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部中国人的智慧书
什么是智慧?
智慧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易经》正是一部这样的书,她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她代表的是东方的智慧,中华民族的智慧。
杨力提示
《易经》的智慧主要包括哲学智慧、治国道理、处世方法、做人准则以及创新思维、管理智慧和预测思想、忧患意识……这些智慧都是我在以后每讲中要重点讲解的。
我们知道,《易经》不是成书于一个时代,亦非一人所写,她画卦于伏羲时代,演卦于文王时期,作爻辞(文字)于周公时代,撰写《易经》于春秋战国时代,《易经》和《易传》凝结了中华民族商周以公前三千年的智慧,是东方大智慧的代表。
最重要的是,随着易著三千的形成及易学的发展,又吸收了中国商周至今后三千年的智慧,所以《易经》是中国五六千年文明史中智慧的结晶。
有人说,学《易经》不就是学算命嘛,如果不学《易经》算卦,那么我们究竟要从《易经》中学到什么呢?
我说,要学习《易经》的智慧、哲理、事理了物理,也就是学赠我们中国人祖先的智慧。
我们十分崇拜孔子,却不知道孔子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
我告诉大家,孔子的智慧是从《易经》来的,从周公来的。孔子读《易经》到韦编三绝,平生最崇拜的人是周公,连做梦都在梦周公。孔子梦周公,庄子梦蝴蝶,就可以看出这两个大哲人,一个崇尚社会,一个追求自然。这就形成了后来儒家及道家两个学派。
杨力提示
可以说,《论语》和《易传》是交相辉映的,《易传》有一部分是孔子及其弟子撰写的,《论语》融入了《易经》的许多智慧。所以,要深入了解《易经》和《论语》,就必须把这两部书结合起来看,要知道中国古代文化是综合的,绝不是割裂的,是现代人人为地把她们割裂了。
《易经》的哲理是其精髓之所在
《易经》的哲理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智慧。《易经》的哲理。尤其是她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哲理的杰出代表,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它的成熟度实在令人惊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易经》精湛的哲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易经》光辉的矛盾法则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易经》对哲学最大的贡献在于矛盾法则,也就是辩证法思想,即两分法。
《易经》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
这是中国古代辩证法中最光辉的命题,其精髓在于通过阴阳之间的依存、制约的关系,揭示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矛盾法则的最早源头。这一理论是在阴爻“――”、阳爻“——”辩证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动静、刚柔展开了精辟的论述,对我国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易经》不朽的运动原理
《易经》强调恒动和变动,这是不朽的真理。
如提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系辞》)
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易经》的阴阳动静理论是最精辟、最完备的。《易经》的名言:“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就表明《易经》强调阴阳、动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易经》虽然强调“动静相兼”,却又更重视阳动,即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强调事物永远在运动。
(三)《易经》唯物的本体论
《易经》的可贵之处在于,《易经》的本体论是唯物的,她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基础上的。我举一个例子。
早在三千年前,人们就在问:人是怎么来的?那时,西方人坚信是上帝创造了人,而东方的《易经》却说:不!
那么,《易经》是怎样认为的?
《易经》说:人是由天地气化而生的,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就是说,大自然中存在着一种原生态的气,叫氤氲之气,这种气开始叫太虚,太虚发展为太极,太极包含阴阳两种状态的气,相互作用便产生人体。正如《易经》所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易经》的这一句话,开创了阴阳与生命关系的新纪元。阴阳自始至终伴随着生命、人的生长、衰老、死亡,无不与阴阳紧密相关。这说明三千年前的《易经》就坚信人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鬼神产生的,而是由大自然的阴阳气化产生的,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唯物观!
