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与文化艺术(汕头陈彦雄)
论《周易》与文化艺术(汕头陈彦雄)

汕头《周易》现代化论坛--美博城周易论坛第二场大会

2013第25届国际易学大会延吉年会论文
 





内容摘要:《周易》是我国一部文化巨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极珍贵的文献,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哲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阐述的是易经对我国的文学、美术和音乐的影响和内在联系。自古以来,《周易》的哲学思想自如地运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中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一幅书画,一篇美文好诗,一首乐曲,若能与人们的信息能量场相融洽,符合《周易》“阴阳间反合相生相成原理”,就能为人们趋利避害,营造和谐安宁的氛围。

Abstract: "The Book of Change" is a masterpiece in Chinese history. It is a valuable liter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has tremendous influence on our country’s, and even the world's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art,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This paper explains Yijing’s impact on our country’s literature, art and music, and indicates their internal relation.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philosophy thoughts in "The Book of Change"were frequently and successfully used in literary works. A wonderful painting or calligraphy, a good piece poem or music, if it is in harmony with people's information fields,and accords with the principl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it will help people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advantages and get rid of the disadvantages,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of peace.

周易与自然

天心周易本相同,千古盈虚术数中。
宇宙阴阳涵蕴尽,时空渺渺笑包容。

引    

古老而灿烂的中国文化,曾经为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最为辉煌的部分莫过于《周易》。《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群经之首,其对世界影响无与伦比。几千年来,东方的《周易》,西方的《圣经》,印度的《吠陀经》这三大经典在世界上并驾齐驱。其中又以中国的《周易》为最玄妙。它既能反映天地间的运动变化规律,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又能帮助人们决策各种事务。所谓“上测天,中测人,下测地”。特别是其蕴涵哲学原理更令几千年来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叹为观止。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说: “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医旨绪余》)。

同时,《周易》影响启发了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的数学研究,从一阴一阳的相互变化上,引导他发现了二进制,并由此在世界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子计算机;1940年我国在法国留学的学生刘子华用八卦原理算出了第十颗行星的质量、行速及轨距,解决了当时世界天文学家难以解决的难题,从而震动世界;李政道,杨振宁从《周易》阴阳消长原理受到启示,提出原子能态二组的奇性和偶性,虽然是不灭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伟大的发现使二位学者荣获诺贝尔物理奖。

世界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他受到《周易》的一阴一阳之间反合相生相成原理启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在世界哲学界引起轰动。

此外,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美国物理学家F·卡普拉等许多科学界人士都对《周易》系统地研究并高度评价了《周易》的科学性。李约瑟说:“八卦是东方科技史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最耐人寻味的是著名信息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查理·威尔海姆,目前又一次高度评价《易经》对世界信息经济的冲击力。他说:“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周易》。《周易》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了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普通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

从而可知,我们中国的炎黄子孙对自己祖先创立的《周易》不可漠然置之。

《周易》是我国一部文化巨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极珍贵的文献,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哲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下列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周易》与文学

<一> 历代上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诗人都熟读四书六经,其中有不少人曾对《周易》进行过系统地研究,并把《周易》中的哲学思想自如地运用于文学创作中,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佳作。其中最著名莫过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运用了《周易》中的“天人合一”、“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烦险恶的宦海风涛,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作者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佳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图画。在人间天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自然与社会的感悟中,把自己遗世独立意识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在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理念,是一首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伟构名篇。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哲学理念。它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好意象。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感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哲学理趣,彻悟出世间万事万物不可能有尽善尽美,有缺憾才是必然的哲理,创造出了无比美好的文学意境与诗学形象,成为千古绝唱。

从本词可以看出,作者的世界观并非是完全超然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中寻求一种“随缘而安”的生活意义,对我们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自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当东西方文化碰撞之际

