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文化的第一经典(张其成)
国学经史归于大《易》
国学经史子集,核心是经,经当中最重要的是六经,而六经又归终于大易——《易经》。这是谁说的?不是我说的,熊十力说的,是他用一辈子的觉悟来说的话,所以这不是我说的。熊十力这个人很了不起,儒、佛精通,当然道也是精通的,最后归宗大易。所以《易经》这本书,我们来看,是世界四大元点之一。世界上有四大元典,请注意它不是经典,它是经典当中第一位的,它叫元。元者,首也,就是头。四大元典分别代表了四大文化内容:《圣经》是基督教的,属于西方文化,可以说是西方的第一经;《吠陀经》是印度文化的第一经典;《古兰经》,阿拉伯文化的第一经典;而《易经》是什么文化的第一经典?它是东方文化的第一经典,不光说是中国文化,同时也是日本、韩国等的这些东方民族的第一经典。韩国,国旗就是太极八卦;日本,民族叫大和民族,日本民族也是个了不得的民族,大和就是取自于《周易》:“保合大和乃利贞”,日本的宗教叫神道教,取自于《周易》,神道设教。所以也可以说,世界上若分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话,那么西方文明就是以《圣经》为代表,东方文明就是以《易经》为代表。
一源三流,易为主干,三教互补
当代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什么?是信仰的危机。信仰问题最大的表现是什么?没有敬畏心。“我是流氓我怕谁”,这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要来找,找什么呢,找我们文化的来源——魂。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个魂,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结构,就是一源三流。一源在哪里?我们先来看看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就是一源三流;中华文化的结构也是一源三流;还有一个秘密,我们人体的生命结构也是一源三流。中华大地的一源三流,其结构源在哪里?然后这个源头流出三条河流:黄河,长江,澜沧江,它(澜沧江)流到东南亚就叫湄公河。这三条河流的源在哪里?当然是青藏高原。具体在哪里?玉树。所以说玉树是三江之源。那么我们中华文化也是这么一个结构,就是一源三流。源在哪里?按照马一浮的说法,源在六经,这是最早的一批经典,比诸子百计要早。那么按照熊十力的说法从这六经中找出一经来,就是《易经》。所以一源,一个字——易,中华文化的源就是《易》。
三个流,哪三个流?一个一个地说,就是儒家、道家、中国化的佛家。西汉末年,也就是公元前后,从古印度传来了佛教,它是从三条道路传来的——南传、藏传、汉传。汉代之后,这个佛教就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一开始佛教刚传入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是排斥的,所以中国有一个说法是老子化胡说。老子过函谷关留下了《道德经》之后继续向西走,走啊走啊走啊走,后来没了。《史记》上记载四个字“不知所踪”,不知到哪里去了。过了几十年,后来一投胎变成释迦摩尼了。当然这种说法肯定是不对的,这种说法反映了当时佛教传来,中国人的排斥。为什么后来佛教在中国一下子普及开来?那是在唐代。《易经·坤卦·文言传》有这样两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佛教的传教士看到这两句话,一下子就恍然大悟,马上就说你看我们佛教就是讲这个的,因果观念也就在中国普及开来。那么后来到了到唐朝的时候,中国化的佛教就形成了八个宗派,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就是禅宗。
所以,一源三流,我把它分解为八个字:易为主干,三教互补。易为主干,这个三教就是三家,儒释道。三教互补,严格地来说是叫易统儒道禅(禅宗),道统天地人(或者道贯天地人)。这个对子也是我写的。有人说你不能有两个道啊?(我说)儒道禅这个道啊是道家、道教;而道统天地人这个道是易之道,就是我马上要讲的。这个易道不仅深深影响了儒家、道家和中国化佛家,而且影响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所以加一个字,易统儒道禅医,道贯天地人心。所以说,中华文化表面上分出这么多家,实际上是互补的。而中医,我认为,就是当代中国唯一还活着的一种中国文化的形态。这个唯一是指还活着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相结合的这么一个文化形式,而且是每一个中国人一辈子里都会用到的。你说儒道佛啊,好多人说啊我不信这个,但是中医,那是必需的。
两个秘密
