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所以名卦之例非一端,有兼取二义、二象者,有専取二义者,有専取二象者,有兼取二象与人情者,有専取人情者,有兼取二象与隂阳之位者,有取爻画兼二象者,有取变卦者,有取爻画之形与二义者,有不可晓者。”荅云:“且逐卦玩索,当见各有意味,不须如此安排,贪多涉浅,劳心费力,不济得事。”(荅林学蒙)
问:“六十四卦重于伏羲,果否?”荅云:“此不可考。或谓耒耜、市井已取重卦之象,则疑伏羲已重卦。或者又谓此十三卦皆云“盖取”,则亦疑词,未必因见此卦而制此物也,今无所考,只说得到此,以上当且阙之。但既有八卦,则六十四卦已在其中,不可不知耳。”(同上)
问:“先生说伏羲画卦皆是自然,不曽用些子心思智虑,只是借伏羲手画出耳。唯其出于自然,故以之占筮则灵验否?”先生曰:“然。自太极生两仪,只管画去,到得后来更画不迭。正如磨面相似,四下都恁地自然撒出来。”(辅广录)
《易》六十四卦无非言吉凶、祸福,《书》四十八篇无非言灾祥、成败,《诗》之雅、颂极陈福禄、夀考之盛,以歆动其君而告戒之者尤不为少与。(张敬夫别纸)
须是以身体之。且如六十四卦,须做六十四人身上看;三百八十四爻,又做三百八十四人身上小 底事看。《易》之所说,皆是假设,不必是有恁地事。假设如此则如此,假设如彼则如彼,设有这般事来,人处这般地位,便当恁地应。近日学者病在好髙,读《论语》未问“学而时习”,便说“一贯”;读《孟子》未言“梁王问利”,便说“尽心”;《易》未看六十四卦,便先读《系辞》。(廖徳明录)
问:“干、坤、坎、离、中孚、小过、大过、损八卦,番覆不成两卦,是如何?”曰:“兊是番转 底 巽,震只是畨转 底艮,六十四卦就此。八卦中又只有四正卦干、坤、坎、离是也,中孚又是大 底 离,小过又是大 底 坎、是双夹 底 坎,大过是厚画 底坎,损是一个大画 底 离。”(吕煇录)
一卦又各生六十四卦,则本卦为内卦,所生之卦为外卦,是个十二爻 底 卦。( ? 渊录)
(《文公易说》卷二,王天宗标点)
问:“六十四卦重于伏羲,果否?”荅云:“此不可考。或谓耒耜、市井已取重卦之象,则疑伏羲已重卦。或者又谓此十三卦皆云“盖取”,则亦疑词,未必因见此卦而制此物也,今无所考,只说得到此,以上当且阙之。但既有八卦,则六十四卦已在其中,不可不知耳。”(同上)
问:“先生说伏羲画卦皆是自然,不曽用些子心思智虑,只是借伏羲手画出耳。唯其出于自然,故以之占筮则灵验否?”先生曰:“然。自太极生两仪,只管画去,到得后来更画不迭。正如磨面相似,四下都恁地自然撒出来。”(辅广录)
《易》六十四卦无非言吉凶、祸福,《书》四十八篇无非言灾祥、成败,《诗》之雅、颂极陈福禄、夀考之盛,以歆动其君而告戒之者尤不为少与。(张敬夫别纸)
须是以身体之。且如六十四卦,须做六十四人身上看;三百八十四爻,又做三百八十四人身上小 底事看。《易》之所说,皆是假设,不必是有恁地事。假设如此则如此,假设如彼则如彼,设有这般事来,人处这般地位,便当恁地应。近日学者病在好髙,读《论语》未问“学而时习”,便说“一贯”;读《孟子》未言“梁王问利”,便说“尽心”;《易》未看六十四卦,便先读《系辞》。(廖徳明录)
问:“干、坤、坎、离、中孚、小过、大过、损八卦,番覆不成两卦,是如何?”曰:“兊是番转 底 巽,震只是畨转 底艮,六十四卦就此。八卦中又只有四正卦干、坤、坎、离是也,中孚又是大 底 离,小过又是大 底 坎、是双夹 底 坎,大过是厚画 底坎,损是一个大画 底 离。”(吕煇录)
一卦又各生六十四卦,则本卦为内卦,所生之卦为外卦,是个十二爻 底 卦。( ? 渊录)
(《文公易说》卷二,王天宗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