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核心原理精髓
《易经》的基本原理包括阳观、氤氲观及变易观,并发展为义理及象数两大流派。其中阴阳理论是易理的核心、阴阳观奠定了中国阴阳文化的基础;氤氲观开了中国宇宙本体观的先河;变易观是《易经》的精髓,《易经》活的灵魂。

阴阳观基本原理精髓
阴阳理论是易理的核心

《易经》最伟大的一句名言: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

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的运动。阴阳运动是宇宙事物运动的总规律。
这一论断,对宇宙万事万物之前的矛盾关系作了光辉的概括,堪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媲美。

(一)《易经》把阴阳从事物的矛盾现象升华为哲学范畴

在《易经》之前,阴阳只是作为人类对自然矛盾现象的认识:阴阳最早含义本于日照的向背,阳指向阳,向阳者可丰收;阴,指背阳,背阳者减产,所以盖房子要向阳,种庄稼要向阳。
何谓阴阳?《易经》以阴爻“――”代表阴,以阳爻“——”象征阳。

阴阳是事物的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易经•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两仪就是指太极阴阳合抱。
什么是阳?大凡奇数、光明、向阳、动态、刚健、向上、外在、正数、实性、温热、兴奋、开放……皆可归于阳。
什么阴?凡是偶数、黑暗、背阴、静止、柔顺、向下、内在、负数、虚性、寒冷、抑制、关闭……皆可归于阴。

阴阳二字,《易经》有阴字无阳字,如中孚卦“鹤鸣在阴”。阴阳二字并见的是《国语•周语》说:“阳伏不能出,阴迫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老子•四十二章》有“万物负阴而抱阳。”
《易经》对阴阳理论作为最高升华及应用,一部《易经》实际上就一部论述阴阳哲理的专著。故《庄子•天下》说:“易以道阴阳。”明代张景说:“阴阳虽备于《黄帝内经》,变化莫大乎《周易》”。
《易经》以吉凶祸福的矛盾转化为核心,通过卦辞、卦象、爻象、爻辞,反映了这一对立统一关系,处处体现了阴阳这一宇宙普遍规律。
《易传》则对这一宇宙普遍规律的基本原理作了最高水平的抽象概括,奠定了阴阳文化的基础。

(二)《易经》把阴阳由哲学术语变为阴阳概念

在易学发展过程中,阴阳的基本原理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在哲理、物理及伦理方面,尽融阴阳观念,并使之成为中国阴阳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而使阴阳由哲学术语质变为阴阳概念。阴阳不仅是《易经》的核心原理,而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哲学、伦理、医学……皆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对中医学的影响更是深远而巨大。
太极图浓缩了阴阳的全部哲理:
阴阳合抱:阴阳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互相联系看的。
阴阳消长:阴阳不停地进行着消长转化,阳极必阴,阴极必阳,阴极一阳生,阳长阴消,阳极一阴长,阴长阳消。
阴阳互根: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阴阳互根。
阴阳平衡:阴阳之间存在着相对的、动态的平衡。太极图阴阳之间不用直线划分,而用“S”线,意在表明阴阳的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平衡,而非静止的、绝对的平衡。
阴阳气化原理

(一)阴阳消长原理

1.十二消息卦:阴阳消长,又称为阴阳消息,阳进则阴退,阴进则阳退。正如《易经》所言:“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就是以阴爻、阳爻的升降、多少代表阴阳的进程。十二消息卦非常直观地体现了阴阳消长的规律,我们重点来看一下。

解说:十二消息卦是六十四卦阴阳消长转化的浓缩,是通过阴阳爻的变化来反映阴阳消长转化规律的。大家看最底下的坤卦六个爻都是阴爻,所以代表阴极;阴极必阳,于是复卦长出一个阳爻,这叫做阴极一阳生;临卦长出两个阳爻,阳爻逐渐增多,这就叫做阳长阴消;到了最上面的乾卦,六个都是阳爻,这叫阳极,就是阳盛已极。
阳极必阴,阳极一阴长,于是卦长出一个阴爻;遁卦长出两个阴爻;否卦长出三个阴爻;观卦长出四个阴爻;剥卦长出五个阴爻,这就叫阴长阳消;到了坤卦就是六个阴爻,那就是阴极。
所以阴极一阳生,阳长阴消;阳极一阴长,阴长阳消。这就是阴阳消长原理,也叫阴阳消息,在气功和养生学中都有重大应用。

2.乾卦:《易经》也通过乾卦反映了阴阳盛衰的规律。

3.爻辞:《易经》还通过爻辞(文字)反映阴阳盛衰的规律。

我们还来看乾卦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用群龙无首,吉。

其中的潜、在、跃、飞、亢、悔是龙的运动形式,体现的是阳气的盛衰规律。
与之对应,坤卦反映的是阴气的盛衰规律。

(二)阴阳动静原理

动静原理是阴阳原理的又一重要内涵。

《易经》曰:“动静相兼而变作矣。”这是对阴阳原理的又一精辟概括。动静是阴阳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目的在于维护阴阳的动态平衡。其精髓在于:动是永恒的,绝对的;静是相对的,短暂的。
主要理论如下:

第一,宇宙运动产生阴阳气化,阴阳气化产生万物,包括生命,生命在于运动,但生命也包括相对静止。
第二,阳主动,阴主静。所谓“阳动阴静”。
第三,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这一原理在养生学中有重大启示。

(三)阴阳刚柔原理

刚柔是阴阳范畴内的又一对矛盾统一体,刚柔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正常刚柔是内外相济,上下合一的。

所谓刚柔相济,正如《易经》所言:
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易经•系辞》)
刚柔合德而阴阳有体。(《易经•系辞》)

也就是说:“刚柔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互为既济的,所以刚柔原理的精髓是刚柔相济,目的在于维持阴阳平衡。
下面我讲一下八卦的刚柔:

干天(天阳)刚巽风(风燥)刚
坤地(地阴)柔兑泽(泽湿)柔
离火(火阳)刚震雷(雷刚)刚
坎水(水阴)柔艮山(山柔)柔
可见,八卦也是阴阳刚柔互济的,目的在于维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易经》乾刚坤柔、刚健柔顺,正是阴阳刚柔的浓缩。这一点对于中国人的伦理气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