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蕴含的人生观及其启示(修晓波)
在一般人眼里,《周易》是用来算卦的,很神秘,也不容易看懂。其实,《周易》是讲天地乾坤及其变化的。揭开《周易》的神秘面纱,可以发掘出里面的哲学思想,包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 央巡视组正局级巡视专员修晓波同志。修晓波系历史学博士,研究《周易》多年,曾参加编写《周易辞典》。希望此次访谈能对读者认识这个问题有所帮助。全文分两次刊发。
一、《周易》是一部怎样的书
记者(以下简称记):今天请您谈的话题是《周易》蕴含的人生观,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周易》是一部算卦的书,是这样吗,能否先谈谈这部书的情况?
修晓波(以下简称修):《周易》最初是卦书。“周”字表明是周代的卦书,“易”字是变化、变易的意思。因为卦爻是靠阴阳变化生成的,所以卦书也叫《易》书。一般认为,《周易》开始只有卦象和爻象。比如六十四卦之首乾卦的卦象 ,是用六条横道表示。其中每一个横道是一爻,也叫爻象。先有卦象、爻象,后有卦辞、爻辞。卦辞、爻辞当然是用文字表述了,分别对卦象和爻象进行说明。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包含“经”和“传”两个部分。“经”是正文,“传”是解释“经”的。“经”的部分由六十四卦卦象、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爻象、爻辞组成。比如乾卦的卦辞即卦象 下面的“干,元亨利贞”五个字,是对乾卦的总体说明。“传”的部分由彖上下、象上下、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说卦、序卦和杂卦等十部分组成,汉代人也叫“十翼”。翼是鸟的翅膀,引申为辅佐,形象地说明了“传”的性质。《周易》“经”的部分叫《易经》,“传”的部分叫《易传》,《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组成的。现在有人把《周易》简单地称作《易经》,是不对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周易》今天已经不能用来算卦了。古人用《周易》算卦,即通过筮与占(zhān)找出一个答案。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在“系辞传”中记载了筮法,但没有占法。缺了这一环节就不能在卦爻辞中确定具体的答案。《周易》不能供今人算卦,但它的卦爻辞尤其是《易传》包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就有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
记:顺便问一下,《周易》的作者是谁?
修:《周易》一书是长期累积形成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作者。卦的作者不太可能是一个人。一般认为,先有八卦,后有六十四卦。八卦的产生可能在原始社会晚期,六十四卦的出现不会晚于夏代。《易经》部分,古人说卦辞是周文王作的,爻辞是他儿子周公旦作的。与我们今天的话题关系最密切的《易传》部分,司马迁说是孔子作的。从其思想深度和某些内容看,像是孔子作的。
记:《周易》表述人生观问题与普通的哲学著作有什么不同?
修:《周易》原本是卦书,通过卦爻表达意思,即把卦爻的各种组合模式摆在那里,让人们自己去揣摩体会,不像普通哲学著作那样用语言直接表述、论证。有了卦辞、爻辞,就可以借此表达思想了,但卦辞、爻辞都是艰涩难懂的卜筮语言,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只是在有了《易传》以后,蕴藏在《易经》中的思想才被挖掘出来,成为后人可以读懂的哲学著作,其中的哲学思想就包含我们要讨论的人生观问题。当然,要读懂《易传》也不容易,因为它毕竟是作者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对《易经》的解释,它本身也需要后人再作解释,而且它还和卦象、爻象等迷信成分粘连在一起,增加了阅读难度。
二、《周易》蕴含的人生观思想
记:《周易》是讲天道还是讲人道?从篇幅看,《周易》讲了许多天地自然、社会人群,这些与人生观有什么关系?
修:《易传》主要是讲人之道。比如“系辞传上”说:“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天之道”指自然规律,“民之故”是社会规律。这两句中用一个“而”字转折,表明后一句(民之故)是主要方面。这两个规律是探讨人生观绕不过的话题。“以前民用”四个字,是说《周易》可以用来指导人的生活。所谓人的生活,就是关于人生的哲学。“系辞传上”又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说的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我们也注意到,《周易》讲了许多天地自然、社会人群,其实这些都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因为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人是生活在一定空间、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所以《周易》在讲人的时候,不能不讲到天地自然、社会人群。同时,自然与社会是变化的,所以《周易》又要讲变化。可以说,《周易》讲天道是为了引出人道,为了讲人道才讲天道。人道的内容是主要的、大量的。《周易》这部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讲人,即人道的问题,而人道的核心是人生观。“人生观”三个字是我们今天使用的词汇。《周易》里没有这个词,但意思是明确的。
记:《周易》关于人生观的思想是怎么表达的?
