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乾卦:知进退而自强不息方为乾卦精神(钟葵)

周易乾卦:知进退而自强不息方为乾卦精神(钟葵)

 


 

龙资料图片
 

陶渊明画像资料图片
 

宋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

  周易系列之乾卦

  《周易》的第一卦是乾卦。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乾卦所代表的精神是“自强不息”,而不知道“自强不息”是建立在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乾道即天道,天之道是日月循环,四季更迭,周而复始。人的行为准则也应顺应环境,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不管是“潜龙”还是“飞龙”,均不失自强之道。


  乾卦与《周易》命名密切相关

  《周易》是一本“能弥纶天地之道”的经天纬地之书,要读懂这本书,首先要从乾卦入手。因为乾卦不仅是第一卦,还与《周易》这本书的命名和含义有直接的关系。

  有人说,《周易》的命名与朝代有关,流传至今的《周易》是周文王被禁羑里时定下蓝本,后经周公、孔子补充而成,所以称为《周易》。这种观点似乎有一定道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中国古代原有“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三易”之名,皆与首卦的含义有关,《连山》以艮卦为首,艮为山,艮的卦象为两山相连,故以“连山”二字命名;《归藏》以坤卦为首,坤为地,万物皆归藏于地,故以“归藏”二字命名;《周易》也一样,因首卦为干,干为天,而天之德莫大于有四时之变,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所以名为《周易》。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即代表春夏秋冬的循环。

  乾卦的自强不息不是一味好强

  乾卦有整体的卦义,有每一爻的含义。对其卦义,现代人最熟悉的是“自强不息”,这四个字出自“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传”是以卦、爻之象解释卦辞或爻辞,前者称“大象”,后者称“小象”。因整体卦象(六爻卦)由上下两卦(三爻卦)组成,故“大象”通常是以组合象来进行解释。乾卦上卦是干,下卦也是干,干为天,但天只有一个,两个乾卦组合在一起,不能理解成天有二日,只能理解成天体运行有反复性,即日复一日,从不休止。《象传》把这种大现象解释成“天行健”,并奉劝“君子”应当效法天的运行,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值得注意的是,“自强不息”不等于一味好强,“自强”是建立在顺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天有春夏秋冬,人生也有不同的阶段,或起或落,或得意或失意。《周易》所述“自强不息”的真正含义,是强调人要根据不同的处境及时调整心态和行为,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对乾卦“卦辞”作出解释的,不仅有“象传”,还有“彖传”和“文言”。这些篇章文辞优美,意义深刻,值得反复玩味。“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从“大哉乾元”到“乃统天”,是对“元”的解释。“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两句解释“亨”。“大明始终”以下至“保合太和”,解释“利”和“贞”。

  乾卦的“卦辞”和“彖传”,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不少皇帝以太和、大明、贞观、贞元、乾明、乾元、乾德、乾统、乾亨、乾隆等为年号。元朝的国号“大元”就是直接取自“大哉乾元”,明朝的国号“大明”也极有可能出自“大明终始”。北京故宫有太和殿、保和殿等,均出自《周易》乾卦的“彖辞”。

  《周易》以天道推人事指导人趋吉避凶

  “文言传”则从道德角度解释“元亨利贞”。“文言传”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干:元亨利贞。有些学者认为,这段解释与“卦辞”的原义不符,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不然,《周易》的行文非常严谨,不管阐述天道还是人道,都以易象为依据,几乎无一字无出处。“元”为春生之象,代表东方,五行属木,与“仁”相对应,仁者必善,故称元为“善之长”;“亨”为夏养之象,代表南方,五行属火,与“礼”相对应,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便为“嘉会”;“利”为秋天之象,代表西方,乃万物各得其宜之时,五行属金,与“义”相对应,故称“利物,足以和义”;“贞”为冬天北方之象,为万物收藏之时,属水,与“智”相对应,智者能干事,故称“贞固,足以干事”。这段解释,依易象从天道推衍到人道,充分体现了《周易》“天人合一”的理念。

  先哲对乾卦“卦辞”的深入阐释,使我们懂得要“自强不息”,要知道如何“体仁”,如何“嘉会”,如何“利物”,如何“贞固”。但这只是乾卦精神的一部分,《周易》这本书的奇妙之处,就是既从整体方面进行阐述,又着眼于细微,显微阐幽,彰往而察来。整体含义往往体现在“卦辞”上,对具体行为的指导,则体现在每一爻的变化和含义上。

  卦由爻组成,爻有阴爻、阳爻,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乾卦六爻皆阳,为唯一纯阳之卦,故以天、日、四季为象,其六爻则以龙为象。乾卦六爻的“爻辞”从下至上为:“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另外还有“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在《周易》所有卦中,只有乾卦和坤卦,附有“用九”和“用六”的断语。

  在“爻辞”中,“勿用”、“利见”、“厉”、“无咎”、“吉”为告诫和得失判断语,具有实际上的指导意义。为什么《周易》的作者会分别对每一爻给出不同的释义和判断?这是因为,每一爻所处的位置不同,上下的关系不同,有如人生处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所以会有不同的结果,《周易》以天道推人事,并作预判,供人们参考,以便趋吉避凶。乾卦六爻皆阳,唯神物可比喻,古人认为龙为三栖动物,物莫神于龙,故以龙比喻乾卦六爻。

  “群龙无首”是吉利之象

  对乾卦六爻的“爻辞”及“用九”之辞,“象传”从易象方面作出解释,“文言传”以“子曰”(即“孔子说”)的形式作出解释。对“潜龙,勿用”,“象传”的解释是“阳在下也”,即阳气尚潜伏在地下。孔子说,这个时候,还没机会出世施展才华,应隐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不求名利,“遁世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后世的“潜龙”,最著名的是诸葛亮和陶潜明。

  何谓“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传”的解释是“德施普也”,即言阳和之德,普及地上万物。孔子说,这个时候,应表现君子纯正而中庸的德行,践行“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防止邪念,对世人有贡献而不自夸,以德服人。对于“九三”和“九四”的“爻辞,“象传”的解释是“反复道也”和“进无咎也”。这两爻象征龙上不至天,下不到地,处境尴尬。孔子认为,这个时候,“君子”应进德修业,终日乾乾,保持警惕,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并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九五”居全卦尊位,有云从龙,风从虎之象,也是“君子”大有作为之时。“上九”为最上一爻,阳气已到极端,此时如不知退,必然导致“亢龙有悔”。“象传”的解释是:“盈不可久也。”孔子将这种状况比喻成“三无”:“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此见解极为深刻,在历史上屡屡得到验证。


  乾卦的“用九”,颇为费解。在我们的习惯思维中,“群龙无首”是形容团队没有领导,无法统一行动,应为凶象,但《周易》反而断之为吉。“象传”认为,这表明“天德不可以为首”。“文言传”说,“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又说,“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天则”是什么?就是阳极反阴,阴极反阳,知道这个法则,就知道进退存亡而不失自强之道。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吉利的。

  总而言之,乾卦的特点是“其静也专,其动也直”,代表着“天下之至健”,其德行是“恒易而知险”。解读乾卦必须兼顾卦义和爻义,才能全面把握乾卦所代表的精神。   文/ 钟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