这里,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命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易经》指出,太虚氤氲之气,就是最原始的“蛋”,这个蛋的阴阳之气相互作用产生了生物,包括人,也包括鸡、羊、狗……
所以,《易经》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这就叫阴阳气化,《易经》用太极图高度浓缩了这一规律。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运动。对此《易经》有一句千古名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说万事万物相互影响、化生,这是《易经》杰出的整体养生观。
一天,我和来自西方国家的一位留学生一起吃饭,他问我:“杨教授,体虚吃什么最补?”我说:“用整只鸡,去除肠子,存留五赃,炖两上小时后吃,这样就可以补气。”他说:“在我们西方国家,吃一只鸡腿就行,主要是补蛋白质。”我说:“你们补蛋白质的效果不如我们补气的效果好。”“老师,您有科学根据吗?显微镜下只看得见蛋白质而看不见气。”
问题提到这儿,似乎是个“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我是这么说的:“不错,显微镜下是看不见气,但是我们可以用客观指标来判断,是你们西方局部补的效果好,还是东方《易经》整体补的效果好。”“怎么看呢?”我说:“可以用几只鸡腿的浓缩汁和整只鸡的浓缩汁分别去喂小白鼠,经过一段时间,然后检测它们的血象、骨髓象等,就可看出是东方的方法效果好,还是西方的方法效果好。”
结果证实了我的观点,这就是整体观。整体养生观是《易经》的宝贵理念。
(四)《易经》光辉的辩证法
三千年的《易经》辩证法远比18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先进。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辩证法的代表,但康德和费尔巴哈没有挣脱形而上学的束缚;而黑格尔的哲学虽然精彩,他强调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但却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泥沼,因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他的辩证法中充满着绝对精神。
东方的《易经》早在三千年前就强调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易经》认为万物产生于氤氲之气,这是《易经》最唯物的宇宙本体观,从而开创了东方的唯物的世界观。
《易经》强调变易,认为“日新之谓盛德”(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即突出的一切都处在新的变化之中,这比西方希腊人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要早得多。
《易经》的辩证法思想突出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比西方的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要先进得多。这也代表了东方的智慧及中华民族的智慧。
如果说,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还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一样,动摇于唯心与唯物之间,那么三千年前《易经》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就已远远先进于18世纪德国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所以,《易经》的哲理在古代可以说是最先进的。
《易经》高度强调“易与天地准”,就是强调世界本体是唯物的。《易经》的辩证法及唯物性,是其他古代诸多辩证法所无法企及的,是最朴素也是最光辉的。
《老子》是辩证法虽然精湛,但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因为《老子》还有一个高出于万物之上的“道”本体观念。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二十五章》)。
因此,由于《易经》的辩证法思想是建立在客观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而非主观世界,所以在同时期是当之无愧地居于世界前列的。
《易经》推崇积极人世,就是因为其本体论是有而不是无,世界以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
(五)《易经》杰出的发展观
《易经》提出“日新之谓盛德”(《易经•系辞》),“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易就是新生,天地最大的能力就是生。这也是《易经》最耀眼的哲学光芒。
(六)《易经》是东方思维的代表
《易经》蕴含最古老却又是最先进的哲理,原因就在于她的世界观最朴素和最自然的,因为她承认这个世界上天和地、太阳和月亮是真实存在的,是物质的,是“有”而非“无”的,所以由于天地宇宙运动,产生氤氲元气,产生阴阳气化,再加上“男女媾精,阴阳有体”,于是产生了人,所以一切都是实有的,不是空的,于是才产生了儒家积极的、入世的人生观。
《易经》的哲学古朴而优秀
(一)《易经》优秀的世界观
第一,《易经》的世界观是唯物的,表现在本体论的认识方面,《易经》认为世界是唯物的,是实有的。当同时代的西方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时,我们东方的《易经》早已确信宇宙运动诞生了生命。“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阴阳有体”。
第二,《易经》的辩证法是唯物的,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精湛,却是唯心的,相比之下,《易经》的辩证法更优秀。《易经》优秀的世界观决定了《易经》杰出的人生观,我们知道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易经》的世界观是物质的,不是唯心的、虚无的,因而决定了自强不息的人生观、有为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观。
第三,《易经》认为事物是断发展的,变化着的,《易经》的易,就是变易,变易的目的是革命,是创新。“革命”二字最早就出自于《易经》。
第四,《易经》的整体观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天道、人道、地道的三位一体”,我们强调的是人与天、地、社会相应,而非天人感应。这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启示。
第五,《易经》强调平衡观。这种平衡观是动态的平衡观,太极图就是动态平衡的最朴素、最贴切的缩影。平衡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失衡,就不能和谐。
(二)《易经》的方法论非常得当
第一,《易经》提出中行观。“中行,无咎”(《易经•夬》),也就是说,走中行、中和、中正的道路可以不犯左、右倾的错误。