修:哲学意义上的人生观,解决的根本问题有两个:第一,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怎样去做那样的人。先说第一个问题。在这一点上,《周易》主要设计了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高层次的君子,一种是低层次的小人。君子高尚,小人卑贱。君子就是做人的榜样、做人的目标,做人就要做一个君子。那么君子是怎样的人呢?《周易》有多种说法,但说得最全面最准确的是乾卦“文言传”解释“元亨利贞”的那段话:“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贞。”“元”是开始,以一年四季作比喻,就像春天似的,善之长即善之首、善之始。有了春天的开始,才会有以后的顺利生长。“亨”即“通”,现在有个词叫万事亨通,就是这个意思。嘉之会,嘉美的荟萃。到了夏天,万物繁荣茂畅。“利”好像是秋天,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万物成熟以及熟透之后的萎缩,并且深秋之后有寒气袭来,而这是合乎“义”的(因为这就是秋天的景象)。“贞”有正而固的意思;是事之干,即事物的根本、根基。冬天,万物萧杀,但事物内在的根还在,没有死,它内敛固藏,来年春天还会萌发。到了这里,《易传》作者把话题一转,由自然界的元亨利贞讲到人世间的元亨利贞,这即“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以下诸句。“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意即君子以仁作为安身行事的根本,就可以做人的首长,也就是做大官了。以下几句逐一与前对照,引出了仁义礼智四德(干就是智,唯有智者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并具备坚强的意志)。这就是君子的标准、君子的形象。仁义礼智属于道德范畴,由人生观所决定并受其影响。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易》的表述是先从天之道讲起,再引出人之道即君子的标准,也就是人生观的问题。
记:做人就要做君子,这很好。《周易》除“文言传”外,其他地方是否也讲到了君子的问题,君子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吗?
修:《周易》有多处地方讲到君子。有人统计,“君子”一词在《周易》至少出现了125次,其中《易经》21次,《易传》104次。就重要性来说,其他部分出现的都没法与刚才提到的“文言传”内容相比。“文言传”是“十翼”之一,“文言”两个字的意思,据古人解释是“依文而言其理”。“文言传”只有乾坤两卦才有,别的卦没有。这说明乾坤两卦在整个六十四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或者说带有总纲的性质。由于这个关系,“言其理”的“文言传”的重要性自然凸显出来,它所言及的君子也就非同凡响了。还有,君子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的人是圣人。“圣人”一词在《周易》中出现的不多,有时叫“大人”。“大人”是最高统治者,也是圣人。“文言传”在解释乾卦九五爻辞时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意思是说,圣人可以与天地自然达到统一,所做的一切事情都符合天时,对将要发生的事情预测非常准确。对自然界能这样,人世间的事也不在话下。这就是圣人。君子还有一个比较的对象,即低层次的小人。圣人的层次太高了,是顶级,别的人没法和他比,所以就孤独地立在那里,成了没有比较的对象。《周易》不太讲圣人,我想是因为圣人的层次太高,一般的君子做不到,常人更是可望而不可即。提这样的标准不现实,所以《易传》的作者就从实际出发,提到的多是君子,把君子作为楷模、作为榜样了。
访谈嘉宾:修晓波
记:那么,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哪里呢?
修:两者的区别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按照吉林大学已故教授金景芳的说法,“君子”这个词最早应是有阶级属性的,君子就是君之子,是贵族、统治者。小人应是劳力者,干力气活儿的人。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君子和小人被赋予了道德上的含义。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低级趣味的人。
记:《周易》指出了人生的目标,有没有指明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呢?
修:有的,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怎样去做那样的人。这方面,《周易》讲的比较多,核心问题说的是修养,即道德是靠修养培育的。《周易》讲修养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提倡反身修己。蹇卦“大象”说:“君子以反身修德。”家人卦上九“小象”说:“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处在上九的位子要有威严,但这个威严不是靠自己摆谱摆出来的,而是反身修己,令众人敬畏(靠的是律己,以德服人)。另一个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系辞传”说:“崇德而广业。”把修养德行与成就事业联系起来。在这里,修养德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德行”现在是一个词了,有时还成了讥讽人的话。最初的时候,“德”与“行”是分开的,后者指行动、行为。《周易》往往把“德”与“行”连用。如“君子以常德行”(坎卦“大象”),“显道神德行”、“存乎德行”、“其德行何也”(“系辞传”)等。所以,有学者认为,“德行”一词最早可能出自《周易》。我这里想说的是,《周易》把“德”与“行”合在一起,表明在《易传》作者看来,德行修养本身就包括“知”与“行”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记:这个问题很重要,您能不能再展开说一说?
