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中国文明将再启蒙西方文明



  世界发展更是文化的

  我很早就有成立国际儒学联合会的想法,199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正式成立。我是这个学会的发起人,我看着它成长,今年已经20周年了。

  今年习 主席出席了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有很大的意义。

  中国文化重视伦理,重视和谐,尚书云:“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协和万邦”很重要,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一方面发展自己,一方面与世界上的文明国家建立和谐关系。

  从内部来说,中国人第一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将自己的文化再发展、再创造;第二要与人为善,重视和其他国家的交往,建立和谐的环境,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一丛铜钱草,寂然在屋角。

  仿佛有所思,至今青未了。

  中国文化是一种生命哲学

  人类文明在初期各有所别,在西方,希腊人重视对外在环境的认识,重视知识;犹太人要找一个超越的上帝,强调超越精神;总之,西方文化强调对外,借上帝之名征服自然、征服世界,它不是原来就有的,是慢慢普及的。

  中国人在黄河流域、中原大地建国,感受到的是天、地、生命的创造力量,人是天地之间的一分子,所以要参与天地的创造,促进世界的美好,这是一种生命哲学。而我们现在缺少的正是人的生命的自我发挥、人跟人的和谐关系、一种人文的社会、一种和谐的生命价值,这种内在的和谐正是大家所需要的。

  只追求物质文明是不够的,回到清静无为的心态也是不够的,生命是完整的,要实现一种人文化成,发挥个人的潜力,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到国家到国与国之间,创造一个和平、和谐的世界。这是中国文明的一个最大的特点。

  中国文化现在应该认清自己的方向,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清自己的潜能,认清自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责任,不但与西方文明相互受益、相互补充,而且也体现了一种人类大同世界的理想。我觉得这是中国人要走的路,既要刚健自强,还要厚德载物。

  只有法律无法实现良治

  以前儒家是礼教,能够维系社会。现在社会越来越复杂,只靠礼乐不够,一定要依靠法制、制度。这方面西方的法制化和制度化给我们提供了参考,但法制应该有两个基础,一是理性基础,一是德性基础。

  过去,法家主要实现的是统治者个人的愿望,没有考虑到怎样与人心、社会的道德情操、社会的共同愿望结合在一起,没有考虑到法跟德、法跟理、法跟人之间的关系,不重视这些,光是法是不够的。

  真正的法是一种外在的、合理的、具有高度一致性的。一定要把它和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心是开放的,法要不断更新,这个社会才有活力,而在西方,法跟道德、跟人心没有联系。孔子讲仁心、仁爱,孟子讲民贵君轻、民为邦本,都是很重要的;只是后来的统治者忘记了,没有了解儒家的真相,丧失了儒家精神。

  杨振宁没看到文化的内在逻辑

  清代以来,中国受到很大的屈辱,总要找一个担责任的。传统的君主把儒家当做外衣,制定政策,其实他们没有真正实行儒道,造成的是吃人的礼教,他们把原始的哲学智慧掩盖了,人们对真正的儒学没有体会。

  在今天,我们要把儒家智慧与历史环境分开,“五四”诸贤代表的是他们那个时代的观点,不能作为最后的定论。时代已经改变了,儒学可以再生,儒学要回到真正的自己。

  杨振宁曾说,《易经》阻碍中国科技发展,《易经》是对自然、宇宙观察后形成的一种符号化的体系。是二进位的数列,这个数列是开放性的,是一种生生不已的状态,所以已经抓到生命的变化和时间推进的一种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才进行占卜。占卜是什么,是一种预测的方法,预测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做出决策,是一种规范。

  其实,杨振宁先生没有读懂《易经》,我们不能把易学看做表面形式,好像只能占卜、卜卦,应该看成是一种宇宙观,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时,莱布尼茨、康德等把易学的观念带到西方,宇宙是合理的,我们因此才能找到自然的规律。这也是《易经》启发出来的思维方式。杨振宁只看到文化的表面,没有看到文化内在的逻辑。

  文化与制度可以携手进步

  共产主义与大同社会有相通之处,在追求公平、正义的终极理想和内在目标上,也有近似处。儒家基本倾向于文化层次,强调以人为本,掌握人的发展的潜力,马克思主义能够从国家的意识和组织里面去维护人类发展,属于一种制度建立、规则建立。

  任何经济都不可能是纯粹的亚当·斯密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也不能完全是凯恩斯主张的政府控制经济,怎么样又能收又能放,能够具有一种社会化的功能?中国传统思想很喜欢一种大家能够参与又能够自我管理的方式,这对发展今天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启发。

  总体看,儒家关注的是文化层次,强调以人为本,掌握人的发展的潜力;现代社会更关注怎么能够帮助人类发展,能够在国家的意志和组织里面去维护人类发展,属于一种制度建立、规则建立。两者可以互相配合,对于儒家的价值观,不仅不应该否定,而且应该推广。

  过去是排斥传统文化,现在要支持、援助传统文化,要提供一个空间,让传统文化发展。在今天,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儒家本身也要进行一种更新。

  中国文化的优点是不排外

  我们要认识到,中国文明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世界的发展需要各种文明综合发展,中国文明应该与西方文明和各种其他文明相互合作。

  中国文明早期的视野是比较宽广的,中国人强调包涵,强调一种开阔的融合。不像西方早期有些宗教是排他的,是有自我优越感的。中国文明是谦虚的文明,愿意学习,强调自我才能的发挥和贡献,中国人不是排他的,强调兼容。这是全人类都应该学习的。

  我们不能排他,要允许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我们要不断去学习,在科学、经济、医术等各方面都要参与、学习、合作,然后竞争、分享、共享,这个我觉得是中国文明发展之道。

  在今天,西方社会层出不穷的社会危机和伦理危机正导致西人对儒家伦理产生兴趣,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危机又使其关注道家师法自然的道理,在机械和物质文明中丧失自我的西人又常常喜欢在禅宗等东方神秘主义中寻找自由与解脱。

  师法自然最重要

  我不相信所谓的“普适价值”,人类永远要向自然学习,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意义是普及性。西方今天所谓的普适价值,英文是universal,是已经定下来的。我认为不是已经定的,是由人类自己来定,我们要找到哪一个更适合我们自己,哪一个能真正的普及,这需要历史来检验。

  民 主也有很多种形式,经济市场的运作同样有不同的形式,今天要循着实践经验去学习、去掌握,然后看哪一个概念,哪一个方式,哪一个规则更有普及性。所以中国文化强调和谐,强调互动,强调自我管理、相互合作,这些已经有它的普及性,西方从18世纪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今天我们也应该向西方学习,补己之短,并且扬己之长,帮助西方认识它的短处;建立一个新的、融合性的普及价值,而不是普适的、规定好的。


  普适只能是在普及的意义下说普适。我们要用新的声音说明我们的价值,要辩论,这样是非自在人心,不能因为中间有些辛苦就放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文化会越来越发挥出他的价值。

  再过50年,世界从中国受益的不仅是在经济这方面,而是在文化。我认为,会出现18世纪那样的,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启蒙。我们要坚持,要与时俱进。我们将进入新的“觉醒时代”,再造我们的文明,再造我们的哲学。作者:刘树勇


  成中英: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被公认为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世界著名哲学家、著名管理哲学家,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