邦国”为义来取名。他们的名字都是从“立德”和“垂范后 世”的角度来的。“匡”者,匡正也;“胤”,后代也。匡胤就是要匡正所有的后代子孙。元璋也是这个意思。璋者,最美好的玉器也,就是要让后代都象自己看 齐。这两个名字非常含蓄,虽没明显地包含政治的意义,但实际上却更加意义深厚。

  试想,如果能永远地匡正后代子孙,万世都以为楷模者,不是帝王之业又是什么?而且,他们的理想还不仅止于此,他们是既要做帝王还要立德于后世,理想更远大。今天看来,他们也是基本上实现他们的目标的。 

不仅古人重视名字,现代的名人也很重视名字的学问。毛泽东、江泽民的名字就很好。泽东者,要让世界的东方享受恩泽;泽民的意义自不待言了。不管他们在取名时是否是这样想的,但名字作为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客观上向世人传达出了这样的一种信息。

  今天的姓名学,已成为一门显学,是不争的事实。为人父母,不可不重视孩子的取名。

  有人问,名字好就能成功吗?有的人名字好却一生不顺利,那是为什么?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好的名字不能包办你的成功,但一定有助于你事业的成功。但 姓名学的学问博大精深,不是一时讲得清楚的。比如名字的好与坏,决非那么简单,不是字面意思好就是好名字了。一个好的名字,不仅意蕴要非常好,而且它还必 须和五行、干支、属相、家族等诸多因素联系起来考察,才能是一个好的名字。

 

来源网站: 董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