修:重点还是在乾坤两卦。乾坤两卦实际上讲了德行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过程。乾卦“大象”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大象”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要像天道那样自强不息,要像地道那样厚德载物。乾坤两卦的卦爻辞全是讲如何实现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而这两条也是君子德行的综合体现。实践这两条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修养、修炼的过程。一个人具备了这两条,就是一个仁义礼智“四德”兼备的君子。《周易》提出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我们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这里再举“文言传”对乾卦初九和九三两爻的解释予以说明。先看第一例:“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dùn)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前一句解释“勿用”的意思。勿用是“隐”,但不是一般人的“隐”,而是有龙德的人即君子的“隐”。可见,“隐”字不简单,它是君子的一种修养、一种行为准则。后一句继续解释“隐”,说“隐”是指不为世俗观念所左右、所转移,也不是沽名钓誉。“遯世无闷”句中的“遯”字,今作“遁”,逃避的意思。是说,隐遁孤立而不为世人所知,但并不感到苦闷。因为这时已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读到这里,人们可能会以为要与道家自然无为、返璞归真的出世哲学合流了,但下面紧接着又说“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天下有道不隐,天下无道才隐。这是君子生逢乱世而不与俗人同流合污的处世哲学。表面隐忍退让,内心则坚定不移、伺机进取。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保持住自己的品格。这是极为可贵的。再看第二例:“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终日乾乾”句是指整天都心怀恐惧戒慎(这样才能始终自强不息),即使在晚上,也不敢懈怠(夕惕)。“若”是语助词。“厉”是危厉。本来是有危险的,由于能够终日乾乾、夕惕,所以能转危为安(无咎)。这一爻的寓意是什么呢?就是君子要加强修养,并且落实在行动上(进德修业)。进德要从忠信做起,居业要从修辞立诚做起。居,指保持。业,也是德。修辞指言语。诚,就是忠信。是说嘴里讲的全是心里想的,表里如一,容不得半点虚伪。这里说道德修养是长期的事,要不间断地做,而且要付诸行动。总之,以上都是讲君子观乾卦如何应用到自己的道德修养上。
三、《周易》给我们的启示
记: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周易》所包含的人生观?
修:这个问题实际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如何看待《周易》这部书,第二个层面才是如何看待书中所包含的人生观。《周易》这部书最大的特点是外面包裹着卜筮的外衣,里面却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对待《周易》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以研究其思想为目的,但又不能抛开由卦爻组成的卜筮的外壳,因为《周易》的思想就是通过卦爻来表现的。我们要利用这个形式来研究它的思想内容。《周易》蕴含的思想中不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此,我们应该批判地加以继承,即古为今用。这里又包含两个问题:首先是可以用。比如人生观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们的道德行为和品质,而道德具有可继承性,可以为后人所用。上个世纪50年代,冯友兰先生发表《中国哲学遗产底继承问题》,认为,仁义道德就像刀枪等武器一样,哪个阶级都可以用,谁用它它就为谁服务。其次是怎样用。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下来,而是根据今天时代的需要,“旧瓶”装“新酒”。比如对三纲五常(简称纲常),有人就试图赋予其新的含义,什么民为政纲、义为人纲、生为物纲,等等。就是这个意思。
记:从《周易》阐述的人生观中,您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修:最大启示是方法论。有两点。第一,《易传》作者懂得脚踏实地。只讲人生观不讲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属于一个层面,讲今生今世如何如何,我们今生今世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不讲世界观不是《易传》作者没有世界观,而只能说明《易传》作者是个现实主义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情。所以,《易传》论理往往从天之道说起,然后落到人之道(民之故)上,讲今生今世应该怎样生活、活成一个怎样的人。第二,《易传》作者会抓关键问题。人生观包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范围很广。《易传》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道德问题不放,反复阐述。道德问题涉及的面也很广,《易传》作者又抓住仁义礼智几个核心问题,不是什么琐事都抓。这几个问题后来成为三纲五常的重要内容。所谓纲常即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任何社会都要靠它来维系,所以古人说“纲常千万年磨灭不得”。可见,《易传》作者抓住了根本,以纲带目,纲举目张。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记:《周易》在关于做人的论述上有没有不足之处?
修:有的,比如把君子和小人都绝对化了。《易传》倡导做君子,不做小人,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者都不是绝对的。比如,某人平日品德高尚是君子,但他也有“私”字一闪念的时候,是小人的念头;某人平日品行卑鄙是小人,但一时冲动见义勇为,又是君子的行为。这说明,高尚与卑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才要经常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如果一个人是君子就如同进了道德的保险箱,一个人是小人就道德沉沦无可挽救,那么,我们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还有什么意义?这方面,《易传》作者没有提及,或者说没有看到。 中国纪检监察报 修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