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易经:
《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首。《易经》以
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
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坊间一般对《易经》被命名为“易”有下列之说:
(一)易者,蜥蝪也。因《易经》( I'Ching)中,每卦每爻皆为“谈变”(西方人称易经为A Book of Changes) ,而因蜥蝪有保护色,能随环境而变,与《易经》里“知变、应变和通变”的法则亘相吻合,所以,易经命名为“易”,用以慨叹宇宙间和种自然变化之理。
(二)日月为易:日为阳,月为阴。此说在汉代非常盛行,他们除了以日月而喻“二元学”的哲理外,还把宇宙间所有阴阳的变易道出,如易学先贤魏伯阳先生在“参同契。乾坤设位章”所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可见。
易经的由来:
伏羲画八卦 , 为 我 国 文 字 的 邹 形 , 文 王 演 周 易 , 是 我 国 文 化 的 开 端 。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数、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据传伏羲仰观天象,俯法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 远 取 诸 物 而 作 八 卦 , 探 索 宇 宙 、 人 生 必 变 、 所 变 、
不变的道理,阐明人生 知 变 , 应 变 、 适 变 的 法 则 , 提 倡 天 理 即 人 道 的 “ 天 人 合 一 ” 哲 学 思 想 。 道 、 儒 、 墨 及 诸 子 各 家
和 后 来 佛 家 的 学 术 思 想 , 也 源 于 《 易 经 》 “ 天 人 合 一 ” 之 学 , 可 见 《 易 经 》 在 我 国 文 化 学 术 上 的 崇 高 地 位 。
《 易 经 》也是古代占卜的书,殷 代 盛 行 以 烧 裂 龟 甲 的 纹 路 象 形 , 占 断 吉 凶 , 称 作 “ 卜 ” , 也 是 龟 甲 爆 裂 时 声 音 。 周 代用着草占卜,称作“筮”,设卜的官。“连山”是夏代的易学,由艮卦开始。“归藏”是殷代的易学,由坤卦开始。“周易”是周代的易学,由乾坤二卦开始,西伯(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时,推演六十四卦而作卦辞,所以含义隐微,充满危机感。是现存的“易经”。
汉朝讲易数的人,专讲数的有焦延寿京房一班先生,焦氏易林一书,每卦有六十四变,总四千九十六变,每变都有繇词,占到那一卦的那一变,就根据繇词来断吉凶祸福,京氏占候书,有世、应、飞、仗、六位、十甲、五星、四气、六亲、九族、福德、形杀、种种名目,后世占文王课的,就是出于京氏,不过只得到京氏学的一小小部分,究竟焦氏京氏面家的精义,渐渐失传,然而三国时候,却还有管〤诸葛亮一班先生,后来到了宋朝,陈希夷传出龙图之学,据说是痳衣道者传授给希夷先生的,那时先天易说,从而发达起来,邵康节便做了一部皇极经世书,朱元晦的易学启蒙,又大讲其太极图的道理,易数就此又昌明起来,一到元朝,崇奉佛法,这种学问,没人敢讲,直到刘青田才传了些出来,可是永乐篡了建文君的位,以后又禁止不许讲,所以又失了真传,五六百年来,推衍易数的人,固然是不敢彰明较著的替人占卦,便是专讲易数的书,也就只有极高深微妙的说法,实际上怎么推衍的法子,差不多完全删了,虽然朱子全书里面,还有古来的筮法,却不是一般人智可懂的,而讲文王课的书,在那占断吉凶祸福的关头,却都是隐约其词,不肯明说,所以这一种趋吉避凶的卜筮学问,除了口授以外,很难得有入门的门径。
清代是一个学术整理的时代,对易学的研究其成果在于考证与讨论上,不论是对于图、象、数、义理等,都作了大量的讨论工作,但就易理的开创而言,则应为民国以后才较有得讨论。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易经的应用:
当一个六爻卦之卦象出来后究应以该卦卦辞或某爻爻辞为所占者,则又有不同的标准,此处暂时先介绍朱熹所考证的方法如下:
六爻都不变的,用本卦卦辞断之。
一爻可变,用本卦可变之爻(俗称变爻)之爻辞断之。
二爻可变,用本卦可变之二爻爻辞,而以上爻为主。
三爻可变,用本卦和之卦的卦辞,而以本卦为主。
四爻可变,用之卦中不变的两爻爻辞,以下爻为主。
五爻可变,用之卦不变之爻的爻辞断之。
六爻均变,用之卦卦辞。乾坤二卦例外,用其特有的“用爻”(即用九与用六)。
然而朱熹的方法考诸于左传中的占筮文献时,却发现当时人也不是用这套方法的。