我们来看儒家、道家、佛家跟易的关系,我先来介绍概貌,然后我再说跟中医有什么关系。这三位创始人,它有两个秘密我们得看出来。第一个秘密是(三位创始人)出生时间的秘密。孔子生于公元前五百五十一年阳历9月28日,阴历八月二十七。记住,教师节是9月28日,为什么?这个为什么你们得知道。因为孔子是第一个老师?不是,孔子哪是第一个老师啊,早在夏代就有学校了,所以孔子不是第一个老师。孔子是第一个民办教师,私人授徒是从孔子开始的。老子生于公元前五百八十五年,阴历二月十五。释迦摩尼是生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五年的阴历四月十八。我们再来看看孔子活到七十三岁,释迦摩尼活到八十岁,老子活到多少岁不知道。你看这有一个秘密,他们都生活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这个秘密不是我发现的,是德国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发现的,他发现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世界几乎各民族的文化都形成了一个轴心,后来的文化都没有偏离这个轴心,我把它叫做高峰期,也就是说世界的文化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形成一个高峰。我们中医的《黄帝内经》,后人就是怎么也超不过它。在这里大家都犯了一个基本错误:认为科技总是越来越进步的。这是错误的。准确地说,科技文化越来越进步,法制文化越来越进步,但是宗教文化、哲学文化、伦理文化是越来越进步么?不是这样的。那么公元前500年左右在西方是什么时代?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时代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啊。古希腊时代出了古希腊神话,西方的文化用两个神来代表,一个是太阳神阿波罗,一个是酒神狄俄尼索斯。还有古希腊的三个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皮德斯,古希腊《荷马史诗》,后人有超过么?而最最重要的是古希腊的哲学,三代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现在我们依然在用他们的理论逻辑,我们超过了么?不可能超过。那么为什么就在这个时期形成轴心期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这是第一个秘密,出生时间的秘密。
第二个秘密,三位创始人的坐骑是不同的。老子的坐骑是什么?牛,青牛。孔子的坐骑是什么?马,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坐的是马车,这个坐骑实际上是他们思想情况的形象表达。你看文殊菩萨的坐骑是青狮,那是大智;普贤王菩萨的坐骑是白象,那是大;观世音菩萨的坐骑是金犼,那是大慈;地藏王菩萨的坐骑是谛听,那是大怨。
那么为什么《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呢?不仅是源头,而且是主干。因为历史上伏羲作八卦,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讲到过:“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但是他没有把它写到《史记》的一百三十篇里去。后来第二部正史《汉书·艺文志》这里面讲到《周易》经过了三个作者,有八个字来描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间经过了三个圣人,世间经过了三个古代,也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中古的周文王和下古的孔夫子。这里最早也说到伏羲作八卦,那么伏羲距今天有多少年呢?一般的认为是七千年,所以说实际上中华文明的历史不只有五千年啊,至少有七千年,这个七千年就是从伏羲算起。伏羲出生在什么地方?不是在河南,黄帝是在河南,伏羲氏生在甘肃的天水。而就在甘肃天水有后来出土的大地湾文化,大地湾文化刚好距今就是七千年。但有一个遗憾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八卦距今不到七千年,这是2006年5月在河南淮阳发现的,距今四千年,连黄帝生活的那个时代都没到。那么究竟是有还是没有伏羲作八卦?不知道。八卦,实际上就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所以是源头。