第二,《易经》提出易简,在管理学中有重大意义。《易经》提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简之善配至德”(《易经•系辞》)。这对于我们在行政管理方面有很好的启示。执简驭繁,还是烦琐臃肿,是高效率和低效率的分水岭。
第三,《易经》强调与时偕行。《易经》提出的与时偕行,包括与自然合拍及与社会同步,这是十分重要的、先进的、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与时俱进思想不谋而合。
第四,《易经》强调预测先知。这是在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生活方式,凡事预测立,不预则废,趋吉避凶。这是《易经》的重要生存智慧。
第五,《易经》突出取象比类。《易经》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告诉我们要善于触类旁通,要会举一反三。
《易经》在思维科学方面的成就
(一)《易经》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指《易经》以整体性的观点认识事物,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整体。系统思维是构建“大一统”、构建和谐的基础。
(二)《易经》象数思维
象数思维是唯象思维与数理思维的统一,是形象中的抽象,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特色。唯象思维已经不是简单的形象思维,而是其升华,与中国的自然科学有很大的关系,在象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象思维对书法、文字、美术、雕塑、建筑、舞蹈……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观象取意到唯象思维再天意象思维,是《易经》象、数、易思维的融一,对象数文化艺术及预测思维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三)《易经》的思辨
易辨是易学思逻辑,属抽象思维。《易经》的思辨有三个魅力。
其一,是两分法魅力。《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分为二,合而为一,如“易有太极,是分两仪”,就是以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事物,反映了思辨的两分法及矛盾法则,这是相当先进的。太极图的阴阳合抱就是合而为一、一分为二的缩影。
其二,易辨强调事物的动态魅力,强调事物的变化发展,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动态的易辨思维为传统思辨注入了活力,这是易辨活的灵魂。
其三,易辨强调事物的平衡,这是和谐的意识形态基础。
总之,易辨对创造性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个封闭的年月,能产生这样的思维,不禁令人感叹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何等先进!
(四)《易经》的逻辑思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思维的形式及过程包括概念、判断及推理。
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以“商品”这一概念为逻辑起点的,那么,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价值”,这个“价值”指的是出售或交换或待出售的价值,不出售就不存在价值,也就是不能称为商品,马克思就是发现了这一价值规律而写出《资本论》,这一巨著的。就是由抽象实质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概念的核心,正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所以,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基本单元)。
什么是判断?判断就是对事物属性作出肯定(是)或者否定(不是)的结论?
什么是推理?推理是概念、判断的思维运动,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及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到个别,由共性到个性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相反,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也就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就是对两类相同事物做出比较。
《易经》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贡献主要在于辩证逻辑,其根源在于《易经》有精湛的变易观。
我们知道辩证逻辑就用辩证法的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的方法。《易经》的辩证思维,通过阴阳概念这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高度突出了要用矛盾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进行逻辑思维(即概念、判断、推理),反映了《易经》思维的优秀。比如《易经》突出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矛盾运动推动和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易经》既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在事物的本质和外延方面,《易经》又强调“阴阳不测之谓神”,把阴阳的处延作了无限的推演大。如把阴阳延伸为天地、乾坤、日月、水火、父母、男女、雌雄、昼夜、寒暑……
(五)《易经》的潜、显意识思维
潜、显意识思维是人类思维长河中的深层潜流及表层激流,一般情况下各行其道,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易经》太极阴阳的消长转化规律为我们提供了开启潜智慧的可能。这样,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潜意识属阴性思维,显意识属阳性思维,潜意识是显意识的信息库。
《易经》为我们提供了潜、显意识转化和开启潜意识的可能,那么,到底该如何开启潜意识呢?其实归纳起来也就是三个方法。
第一,使显意识思维白热化。使显意识进入白热化的状态,中国古代称之为“入神”,此时,如入无人之境,只有笔下在沙沙作响,不能遏制的创作欲望与思维泉涌的畅快感交织在一起,使人全然忘却了自我……使显意识思维白热化,出现思维高潮,潜意识才能被沟通,被激发,才能思绪如泉涌。
第二,显意识松紧法。就是根据潜意识的转化多发生于似醒非醒、似醉非醉的交界之际,调整阴阳的交界,在一松一紧之中进行。人类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在紧张的思维后于松弛状态下闪现的。所以,先决条件是要先何等充分的思考,潜意识绝非等待而来,科学不光顾懒汉。
第三,左右脑交替法。左脑功能以抽象思维、语言、数学为主,右脑以形象思维、艺术为要,左右脑交替应用,有利潜显意识的沟通。
什么是智慧?