《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首。《易经》以
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
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坊间一般对《易经》被命名为“易”有下列之说:
(一)易者,蜥蝪也。因《易经》( I'Ching)中,每卦每爻皆为“谈变”(西方人称易经为A Book of Changes) ,而因蜥蝪有保护色,能随环境而变,与《易经》里“知变、应变和通变”的法则亘相吻合,所以,易经命名为“易”,用以慨叹宇宙间和种自然变化之理。
(二)日月为易:日为阳,月为阴。此说在汉代非常盛行,他们除了以日月而喻“二元学”的哲理外,还把宇宙间所有阴阳的变易道出,如易学先贤魏伯阳先生在“参同契。乾坤设位章”所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可见。
易经的由来:
伏羲画八卦 , 为 我 国 文 字 的 邹 形 , 文 王 演 周 易 , 是 我 国 文 化 的 开 端 。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数、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据传伏羲仰观天象,俯法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 远 取 诸 物 而 作 八 卦 , 探 索 宇 宙 、 人 生 必 变 、 所 变 、
不变的道理,阐明人生 知 变 , 应 变 、 适 变 的 法 则 , 提 倡 天 理 即 人 道 的 “ 天 人 合 一 ” 哲 学 思 想 。 道 、 儒 、 墨 及 诸 子 各 家
和 后 来 佛 家 的 学 术 思 想 , 也 源 于 《 易 经 》 “ 天 人 合 一 ” 之 学 , 可 见 《 易 经 》 在 我 国 文 化 学 术 上 的 崇 高 地 位 。
《 易 经 》也是古代占卜的书,殷 代 盛 行 以 烧 裂 龟 甲 的 纹 路 象 形 , 占 断 吉 凶 , 称 作 “ 卜 ” , 也 是 龟 甲 爆 裂 时 声 音 。 周 代用着草占卜,称作“筮”,设卜的官。“连山”是夏代的易学,由艮卦开始。“归藏”是殷代的易学,由坤卦开始。“周易”是周代的易学,由乾坤二卦开始,西伯(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时,推演六十四卦而作卦辞,所以含义隐微,充满危机感。是现存的“易经”。
汉朝讲易数的人,专讲数的有焦延寿京房一班先生,焦氏易林一书,每卦有六十四变,总四千九十六变,每变都有繇词,占到那一卦的那一变,就根据繇词来断吉凶祸福,京氏占候书,有世、应、飞、仗、六位、十甲、五星、四气、六亲、九族、福德、形杀、种种名目,后世占文王课的,就是出于京氏,不过只得到京氏学的一小小部分,究竟焦氏京氏面家的精义,渐渐失传,然而三国时候,却还有管〤诸葛亮一班先生,后来到了宋朝,陈希夷传出龙图之学,据说是痳衣道者传授给希夷先生的,那时先天易说,从而发达起来,邵康节便做了一部皇极经世书,朱元晦的易学启蒙,又大讲其太极图的道理,易数就此又昌明起来,一到元朝,崇奉佛法,这种学问,没人敢讲,直到刘青田才传了些出来,可是永乐篡了建文君的位,以后又禁止不许讲,所以又失了真传,五六百年来,推衍易数的人,固然是不敢彰明较著的替人占卦,便是专讲易数的书,也就只有极高深微妙的说法,实际上怎么推衍的法子,差不多完全删了,虽然朱子全书里面,还有古来的筮法,却不是一般人智可懂的,而讲文王课的书,在那占断吉凶祸福的关头,却都是隐约其词,不肯明说,所以这一种趋吉避凶的卜筮学问,除了口授以外,很难得有入门的门径。
清代是一个学术整理的时代,对易学的研究其成果在于考证与讨论上,不论是对于图、象、数、义理等,都作了大量的讨论工作,但就易理的开创而言,则应为民国以后才较有得讨论。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易经的应用:
当一个六爻卦之卦象出来后究应以该卦卦辞或某爻爻辞为所占者,则又有不同的标准,此处暂时先介绍朱熹所考证的方法如下:
六爻都不变的,用本卦卦辞断之。
一爻可变,用本卦可变之爻(俗称变爻)之爻辞断之。
二爻可变,用本卦可变之二爻爻辞,而以上爻为主。
三爻可变,用本卦和之卦的卦辞,而以本卦为主。
四爻可变,用之卦中不变的两爻爻辞,以下爻为主。
五爻可变,用之卦不变之爻的爻辞断之。
六爻均变,用之卦卦辞。乾坤二卦例外,用其特有的“用爻”(即用九与用六)。
然而朱熹的方法考诸于左传中的占筮文献时,却发现当时人也不是用这套方法的。
来源网站: 乐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