易经所有的精髓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示。这张图叫太极图,也叫阴阳图,还叫八卦图,或者阴阳鱼图。这是我们《易经》,或者说中华文化的最完美最典型的表达方式。不懂这张图,肯定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中国哲学。对于这张图我做了一个考证,写了一本书叫做《易图探秘》。这张图是可以量化的,它的八条半径就是八个卦: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两个鱼眼就是两个卦。孔子、老子、释子都可以在这张图里找到位置。这个图主要是讲阴阳,白的为阳,黑的为阴。易有两种写法,其中第二种写法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日是太阳,月是太阴。《周易》讲一阴一阳谓之道,讲的就是阴阳,就是变化,就是就这么简单。这张图里有儒家有道家有医家,这张图里有你们的每一个人,你的身体状况,还有你的人生发展的,你们的现在。这张图,我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第二句话,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第三句话,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
下面我们回过来说第二个秘密。孔子的坐骑是马,老子坐骑是牛,重要的是一个是马一个是牛。干为马,坤为牛。马就是乾卦,刚健,牛相较而言是柔弱的;马跑得快,牛跑得慢;马瘦一些,牛胖一些。一个崇尚刚健,儒家的马就代表一种阳刚的精神,道家的牛代表阴柔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两大精神。儒家的基本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刚健有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道家呢,厚德载物,柔弱不争,居下无为,谦虚谨慎。但是这两家中间不是截然分开、绝对对立的,它是包容的。我们再来看,佛家在哪里?感觉一下。就是在外围的那个圈,一个字就是代表空。两个眼睛和S曲线代表什么?中庸。黑点是阳中含阴,白点是阴中含阳,S曲线处在中间,代表中和。所以儒家是站在阳刚的立场上讲中,叫中庸,中庸是最高明的境界;道家是站在阴柔的立场上讲中,叫中道,中气以为和。佛家呢,是站在空境的立场上来讲中,叫中观,空即是中。那么我们中医在哪里呢?在中间的S曲线。有人攻击我们中医太简单了:一个人生病了,怎么办?调和阴阳;那病治好了呢?阴阳调和了。他说我们太简单了,我说这就对了,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越复杂的东西越是偏离了事物的本质。我有一个命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终就是气-阴阳-五行-八卦,这叫智慧。而反过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叫知识。学国学不是学知识,是开智慧。
稍微总结一下可以看出,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道,佛家讲中观,医家讲中和,所以我们叫中国。你们鼓掌都是有道理的,你们知道你们都是什么人么?你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习近平第二次系统阐释中国梦是在今年的3月17号,他说中国梦有三条,第一走中国的道路,第二要弘扬中国的精神,第三是要凝聚中国的力量。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精神,一个民族的复兴最终肯定是文化的复兴。记住,二十一世纪世界的文化一定要是以中华文化为主导,才能带来世界的和平,一定是这样。如果世界文化继续以西方文化为主导,那么只能带来世界的战争与毁灭。马一浮说过:“世界为来之文化,必归于六艺。我将它延伸一下,必归于中国传统文化。
《易》与中医
明代张介宾引用孙思邈大的话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大医是我们做医生的最高境界,孙思邈原话里并没有说到,但他在《大医习业》中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我们的知识体系要分两类,一类是以医学为本体的这些知识,另外一类呢就是以《易》为代表的这些象数之术。孙思邈说:“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同,理无二致?可以医不知《易》乎?”我将它概括为《易》为体,医为用。在张介宾看来,《易经》讲的是天地之理,中医讲的是身心之理。《易经》和医是什么关系呢?是内外关系。《易经》讲的是天地变化的大规律,而《内径》讲的是身心变化的大规律。医具《易》之理,《易》得医之用。所以学中医的人不懂易,不能当一个大医。
中医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生命观,第二个问题是思维方式。生命观有很多,从本体来讲就是气。中医当中最最重要的象是什么?就是气。比如自然界的风是一种气,你看不见,但是你能够感觉到。所以不仅仅是中医,中国古代的文化,包括天文、历法很多都是一个象数的模型,是按照这个象数模型建构起来的。气-阴阳-五行的模型,这个模型太重要了。阴阳就是二气,五行就是五种气,气是最大一个象,这个你一定要搞明白。气是什么东西?有人说气是物质,有人说气是能量,有人说气是功能,有人说气是信息等等等等。究竟气是什么呢?气是耗散情况下的复生。气是什么东西不重要,但可感最重要。