智慧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易经》正是一部这样的书,她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她代表的是东方的智慧,中华民族的智慧。
杨力提示
《易经》的智慧主要包括哲学智慧、治国道理、处世方法、做人准则以及创新思维、管理智慧和预测思想、忧患意识……这些智慧都是我在以后每讲中要重点讲解的。
我们知道,《易经》不是成书于一个时代,亦非一人所写,她画卦于伏羲时代,演卦于文王时期,作爻辞(文字)于周公时代,撰写《易经》于春秋战国时代,《易经》和《易传》凝结了中华民族商周以公前三千年的智慧,是东方大智慧的代表。
最重要的是,随着易著三千的形成及易学的发展,又吸收了中国商周至今后三千年的智慧,所以《易经》是中国五六千年文明史中智慧的结晶。
有人说,学《易经》不就是学算命嘛,如果不学《易经》算卦,那么我们究竟要从《易经》中学到什么呢?
我说,要学习《易经》的智慧、哲理、事理了物理,也就是学赠我们中国人祖先的智慧。
我们十分崇拜孔子,却不知道孔子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
我告诉大家,孔子的智慧是从《易经》来的,从周公来的。孔子读《易经》到韦编三绝,平生最崇拜的人是周公,连做梦都在梦周公。孔子梦周公,庄子梦蝴蝶,就可以看出这两个大哲人,一个崇尚社会,一个追求自然。这就形成了后来儒家及道家两个学派。
杨力提示
可以说,《论语》和《易传》是交相辉映的,《易传》有一部分是孔子及其弟子撰写的,《论语》融入了《易经》的许多智慧。所以,要深入了解《易经》和《论语》,就必须把这两部书结合起来看,要知道中国古代文化是综合的,绝不是割裂的,是现代人人为地把她们割裂了。
《易经》的哲理是其精髓之所在
《易经》的哲理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智慧。《易经》的哲理。尤其是她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哲理的杰出代表,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它的成熟度实在令人惊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易经》精湛的哲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易经》光辉的矛盾法则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易经》对哲学最大的贡献在于矛盾法则,也就是辩证法思想,即两分法。
《易经》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
这是中国古代辩证法中最光辉的命题,其精髓在于通过阴阳之间的依存、制约的关系,揭示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矛盾法则的最早源头。这一理论是在阴爻“――”、阳爻“——”辩证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动静、刚柔展开了精辟的论述,对我国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易经》不朽的运动原理
《易经》强调恒动和变动,这是不朽的真理。
如提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系辞》)
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易经》的阴阳动静理论是最精辟、最完备的。《易经》的名言:“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就表明《易经》强调阴阳、动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易经》虽然强调“动静相兼”,却又更重视阳动,即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强调事物永远在运动。
(三)《易经》唯物的本体论
《易经》的可贵之处在于,《易经》的本体论是唯物的,她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基础上的。我举一个例子。
早在三千年前,人们就在问:人是怎么来的?那时,西方人坚信是上帝创造了人,而东方的《易经》却说:不!
那么,《易经》是怎样认为的?
《易经》说:人是由天地气化而生的,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就是说,大自然中存在着一种原生态的气,叫氤氲之气,这种气开始叫太虚,太虚发展为太极,太极包含阴阳两种状态的气,相互作用便产生人体。正如《易经》所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易经》的这一句话,开创了阴阳与生命关系的新纪元。阴阳自始至终伴随着生命、人的生长、衰老、死亡,无不与阴阳紧密相关。这说明三千年前的《易经》就坚信人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鬼神产生的,而是由大自然的阴阳气化产生的,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唯物观!
