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国学与易学研究基地于遵义县毛石镇成立

贵州国学与易学研究基地于遵义县毛石镇成立

 


 

 

(本报讯 王淼)7月22日,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易学研究基地成立大会暨2015·首届贵州易学论坛在晚清著名学者、经学大师萧光远的故里贵州省遵义县毛石镇举行,来自省内的近百名易学研究专家学者、易学爱好者及萧氏代表出席相关活动。

  据了解,将毛石镇萧光远故居定为“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易学研究基地”,是经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同意,由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和毛石镇人民政府共同建立。基地共聘顾问6人、研究员23人。基地建立后,可以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和科研功能,可以为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专家作易学讲堂提供场所和科研支持。

  据史料记载,萧光远,遵义县毛石镇台上村人,字吉堂,别号鹿山野人,清代末期的遵义文化名人,贵州晚清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一生以教书为业。从教期间,潜心研治易学,历时16年,著成《周易属辞》12卷、《周易通例》5卷、《周易通说》2卷、《易字便蒙》1卷。郑子尹、莫友芝分别为之作序,均给予较高评价。其三部易学著作收录于《续修四库全书》,屹立中国书林。他与郑子尹、莫友芝鼎足并称学界泰斗、文化巨擘,同列《清代贵州名贤像传》,在《续遵义府志》的人物列传中,名列“文学人物”首位。

  毛石镇镇长穆云康告诉记者,易学研究基地作为毛石镇的文化符号,可使萧光远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能量服务当代、传之后代。基地建立后,通过学术研究、学术论坛、文化讲座的高端交流与传播,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提升毛石镇的易学文化中心地位,增强毛石镇乃至遵义地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厚重性,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地域特色文化走向全省乃至全国,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

  首届贵州易学论坛由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路平教授主持。论坛上,原省社科院院长蒋南华《梵净山为中心的武陵黔中地区是“科学之母——易学”的发源地》,省社科院研究员、贵州文史馆馆员黄万机《萧光远的诗与唐家的关系》,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葛镇亚《萧光远的易学特色》等专家学者的精彩研究成果的展示,让与会人员共享了一轮丰富的易学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