中医的原创思维叫象思维,我觉得应该是象数思维。中医与西医从本体上来说,我们讲元气,他们讲原子;按思维方式来分,我们叫象思维,他们是形思维。象可以为两类,一种是有形的物象,一种是无形的意象。那么有形的可以是象,无形的也可以是象,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当一个事物它的外延无限大的时候,它的内容就等于零。所以这个无形的象要一个限定。中医有有藏象,脉象,舌象,药象……,这些都是有形的象。有形的象当然可以用现代的科学实验去实验,验证。但是那些无形的象怎么办?那么什么才是无形的象呢?我举一个例子吧,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第一经典。”这是无形的,这是象么?这不是象,这怎么不是象呢?这是理。现在最难把握的是无形的象。肝心脾肺肾是不是象?是象。四气五味是不是象?是象。这些象能不能看见?当然有的是能看见的。那么我们怎么把握这个象呢?我告诉你们,虽然它看不到,它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得到,这些才叫象。
儒道释三家都讲止,叫止观就是艮卦。儒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家呢,“至虚极,守静笃”;佛家有“戒定慧”,定就是禅定。用太极图来说人体藏象,左边这条半径,一半白一半黑,但是是白的包裹着黑的,白的是上升,刚好一半,所以是少阳;右边这条半径,是黑的这一半在外,黑的在下降,降到刚好一半,所以叫少阴。我们中医讲的五脏,就是气的象。左肝右肺,心上肾下,脾中央。这么一个模式就是一个象数模式,这是做实验做不出来的。这是气,表示气的升降运动啊。其实它就是后天八卦。《黄帝内经》没有受到先天八卦的影响,但是受到了这个后天八卦的影响。把脉左面心肝肾,右面肺脾肾也是这个模型。经络,也是象。经络是气的通道,就是一个象。气分出两个就是阴阳,分出五个就是五行,分出八个就是八卦,还可以继续分。有人说要废除五行,保留阴阳。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因为五行就是阴阳,阴阳就是五行。阴阳是五行的整合,五行阴阳的细分。废了阴阳也就是废了五行。
中医现代化悖论
最后我来讲一下中医现代化悖论,这个悖论你们可能不关注,所以啊我在这里有一点点孤单,找不到知音。1999年,我在《中国医药学报》,也就是现在的《中华中医学杂志》上登了一篇文章,叫《中医现代化悖论》。这里我提了一个命题:中医能实现不改变自己的非现代科学的现代科学化么?中医是不是现代的科学?当然不是。但是你要现代化。什么叫悖论?悖论就是矛盾的。当然我指的这种现代化不是说语言的翻译,而讲中医现代科学化:即中医既要保留中医的特色,又要让它现代科学化。你说它能不能实现?这就像上帝的悖论:上帝能创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拿不动的石头么?这句话你怎么回答都不对。一篇文章叫《对象科学与现象科学》,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李约瑟的难题。李约瑟的难题叫什么?就是中国古代科技世界领先,但为什么现代的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产生在西方?他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很好。搞清这个问题有助于中医将来的发展。
那么中医要不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当然需要,但我们要知白守黑。也就是说西方的这些现代的科学技术一定要好好学,但是我们中国有的这些要守住。其他的我就不再细讲了,中医西医两者各有优劣,一定要中西医合。
张其成,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中医文化学家,书法家,“国学养生”与“国学管理”首倡者。全国政 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家第十五代传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幼承家训,学习医儒,后随师修习道禅。20世纪90年代首创“易道主干”说,以“易”融贯儒道佛医,主编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和《易经应用大百科》。近年来致力于传播中华国学、构建精神家园,2011年捐资100万发起设立“张其成国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