这里,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命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易经》指出,太虚氤氲之气,就是最原始的“蛋”,这个蛋的阴阳之气相互作用产生了生物,包括人,也包括鸡、羊、狗……
所以,《易经》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这就叫阴阳气化,《易经》用太极图高度浓缩了这一规律。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运动。对此《易经》有一句千古名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说万事万物相互影响、化生,这是《易经》杰出的整体养生观。
一天,我和来自西方国家的一位留学生一起吃饭,他问我:“杨教授,体虚吃什么最补?”我说:“用整只鸡,去除肠子,存留五赃,炖两上小时后吃,这样就可以补气。”他说:“在我们西方国家,吃一只鸡腿就行,主要是补蛋白质。”我说:“你们补蛋白质的效果不如我们补气的效果好。”“老师,您有科学根据吗?显微镜下只看得见蛋白质而看不见气。”
问题提到这儿,似乎是个“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我是这么说的:“不错,显微镜下是看不见气,但是我们可以用客观指标来判断,是你们西方局部补的效果好,还是东方《易经》整体补的效果好。”“怎么看呢?”我说:“可以用几只鸡腿的浓缩汁和整只鸡的浓缩汁分别去喂小白鼠,经过一段时间,然后检测它们的血象、骨髓象等,就可看出是东方的方法效果好,还是西方的方法效果好。”
结果证实了我的观点,这就是整体观。整体养生观是《易经》的宝贵理念。
(四)《易经》光辉的辩证法
三千年的《易经》辩证法远比18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先进。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辩证法的代表,但康德和费尔巴哈没有挣脱形而上学的束缚;而黑格尔的哲学虽然精彩,他强调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但却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泥沼,因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他的辩证法中充满着绝对精神。
东方的《易经》早在三千年前就强调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易经》认为万物产生于氤氲之气,这是《易经》最唯物的宇宙本体观,从而开创了东方的唯物的世界观。
《易经》强调变易,认为“日新之谓盛德”(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即突出的一切都处在新的变化之中,这比西方希腊人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要早得多。
《易经》的辩证法思想突出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比西方的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要先进得多。这也代表了东方的智慧及中华民族的智慧。
如果说,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还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一样,动摇于唯心与唯物之间,那么三千年前《易经》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就已远远先进于18世纪德国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所以,《易经》的哲理在古代可以说是最先进的。
《易经》高度强调“易与天地准”,就是强调世界本体是唯物的。《易经》的辩证法及唯物性,是其他古代诸多辩证法所无法企及的,是最朴素也是最光辉的。
《老子》是辩证法虽然精湛,但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因为《老子》还有一个高出于万物之上的“道”本体观念。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二十五章》)。
因此,由于《易经》的辩证法思想是建立在客观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而非主观世界,所以在同时期是当之无愧地居于世界前列的。
《易经》推崇积极人世,就是因为其本体论是有而不是无,世界以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
(五)《易经》杰出的发展观
《易经》提出“日新之谓盛德”(《易经•系辞》),“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易就是新生,天地最大的能力就是生。这也是《易经》最耀眼的哲学光芒。
(六)《易经》是东方思维的代表
《易经》蕴含最古老却又是最先进的哲理,原因就在于她的世界观最朴素和最自然的,因为她承认这个世界上天和地、太阳和月亮是真实存在的,是物质的,是“有”而非“无”的,所以由于天地宇宙运动,产生氤氲元气,产生阴阳气化,再加上“男女媾精,阴阳有体”,于是产生了人,所以一切都是实有的,不是空的,于是才产生了儒家积极的、入世的人生观。
《易经》的哲学古朴而优秀
(一)《易经》优秀的世界观
第一,《易经》的世界观是唯物的,表现在本体论的认识方面,《易经》认为世界是唯物的,是实有的。当同时代的西方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时,我们东方的《易经》早已确信宇宙运动诞生了生命。“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阴阳有体”。
第二,《易经》的辩证法是唯物的,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精湛,却是唯心的,相比之下,《易经》的辩证法更优秀。《易经》优秀的世界观决定了《易经》杰出的人生观,我们知道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易经》的世界观是物质的,不是唯心的、虚无的,因而决定了自强不息的人生观、有为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观。
第三,《易经》认为事物是断发展的,变化着的,《易经》的易,就是变易,变易的目的是革命,是创新。“革命”二字最早就出自于《易经》。
第四,《易经》的整体观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天道、人道、地道的三位一体”,我们强调的是人与天、地、社会相应,而非天人感应。这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启示。
第五,《易经》强调平衡观。这种平衡观是动态的平衡观,太极图就是动态平衡的最朴素、最贴切的缩影。平衡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失衡,就不能和谐。
(二)《易经》的方法论非常得当
第一,《易经》提出中行观。“中行,无咎”(《易经•夬》),也就是说,走中行、中和、中正的道路可以不犯左、右倾的错误。
