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经多年的努力,探寻出了一条“文化振兴”之路,为该市旅游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探寻“文化振兴”的基点
近年来,阆中市组织专家会诊,对阆中的零散文化遗存和多元文化格局进行探寻与审视,归纳总结出了十大特色主体文化。文章
本源文化,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构成了伏羲文化链条;风水文化,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等多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此二人后来同葬于阆中天宫院,现天宫院为全国唯一的一处风水文化景区; 春节文化, 阆中古城的春节文化穿越数千年,给人的印象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今年5月,该市成功申报“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三国文化,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现在,阆中是三国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科举文化,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两对兄弟状元,建于清代的乡试贡院,现仍完好地坐落于古城的学道街,是中国唯一完整的古代省级乡试贡院;天文文化,阆中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历法。
 
此外,还有融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一城的宗教文化,风情万种的剪纸、精巧的川北皮影等民俗文化,以原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张飞牛肉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等,共同成为阆中“文化振兴”的稳固基点,成了阆中发展的支撑。
谋求“文化振兴”的支点
该市经多方论证,定位于“春节发源地”、“风水阆中城”两个主题,着眼“打造亮点、提升服务、扩大宣传”三个途径,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阆中的“文化振兴”战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全国各地举行特色文化旅游巡回推介活动,成功开展了“100家旅行社,100名记者看阆中”活动,举办了川、陕、甘、渝四省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启动仪式,让阆中走出四川,走向了全国。
为了提升古城的文化品位,该市还原了古城“唐宋格局、明清风貌”;整合天宫院、西河等旅游资源,投资5000多万元,以4A标准进行整体打造,推出国内唯一的风水文化体验区;以中国唯一完整的古代省级乡试贡院为中心,扩大规模,完善设施,推出科举文化体验区;扩建张飞庙至1.2万平方米,建成张飞纪念馆,开发“张飞巡城”等相关文化活动,推出三国文化体验区;尊重宗教信仰,大力发展宗教文化,着力打造佛教胜地大佛寺、伊斯兰教胜地巴巴寺等,推出宗教文化体验区。目前,该市正在建设一批春节文化特色街区,以古镇江南镇和嘉陵第一江山锦屏山为依托建设春节文化主题公园,恢复春节文化村,开发极富地方特色的文化工艺品。
 
定位“文化振兴”的落点
如何让群众成为文化振兴的最大受益者,如何把文化振兴推向可持续发展之路,阆中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之路。
该市搭建文化人才生成的平台,最大限度地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务院日前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阆中的王彪、王访兄弟被命名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皮影戏(阆中皮影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该市以“富民惠民”为本,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目前,全市有15万余人从事旅游业及旅游链条行业,仅文化旅游业一项就较2005年增加就业岗位近5万个,特色文化产业也拉动了近20多个相关行业协调发展。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
在科学发展进程中,该市走出了一条探索文化科学发展之路!“千年古风,凤乐初鸣”,丰厚的文化遗存和多元的文化格局在阆中形成了“和谐共生”的新局面,阆中“文化振兴”的脚步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文章来源:藏风得水 www.zang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