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一中教师李玉发将《易经》关联数学 论文登上国家级期刊

惠州市一中教师李玉发将《易经》关联数学 论文登上国家级期刊

 

 提起数学公式,不少市民直喊头痛。对于惠州市第一中学教师李玉发来说,数学的世界缤纷美丽,有许多奥秘值得探究。前不久,李玉发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一篇论文刊登在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该刊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李玉发巧将《易经》关联数学,在论文中探求了点线面体的运算、变换、转换方法,把深奥的数学转换为简易模型。据说,掌握了这个方法,高考数学不再让人害怕。

 


 

  李玉发为研究太极方程用了大量草稿。

  数学世界于他缤纷美丽,有许多奥秘值得探究

  “根据物理的能量守恒定律,时光周期方程加时光方程,可以推出万物转换的太极方程。”李玉发用笔认真地在图纸上写写画画。他将数学公式以物理中能量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

  李玉发出生于1964年,说起数学便进入忘我境界。桌面上,放着一大叠草稿纸,上面写满了他多年来为了研究而做的各种运算。对他来说,数学世界虽然纷繁复杂,其中却有许多神秘的惊喜值得挖掘。

  1983年,李玉发参加工作,当了几年中学数学老师,后来又搞了几年教学研究工作。1994年,他来到惠州市第一中学当数学老师。带了4年初中实验班后,他开始教高中数学至今。除了教传统教材外,他曾经还是奥数主教练,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性的高中数学联赛。

  “对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深奥。有没有办法能将深奥的数学变得简单呢?有什么办法能拓展开学生的思维?”李玉发对此孜孜以求。

  儿子的“怪问题”逼他继续探索

  2011年,李玉发的儿子李宇航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以建模论文参赛,获得了广东赛区三等奖。此后,他代表广东参加全国比赛又获得优胜奖,他的辅导老师正是父亲李玉发。

  儿子在比赛中成绩斐然,备受瞩目,当时还获得了南京大学自主招生资格,但是,儿子坚持想读自己理想的大学,放弃了这个机会。儿子还惦记着论文的下文,他对父亲说:“老爸,这个建模论文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过了不久,儿子又拿这篇建模论文参加了国际丘成桐建模论文大赛,然而,第一轮比赛就被刷下来了。儿子非常不甘心,他觉得,为什么人只能看到三维,到了四维后,人就看不到时空中数字的变动呢?时间一直在变,人该怎样测算呢?儿子问父亲:“三维以上的形可不可以与对应的数统一起来,n维的数形与n+1维的数形两者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李玉发无法回答儿子的“怪问题”。但儿子的好奇给了李玉发继续深究的动力。“我的论文原型就是儿子当时比赛的建模论文,而论文的第二作者就是我儿子。”



  李玉发研究出的太极方程。

  将中国文化与数学关联最终创造新方程

  李玉发恶补数理化各学科的欠缺知识,“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万物是相通的!”他很激动。

  李玉发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以形来认识宏观世界的,而西方则以微观认识世界,宏观与微观之间似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相互牵连着,中国文化与万物变换有一些微妙联系。“细胞分裂从一个变为两个,两个变为四个,四个变为八个,这与《易经》里‘两仪四象八卦’之说刚好吻合。”而儿子当时参赛的建模原型正是细胞分裂,李玉发坚信,中国文化与深奥的数学之间的关系透露着玄机。李玉发一边翻看书中的梅花易数及《易经》,一边灵光闪现,在图纸上用各种公式进行运算、变换、转换。

  2013年4月,李玉发琢磨出太极转换形公式。几个月后,计算机科学家张景中院士作的报告又让他茅塞顿开。后来,李玉发又琢磨出太极转化量公式,“数和形是一对矛盾,数难形易,用中文解析就是‘得意忘形’,反之形难数易。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易经》加以量化,最终造就了时空转化太极方程。”

  2014年高考结束后,李玉发将论文寄出,经过几个月的审稿、专家争鸣,前不久,终于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刊发。“专家们当时对我的论文也颇有争议,为了更清楚地展示我的成果,我将原来的一两个结论最终扩展到了12个。”

  不少学生掌握太极方程后,解题成效明显

  “太极方程将深奥的数学转换为简易的模型。学会了这种转换方式,高考数学不是难题。”李玉发创立的太极方程被他的不少学生掌握并且运用到考试当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4年高考数学中,许多考生被其中一道数学题难倒,使用传统方法答题,犹如爬楼梯一般,费时费劲,而用太极方程答题,就像坐上直达电梯一般,“嗖”地一下将题目精准地解答出来。“答案正确、运算过程也是正确的,连一些老师都感叹 ‘这简直就是外星人的做法’。”

  李玉发表示,学生用三维或四维的思维及方式来做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曾有一个文科生用此方法,总分150分的高考数学考了130多分。一位朋友的孩子平时数学只考七八十分的,学会了这个方法后,去年高考考了将近120分。“今年我也在学校教高一的学生这个公式,让他们掌握方法。学生们学会后,都能很好地解题了。”

  李玉发从教30余年来的付出得到国家级刊物的肯定,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感激。“我人生最大的运气,不是中大奖,不是发现了大宝藏,而是遇到儿子,儿子的思维不受习惯思维影响,他的新思维新模型打破了我的思维,开拓了我的眼界。”

  相关链接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即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这里的实际现象既包涵具体的自然现象比如自由落体现象,也包涵抽象的现象比如顾客对某种商品所取的价值倾向。这里的描述不但包括外在形态、内在机制的描述,也包括预测、试验和解释实际现象等内容。 稿源:东江时报 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