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養生與面相疾病
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我教大家練手指操,就是要活動你的腦部。如果出現手指頭麻、指軟、指抖這三個癥狀,那麼說明你的腦血管已經堵了80%,你要是還不去通血脈,還不運動,腦血管就會堵到95%以上。
《易經》是預測的鼻祖,它非常強調預測思維。《易經》最重要的一個預測智慧,包含在坤卦裡邊。坤卦裡邊有一句話,叫“履霜堅冰至”,就是說你的腳踩到霜,你應該想到堅冰很快就要來了。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的思想。
在商代紂王時期,有一個大臣叫做箕子,這個大臣很忠厚,也很聰明,很善於預測。有一次紂王發佈命令說:“把全國最有名的工匠找來,給我雕象牙筷子,我吃飯怎麼能用這些竹筷子呢!”大臣箕子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就想:紂王現在要用象牙做筷子,那麼等象牙筷子做好以後,他又會覺得原來的碗不配這個象牙筷子,他又要讓人去做金杯玉碗;那麼有了金杯玉碗以後,紂王肯定又覺得,現在吃飯的碗筷都這麼講究,身上這套衣服恐怕又不夠檔次了,所以就不會穿麻布衣了,而要穿錦繡的衣袍;而他要是穿上錦繡衣袍,他又會想,我這穿得那麼漂亮,叫我住在這樣的土坯房子怎麼行,那麼他肯定要去建更高級、更漂亮的宮殿。而他要完成這些,就只會一次又一次地去搜刮民脂,一次又一次地去侵犯別的國家,來滿足他不斷增長的慾望。果然是這樣,後來,當紂王下令挖掉比乾的心時,箕子就知道,紂王要大開殺戒了,他就裝瘋,躲過了一劫,否則他也要被殺掉。
這段易經時代的歷史故事告訴我們,《易經》這本書非常注重具有預測思維,注重見微知著,就是說一旦看見微小的不利情況,你就要防備它,想辦法對付它。接受了《易經》的這個預測思想,我們就應該防微杜漸。
這個預測思維用在養生學中,就告訴我們怎麼樣“治未病”,也就是要在早期發現疾病。比如說有些疾病,一開始,只是因為吃了一點冷的東西,胃裡邊就不舒服,如果不管也不治,照樣吃冷的東西,發展下去即便不吃冷的東西,肚子也會感到疼痛;如果還是不去醫治,再發展下去就拉肚子。在五更的時候,天剛剛亮的時候拉肚子,這說明他陽虛。“履霜堅冰至”,我們吃到冷的東西以後就肚子疼,你就應該想到胃可能有點寒了,就應該開始預防陽虛了。這時,你可以用點水泡姜和肉桂,把寒給去掉。如果你不把霜去掉還進冷飲,那麼脾胃就容易越來越寒,逐漸就發展為冰冷,這樣就會發展成為腹冷便溏。腹冷便溏是脾陽虛的典型癥狀,尤其是小孩,小肚子摸起來冰涼冰涼的,嘩啦嘩啦地拉稀,本來只是吃了一點冷的,別的小孩沒事他卻肚子疼了,這時就要引起注意,趕快把他體內的寒給去掉,要是不管,就會變成頑疾。
這就是“履霜堅冰至”告訴我們的防微杜漸的道理。我們要注意疾病的發展,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要在早期切斷它的發展途徑,關鍵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還是剛才那個對“身體變化”馬大哈的人,本來只是口舌上生一點小瘡,他也不稍加註意,依然是喝酒 ,依然吃辣椒,依然吃熱的東西,依然抽煙,後來就逐漸發展為大便秘結,然而他還不管,還是吃熱的東西,終於有一天,他被抬進了手術室,急性闌尾炎爆發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的腸子太熱了,火氣太重了,熱毒就變成瘡癰了。很多炎症,如扁桃體炎、闌尾炎,這些炎症從哪裡來的呢?就是從飲食不注意中來的。熱的東西逐漸集聚以後,就會化火,然後就發生炎症。如果飲食調理得好,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再舉個例子,比如說人到老年以後,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你的手指頭靈活不靈活,因為手指反映大腦。所以我為什麼教大家練手指操,就是要活絡你的腦部。如果出現手指頭麻、指軟、指抖這三個癥狀,那麼說明你的腦血管可能已經堵了80%,你要是還不去通血脈,注意節制飲食,也不運動,腦血管就會堵到90%以上。達到這種程度會出現什麼情況呢?眼睛會出現短暫性的黑懵,舌頭短暫的不利,腳短暫的跛行。我們知道舌是心腦的信號,手是第二個心臟,腳是第二個腦,這三個部位出現問題,那麼就是我們的大腦正在給你報信,提示你說腦血管的阻塞,已經形成並正在發展。如果我們早發現、早治療,我們就能治未病,在小病初期,我們就能夠把它切斷,不要讓它惡性發展下去。