陈彦雄常平


天体运行
碰撞造就一个伟大的时代
扭曲,错裂
永远是崛起的态势
朝气蓬勃
有恒的运动
曙光照射灿烂的轨迹
新的生命在这有序而持续的球体
冉冉诞生
当东方的温柔与西方的浪漫一见钟情
就如仲夏夜月亮与星空交相辉映
你有你的广袤深远
我有我的宁静高清
浮云去来
多少缠绵高贵的小夜曲
在熠熠银河中随意徜徉
当西方的激情拥抱东方的含蓄
宛若瀑布倾泻进幽幽的碧潭
热情会激发深潭潜在的生气
微澜静逸将荡起高涨的浪花
人生需含蓄而富有机锋的绵里藏针
人生也需急剧颤动的洪波汹涌
强与弱柔与刚阴与阳两种力量的对抗消融
不同的对比将演绎最华丽的美感
当东方的恬淡邂逅西方的奔放
那是高山流水合奏的美妙乐章
巍巍的高山因澹然而伟岸因流水而动感
泱泱的流水因高山而歌唱而源远流长
可以长久地相偎相依
也可以遥遥地祝福,彼此凝望
即便短暂的邂逅
坚毅与包容
理性与感性的电光
已在凝眸神交中炸响
西方与东方
太极的两仪
宇宙球体的两半
阴阳对应的两端
可以背离
背离只能支离破碎,残缺不全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交融会诞生崭新的生命
交融铸就的慧剑
将在宇宙中闪闪发光 

此诗主要运用《周易》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天地交而万物通”的哲学思想,提出构筑全球文化大景观的设想。

《周易》认为,天下一切事物的属性,都属阴阳的范畴。自然界事物的种种变化,无不是在对立矛盾统一之中。阴阳的原理无所不包,以至无穷,它们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在对垒和渗透中构成客观世界的生机勃勃。

“天体运行/碰撞造就一个伟大的时代/扭曲错裂/永远是崛起的态势/朝气蓬勃/有恒的运动/曙光照射灿烂的轨迹/新的生命在这有序而持续的球体/冉冉诞生”。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奇特的想象,勾勒出东西方文化碰撞之际那种摧冰裂帛的壮观场面,将抽象的文化交流具象为板块的撞击上升,词句铿锵,气势磅礴,境界高超,意蕴深厚,吻合阴阳原理两种力量盛衰消长的对垒中构成的动态平衡。

诗中象外有象,景外有景,读起来让人感觉奇峰突起,意蕴绵绵。诗人将两种不同的文化拟化为两个性格迥异的情人相遇相爱之后,又具化为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并在行云流水的文字和递进式激情的表述中将两种文化的融合作了精彩的描述。诗中处处是阴阳消长变化的游弋。在这里,“东方与西方”形成地理与文化的两方,就是所谓“太极生两仪”的阴阳两个方面。而东西方文化在各自成长的过程中,彼此皆从其它文化中吸取养分,在不停的碰撞交融中形成今天两大文化阵营,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哲学原理。

此诗中的第二、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不乏阴阳交汇对比的相关词语。“温柔”与“浪漫”,“激情”与“含蓄”,“恬淡”与“奔放”,“月亮”与“星空”,“瀑布”与“深潭”,“高山”与“流水”等等,处处关合“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的阴阳互根、对立统一的哲学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融会诞生崭新的生命/交融铸就的慧剑/将在宇宙中闪闪发光”。这是诗人对东西方文化一番深刻而艺术性的描述之后作出的前瞻性论断。国内曾有学者断言,在未来一百年中,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这种本土情结是可以理解的,但行走于东西方两极时空的诗人,在充分吸纳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之后,高瞻远瞩,站在世界民族的视角上,提出构筑全球化的文化大景观,诗中所寓的深刻宇宙观符合《周易》的太极思想。

<二> 众所周知,文学能够陶冶性情,塑造人格,缔造希望,激发潜能。培根有句名言—“读书在于塑造完整的人格”。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一个人的命理已经反映出他的性格特点。我们可根据个体不同的命理及反映出来的性情,建议命主多读一些适宜的唐诗宋词或其它文学作品,让优美、富有哲理的文字信息流去暗示、补充、平衡命主的五行信息能量,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现举例如下:

例一:某君命理五行火旺,火为忌神,行运无助。此君的性格会急躁无礼,鲁莽冲动,言词锋利,咄咄逼人,处事冒进,易致失败。建议此君在办公室或卧室挂一幅王维的《山居秋暝》的书法作品,时时默诵,定能改善性情。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例二:某君身弱喜木,若天干不见印劫而透官杀,则此君会胆小怕事,个性忧郁,内向多疑,缺乏进取心,魄力不够,难成大事。建议挂一幅李白的《将进酒》的书法作品,细细品味,定能获得启迪。

