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母亲河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发祥
博大精深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发祥。中华文化,肇始于易,《易经》是包含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巨著,是炎黄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先祖。“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学既是我国儒、道两大学派的渊源,也是诸子百家的发端。
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曾经为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辉煌的部分莫过于《易经》。《易经》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儒家的经典,也是道家的元典。《易经》既有义理,更有象数,因此既对社会科学影响深远,更对自然科学有着重要启示。《易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和《易经》密切相关。
让我们惊叹的是,“文明”、“人文”、“文化”这些词语都出自《易经》。如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贲》)
易著三千以及受易学浇灌而生根发芽的中国的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涓涓细流。源远流长的易学体系,如同黄河之流,几千年来,像母亲河一样滋润着中国的神州大地,经久不息……
总之,易学博大精深,列于经书之首,诸籍之冠,《易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以见得矣。
杨力提示
中华文化,肇始于易,《易经》是炎黄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母子亲河。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主干
《易经》是中国文化三千年的集大成
第一次集大成:是以仰韶文化及龙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是对中国原始文化的总结。
第二次集大成:是商周甲骨文,是夏商周青铜文化的结晶。
第三次集大成:就是《易经》和《易传》。
《易经》是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符号文化和占筮文化的总结。
《易传》是中国早期封建社会阴阳文化及伦理文化的集大成。
由《易经》及《易传》两部巨著相合而成的《易经》则是中国古代战国以前,包括整个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历时三千年的文化总结,它汇聚了中国古代的符号、卜筮、阴阳和伦理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集大成。
《易经》是中国文化长河的主流
《易经》几乎在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长河中,都起着主流的作用。
先秦时期:孔子把《易经》列为六经之一,《易经》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开始进入主体主位。
汉代时期:汉武帝采纳了大儒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意见后,易学被列为儒学经典,随着儒学地位提高,《易经》也从六经之一被奉为六经之首。
魏晋时期:《易经》被列为三玄之冠,虽有老庄大兴,但《易经》仍然保持兴盛。
隋唐时期:《易经》被定为十三经之首,从此奠定了其在经学中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唐朝,自玄奘从西域取经归来后,皇帝们十分重视佛学,佛经像潮水般涌进中国,而以《易经》为代表的经学奋起与之抗衡,捍卫了中国传统文化占主体的地位,中国最终没有成为宗教大国,应该说,其中《易经》起来了重要的作用,不愧为传统文化的中国砥柱。
宋元时期:《易经》被奉为理学的经典。宋代皇帝的顾问亚圣朱熹创立了理学,把《易经》列为理学所宗的经典,《易经》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干。
明清时期:乾隆时期修篡的《四库全书》将易著(三百部)列为诸经之首,开卷之文,更确定了易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可见,《易经》在中国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传统思想文化中都起着主干作用。
杨力提示
一部易学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空前的。
《易经》在中国文化中的枢纽作用
《易经》在中国文化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
《易经》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处于特殊的历史地位,每一部重要易著的诞生,几乎都是那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几千年来,《易经》在中国文化中既有核心,又是枢纽。易学发展史几乎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史。因此,研究《易经》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杨力提示
《易经》之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衰,其奥义在于:三千年前的《易经》正当中国六千年文明史的中点,易理发挥了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使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沟通了中国文化的命脉,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发祥
博大精深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发祥。中华文化,肇始于易,《易经》是包含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巨著,是炎黄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先祖。“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学既是我国儒、道两大学派的渊源,也是诸子百家的发端。
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曾经为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辉煌的部分莫过于《易经》。《易经》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儒家的经典,也是道家的元典。《易经》既有义理,更有象数,因此既对社会科学影响深远,更对自然科学有着重要启示。《易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和《易经》密切相关。
让我们惊叹的是,“文明”、“人文”、“文化”这些词语都出自《易经》。如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贲》)
易著三千以及受易学浇灌而生根发芽的中国的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涓涓细流。源远流长的易学体系,如同黄河之流,几千年来,像母亲河一样滋润着中国的神州大地,经久不息……
总之,易学博大精深,列于经书之首,诸籍之冠,《易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以见得矣。
杨力提示
中华文化,肇始于易,《易经》是炎黄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母子亲河。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主干
《易经》是中国文化三千年的集大成
第一次集大成:是以仰韶文化及龙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是对中国原始文化的总结。
第二次集大成:是商周甲骨文,是夏商周青铜文化的结晶。
第三次集大成:就是《易经》和《易传》。
《易经》是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符号文化和占筮文化的总结。
《易传》是中国早期封建社会阴阳文化及伦理文化的集大成。
由《易经》及《易传》两部巨著相合而成的《易经》则是中国古代战国以前,包括整个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历时三千年的文化总结,它汇聚了中国古代的符号、卜筮、阴阳和伦理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集大成。
《易经》是中国文化长河的主流
《易经》几乎在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长河中,都起着主流的作用。
先秦时期:孔子把《易经》列为六经之一,《易经》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开始进入主体主位。
汉代时期:汉武帝采纳了大儒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意见后,易学被列为儒学经典,随着儒学地位提高,《易经》也从六经之一被奉为六经之首。
魏晋时期:《易经》被列为三玄之冠,虽有老庄大兴,但《易经》仍然保持兴盛。
隋唐时期:《易经》被定为十三经之首,从此奠定了其在经学中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唐朝,自玄奘从西域取经归来后,皇帝们十分重视佛学,佛经像潮水般涌进中国,而以《易经》为代表的经学奋起与之抗衡,捍卫了中国传统文化占主体的地位,中国最终没有成为宗教大国,应该说,其中《易经》起来了重要的作用,不愧为传统文化的中国砥柱。
宋元时期:《易经》被奉为理学的经典。宋代皇帝的顾问亚圣朱熹创立了理学,把《易经》列为理学所宗的经典,《易经》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干。
明清时期:乾隆时期修篡的《四库全书》将易著(三百部)列为诸经之首,开卷之文,更确定了易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可见,《易经》在中国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传统思想文化中都起着主干作用。
杨力提示
一部易学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空前的。
《易经》在中国文化中的枢纽作用
《易经》在中国文化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
《易经》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处于特殊的历史地位,每一部重要易著的诞生,几乎都是那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几千年来,《易经》在中国文化中既有核心,又是枢纽。易学发展史几乎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史。因此,研究《易经》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杨力提示
《易经》之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衰,其奥义在于:三千年前的《易经》正当中国六千年文明史的中点,易理发挥了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使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沟通了中国文化的命脉,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文章系列
此文章属于9 / 15 系列. 其他相同系列的文章如下:
- 杨力讲易经(10):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和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