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乙未年,天干为少商之年,地支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湿土生金运之不足,是为平气年,气候相对较为协调。金运不足,夏有炎烁燔燎之变,秋有冰雹霜雪之复。三运太角主风起,三之气湿土,四之气相火,年中时间大气候为风火加湿;如患者自身的小宇宙已潜藏内风、内热、内湿之因子,此时外候必然会牵动自身之病灶。

中医理论讲求自身平衡,这与中国的命理学完全一致。《黄帝内经》指出热者宜寒之、风者宜疏之、湿者要袪湿化湿渗湿。可见这段期间要用发散风热药、亦要用燥湿芳香药。

有种常见的病患叫哮喘病,与肺脾肾失调有关。哮喘是为风証,与巽卦有关,即是与四绿文曲星有关,多分寒哮与热寒。这种气候风热湿对哮喘患者偶有不利,但临床上哮喘以寒哮较热哮多,故多于冬季天寒之时病发,是为“冬发夏缓”。中医十分强调“顺应天时”的治疗法则,用药必要审视当时的气候。如冬季呼吸道风邪温病热証(可理解成细菌性或病毒性之感染),一般上热者寒之,宜用清热解毒药,如常用的金银花、连翘等,或常用的《银翘散》;但如病于寒冬,气候大寒,用苦寒药之余亦要顾及暖和,否则苦寒伤了脾胃,问题更多。正如看一个八字,辛金命生于寒冬子月,辛主肺,水主寒,辛弱,是一典型肺阳不足引致之寒哮病証。辛金受水泄虽弱,看来怕火来尅金,但原来亦要火,因为子月太寒,火为调候冷热之用,并不是强弱的考虑。

近年中港兴起一种可治疗哮喘的“三伏天灸法”,此法最早见于《张氏医通》,是指于夏季中某三天正值“天温天阳”,人体经气满溢运行于体表,皮肤充实,血气运行增快,令肺气宣通宣畅,可给予哮喘病者一个调节肺衞皮毛机能的时机,这是为“冬病夏治”,是可以扶正病灶的治本方法。
 
这三天便称为“三伏天”:是初伏、中伏、末伏三天。三天都是玄学上之“庚”日,但实际日子每年不同。我计算出今年的初伏在阳历七月十三日,中伏在七月二十三日,末伏则在八月十二日。以往我曾请教我几位医易中医老师:为什么三伏天灸用“庚”日而不用“辛”日?虽然“庚辛”是相表里,但“辛”金应才是肺?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做三伏天必要用“庚”日,用“辛”日效果会差很多,在其他日子做几乎没有效果!


这个三伏天灸属于非火热式灸法,会采用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特定穴位,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令局部皮肤赤红充血,甚至起泡,从而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病发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刺激性药物包括:附子、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肉桂、丁香等等加减方;最重要的一种药是麝香,现已被列作禁药,已不能用。常用穴位多是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沿线如肺俞、肾俞、大椎附近之穴位等,以鼓舞阳气。


 
这种疗法亦有禁忌,如有发烧、炎症、感冒、皮肤过敏等忌用,体质阴虚、阳亢热盛者亦忌之。但现代人很贪心,俗称“系又做,唔系又做,唔跟日子又做”,就算连大学之中医诊所亦是“只要你肯来,肯付药金,我便肯做”。其实只有八字要火的人才比较合做三伏天灸,八字生于夏季忌火的敷贴五分钟便忍不住刺热感,再硬来皮肤很快会出事,跟着是立即补喝一杯凉茶化解,是“做了等如无做”也!

文章来源来自陈师傅网页:http://www.hkfengshui.com/cn/articles/19295

http://www.chanhongyiu.com

来源网站: 陈匡曜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