将进酒(节选)


李 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由此可见,能把文学与命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获得一种美学上的享受,还能涵养情性,改善人格弱点,完美人之命运。

二、《周易》与美术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其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自古至今,无数国画精品如奇葩异卉斗妍争辉,各个画派如涓涓清泉汇成滔滔江河。它的魅力让人心旷神怡,它的深奥又让人回味无穷。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其艺术语言要素如线条、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等;由各种绘画语言要素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如构图、比例、韵律、空白、均衡、对称等,无不从《易经》中的“阴阳平衡原理”得到启示。

绘画艺术乃墨的艺术,中国画视墨为本色,万色之源,墨为阳性,纸为阴性,合二而一,阴阳之道,太极之美。墨分五色,五色之变无穷无尽,此理同于五音、五行之变。水墨并重,远而无所至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家居环境的审美提出更高要求,在家居、办公室挂几幅书画,不仅能让居室生辉,彰显主人文化内涵和生活品味,同时,一幅国画还隐含吉否宜忌。若把一幅好的国画巧挂在宜吉地方,也会起到发送风水,增旺主人五行的信息能量,涵养性情,怡悦心灵,缓解疲劳,有益于主人的身心健康。

国画与风水确实有许多讲究。挂画必须与主人命理五行喜忌结合起来。例如:某主人的命理喜木火,可以在卧室或办公室的宜吉位置挂一幅“旭日松鹤图”或“黄山日出”。又如:某主人的命理喜水土,可以挂一幅“庐山瀑布图”或“高山流水”。这样即能美化环境,又能增补主人命理某一五行含量的不足,起到趋吉避凶的功效。同时,风水画还能弥补化解周围环境对主人居室或办公室的一些“负能量”,在风水学上称之为“冲煞”。例如:房屋大门或办公室大窗有尖角冲射或十字路口直冲对家庭或公司不利,这样宜挂一张“太极图”或“龙虎呈祥图”或“大道化生图”以镇之可求吉祥。我们称之为用“艺术化解矛盾”。
笔者认为,把《周易》的易理与国画艺术揉合在一起,主要有下列几种表现手法:

<一> 以《《周易》中的“天人合一”的原理与国画艺术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艺术家创作出更多歌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图画,教育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共同建设一个美丽家园与和谐社会。

<二> 以《周易》中的“阴阳间反合相生相成原理”与国画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以风水画表达风水布局和营造环境的信息能量场,帮助人们趋吉避凶,造福于人类。

<三> 以《周易》的传统文化理念与国画表现内涵结合起来,融合我国或当地区民风民俗、寓言、神话传说,传播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教育人们遵纪守法,和睦相处;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同时寄予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祈福,营造一个安宁、祥和的社会氛围。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泉,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精粹和集大成者,而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朵艺术奇葩,将《周易》的哲学原理与国画艺术融合在一起,并结合个体不同的生命信息能量及喜忌,创作出更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易画”。这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创新,而且是一种福泽于社会,福泽于人民的千秋义举。“风水画”所蕴涵的自然奥秘,无究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意境,必将成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继承的一面旗帜,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典范!

三、《周易》与音乐

    音乐是人类文化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悦耳的音乐使人减轻缓解心负荷,赋予人的生命力量,纯洁心灵。我国古代的先哲们认为音乐的产生原本于宇宙的客观规律。宇宙是“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左传·僖公十五年》)的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吕氏春秋》中记载:“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始于度量,本于太一”。现代音乐理论认为声乐是由气息的运用和控制而产生声音的艺术,人体是乐器,也遵循阴阳对立平衡的原理,阴力下坠而产生声音上亢之功效。天籁,地籁,人籁合而为一,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可见,音乐与《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易经》与古筝艺术进一步地探讨研究。