第二,《易经》提出易简,在管理学中有重大意义。《易经》提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简之善配至德”(《易经•系辞》)。这对于我们在行政管理方面有很好的启示。执简驭繁,还是烦琐臃肿,是高效率和低效率的分水岭。
第三,《易经》强调与时偕行。《易经》提出的与时偕行,包括与自然合拍及与社会同步,这是十分重要的、先进的、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与时俱进思想不谋而合。
第四,《易经》强调预测先知。这是在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生活方式,凡事预测立,不预则废,趋吉避凶。这是《易经》的重要生存智慧。
第五,《易经》突出取象比类。《易经》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告诉我们要善于触类旁通,要会举一反三。
《易经》在思维科学方面的成就
(一)《易经》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指《易经》以整体性的观点认识事物,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整体。系统思维是构建“大一统”、构建和谐的基础。
(二)《易经》象数思维
象数思维是唯象思维与数理思维的统一,是形象中的抽象,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特色。唯象思维已经不是简单的形象思维,而是其升华,与中国的自然科学有很大的关系,在象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象思维对书法、文字、美术、雕塑、建筑、舞蹈……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观象取意到唯象思维再天意象思维,是《易经》象、数、易思维的融一,对象数文化艺术及预测思维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三)《易经》的思辨
易辨是易学思逻辑,属抽象思维。《易经》的思辨有三个魅力。
其一,是两分法魅力。《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分为二,合而为一,如“易有太极,是分两仪”,就是以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事物,反映了思辨的两分法及矛盾法则,这是相当先进的。太极图的阴阳合抱就是合而为一、一分为二的缩影。
其二,易辨强调事物的动态魅力,强调事物的变化发展,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动态的易辨思维为传统思辨注入了活力,这是易辨活的灵魂。
其三,易辨强调事物的平衡,这是和谐的意识形态基础。
总之,易辨对创造性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个封闭的年月,能产生这样的思维,不禁令人感叹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何等先进!
(四)《易经》的逻辑思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思维的形式及过程包括概念、判断及推理。
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以“商品”这一概念为逻辑起点的,那么,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价值”,这个“价值”指的是出售或交换或待出售的价值,不出售就不存在价值,也就是不能称为商品,马克思就是发现了这一价值规律而写出《资本论》,这一巨著的。就是由抽象实质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概念的核心,正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所以,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基本单元)。
什么是判断?判断就是对事物属性作出肯定(是)或者否定(不是)的结论?
什么是推理?推理是概念、判断的思维运动,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及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到个别,由共性到个性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相反,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也就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就是对两类相同事物做出比较。
《易经》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贡献主要在于辩证逻辑,其根源在于《易经》有精湛的变易观。
我们知道辩证逻辑就用辩证法的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的方法。《易经》的辩证思维,通过阴阳概念这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高度突出了要用矛盾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进行逻辑思维(即概念、判断、推理),反映了《易经》思维的优秀。比如《易经》突出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矛盾运动推动和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易经》既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在事物的本质和外延方面,《易经》又强调“阴阳不测之谓神”,把阴阳的处延作了无限的推演大。如把阴阳延伸为天地、乾坤、日月、水火、父母、男女、雌雄、昼夜、寒暑……
(五)《易经》的潜、显意识思维
潜、显意识思维是人类思维长河中的深层潜流及表层激流,一般情况下各行其道,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易经》太极阴阳的消长转化规律为我们提供了开启潜智慧的可能。这样,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潜意识属阴性思维,显意识属阳性思维,潜意识是显意识的信息库。
《易经》为我们提供了潜、显意识转化和开启潜意识的可能,那么,到底该如何开启潜意识呢?其实归纳起来也就是三个方法。
第一,使显意识思维白热化。使显意识进入白热化的状态,中国古代称之为“入神”,此时,如入无人之境,只有笔下在沙沙作响,不能遏制的创作欲望与思维泉涌的畅快感交织在一起,使人全然忘却了自我……使显意识思维白热化,出现思维高潮,潜意识才能被沟通,被激发,才能思绪如泉涌。
第二,显意识松紧法。就是根据潜意识的转化多发生于似醒非醒、似醉非醉的交界之际,调整阴阳的交界,在一松一紧之中进行。人类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在紧张的思维后于松弛状态下闪现的。所以,先决条件是要先何等充分的思考,潜意识绝非等待而来,科学不光顾懒汉。
第三,左右脑交替法。左脑功能以抽象思维、语言、数学为主,右脑以形象思维、艺术为要,左右脑交替应用,有利潜显意识的沟通。
文章系列
此文章属于6 / 15 系列. 其他相同系列的文章如下:
- 杨力讲易经(7):《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