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乐器,是我国粹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西方人称誉为“东方的钢琴”。古筝流传至今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虽经悠悠千古沧桑变幻,但它至今仍是祖国音乐艺术百花园中一朵引人注目的鲜花。古筝以其古朴而典雅的音韵风格,丰富而多彩的弹奏技巧,浓郁而清纯的声情效果,使国内外广大音乐爱好者为它陶醉、倾倒。许多人并不知道,古人所发明的古筝无不从《易经》中卦象所寓的阴阳哲理,卦爻天、地、人三位,河图五行生成数得到启示。
<一> 古筝外形是一个庞大的弧形共鸣箱,面板为拱弧形,底板为平面。符合《周易》中的“天圆地方”,“大道方圆”的朴素理念。

<二> 古筝分为高中低三级音阶,分别象征着天、地、人三才,这与《周易》卦爻天、地、人三位密切相关。

<三> 古筝的弹奏方法和技巧上,采用了《周易》中阴阳对立,阴阳平衡的原理,更加丰富其艺术感染力和表现技巧。例如《渔舟唱晚》中的曲调。

<四> 古筝仅有五声音阶—“1,2,3,5,6”。即“宫,商,角,征,羽”,没有“4,7”,仅在“6,3”弦上通过按音求得。其五声音阶与《易经》中的河图五行生成数密切相关,图表如下:

五行配五音及其它信息

五行 土 金 木 火水 
五音 宫 商 角 征羽 
五脏 脾 肺 肝 心肾 
五色 黄 白 青 红黑 
五方 中 西 东 南北 
五味 甘 辛 酸 苦咸 
四时 四季 秋 春 夏冬 
欲情 悲 忧 怒 喜恐 

A.  A.宫—1,为五音之首,声独而远 情柔而泻,五行为土也。如“马兰花开”。
B.   B.商—2,有坚贞之意,肃杀之气,五行为金也。如“春江花月夜”。
C.   C.角—3,中和之象,声柔而脆,五行为木也。如“梅花三弄”。
D.  D.征—5,声后而举,声急而幽,安序以履,五行为火也。如“汉宫秋月”,“苏武牧羊”。
E.    E.羽—6,声哀而平,柔和婉顺,主智多能,五行为水也。如“昭君怨”,“塞上曲”。
由此可见,五音各安其位,而不相夺,又相互照应,彼此调和。故古筝有“极五音之幽微”的美誉。

<五> 古代中国音乐宫、商、角、征、羽五音,对人类精神身心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此有作述及:“夫闻宫音者,使人溢舒而广大;闻商音者,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者,使人恤隐而爱人;闻征音者,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者,使人整齐而好礼”(《太古遗音·琴议篇》)可见音乐对于身心的和谐、行为的节奏,具有至深的影响。音乐对于调整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肌肉紧张等都有直接作用。

    众所周知,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来自于《周易》,所谓“易医同源也”。中医学中五音配五脏,把音乐与脏腑生理看为密切相关,我国还记载有“顺其脏腑性情施乐法” 《礼记·乐记》。如:肝气虚可用角类音补之,心气燥可用征类音补之,脾气虚可用宫类音补之,肺气虚可用商类音补之,肾气虚可用羽类音补之。

    实践证明,抒情筝曲可治病健身。音乐是富有感性的,能触及人之灵魂(人体神经)。音乐能使听者亲临其境,如歌如泣,或奋臂而起,或肃然起敬,或宁静致远。人体内具有一种“同气相求”的机制,以能与各该脏腑之气共振的音韵,治疗能与各该脏腑经络相属的部位和表里关系的病症。凡相同气质的音韵声波都能与相同气质的经络产生共振,用于消散存在于相同气质部位和有表里结合关系部位的淤滞气血及其病灶。音韵的谐振能促进人体细胞分子的本质点运动趋向有序化,加强“内生热效应”,平衡自律神经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健身和治病的功效。例如《小草》一曲为羽调角声,属木乃肝经正音,常听能平肝气降血压;听《思乡曲》能使人气脉调和抑阳扶阴,可预防失眠,促使孕妇优生,老少福寿康宁。

上述的理论基础与《周易》中的阴阳平衡,阴阳消长转化有密切关系。

展望二十一世纪,古老而悠久的《周易》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并以势不可挡的威力登上世界科学舞台,去为开拓新的科学领域而再次展示她的永久的生命力,去为建设美好、和谐的世界再现辉煌!

(本文作者为国际易联理事,中华国际易经书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