在危重的時候陰陽寒熱會告訴我們疾病的真假,因為這個時候,疾病會發生轉化,你要是不能辨別寒熱真假,就可能發生生死翻轉的情況。這就是《易經》教我們的“寒極必熱、熱極必寒”的道理。
《易經》的預測還告訴我們一個陰陽轉換的原理。我們可以看到,太極本身就是陰極必陽、陽極必陰的。《黃帝內經》也說: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就是說陽到了重的時候,它可能裡邊就會轉換,轉換為陰,陰最重的時候,它也會轉換,轉換為陽。
臨床上碰到的一種很嚴重的“寒”,它的陰陽轉換的情況很嚴重,就是內真熱外假寒。曾經一個小孩得了急性菌痢,發高燒達到40度,抱到醫院后,他的母親哭着說:“你看我的小孩,手腳那麼涼,是不是得了寒症了,快給他溫補一下吧。”其實,雖然小孩的手腳是涼的,但是他是內真熱外假寒,就是說在陽極為陰極的情況下,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如果摸他的肚子,會越摸越熱;帶上手指套,從他的肛門裡邊伸進去,就會感覺手指很燙。這都是內真熱的體現。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陰陽的轉化,它是內真寒外假熱,裡面寒極,外邊反而出現熱的癥狀。這樣的病人會手燙、睡覺腳掀被子。人們會懷疑他是不是熱症,但其實這是內真寒外假熱。《傷寒論》的作者張仲景告訴我們一個測試內真寒外假熱的重要方法,就是給病人喝水,他要是口渴,喝冷飲喝得多,那他裡邊必然就是熱症;他要口不渴,只能喝一點熱的,而且喝得少,那他裡邊一定是寒的。
在危重的時候陰陽寒熱會告訴我們疾病的真假,因為這個時候,疾病會發生轉化,你要是不能辨別寒熱真假,就可能發生生死翻轉的情況。以上這就是《易經》教我們的另外一個方法了,即“寒極必熱、陰極必陽,陽極必陰、熱極必寒”的道理。
手相當於一個正立的人,不同部位對應着人體的胃、肝、脾、肺、腎、生殖器等各個臟器器官。所以看手掌也反應一個人全身的信息。耳朵也是如此,耳朵好似一個倒立着的人,兩個耳垂對應着眼睛,經常按摩刺激耳垂上的穴位對眼睛有好處。
宇宙是什麼?《易經》說宇宙是個大黑箱,我們一般的人,只知道顯露出來的東西,不顯露的我們不知道;而像伏羲這樣的聰明人,顯露出來的他知道,不顯露的他也知道。所以,我們盡量要能夠知道不顯露的情況。如何知道不顯露的情況呢?《易經》教我們一個方法,這就是:觀象取義。觀象取義是一種重要的預測思維,就是說你通過觀現象,發現事物的實質。
觀象取義的思維也叫“全息思維”。這個全息思維幫助我們從明處發現暗處的東西。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沒有解剖學,人身體裡邊是什麼,人們根本就不知道,只能從外邊來看。但這也促使我們的祖先發明了這種全息原理。這個原理教給我們從一個小的局部,看到一個大的整體;而一個大的整體,又包含着若干個小的局部。這個原理也教給我們要整體和局部相結合地來預測診斷疾病。
比如,從觀察我們的面部,就可以得到我們五髒的信息。兩眉之間叫做印堂,它可以看肺。如果這個部位蒼白無光澤,可能是肺虛;如果兩個眼睛之間發青(對於小孩就叫山根青)就要考慮這個人是不是心陽虛或心氣虛。如果兩個眼睛之間發淤,那就要考慮是不是心有淤阻的情況;另外再看這個鼻子,鼻子是看脾胃的,如果鼻子萎黃,那麼就要考慮脾陽是不是虛了。鼻子兩邊的下面叫頤,這個地方是看腎的,這個地方顏色發暗、發黑,就要考慮腎是不是有問題了。
我們再來看手,手相當於一個正立的人,不同部位對應着人體的胃、肝、脾、肺、腎、生殖器等各個臟器器官。所以看手掌也反映一個人全身的信息。耳朵也是如此,耳朵好似一個倒立着的人,兩個耳垂對應着眼睛,經常按摩刺激耳垂上的穴位對眼睛有好處。而我們的腳掌呢,它就像一個躺着的人,腳掌的不同部位也同樣分別對應着全身的臟器。
這些經驗告訴我們,用《易經》教給我們的全息思維,可以觀察到我們人體的健康信息。這也是中醫當中“望診”的重要部分。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也就是說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最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可見,中醫歷來防病是重於治病的。古代名醫扁鵲大家都知道,他給齊桓候診病的故事還上了學校課本。但是,你不知道扁鵲在談到自己醫術時,他卻說他不如兩個哥哥。魏文王曾向扁鵲求教:“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說:“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魏王這就不明白了:“但是為什麼你卻名揚天下了呢?”扁鵲解釋說 :“大哥最好,醫在病情發作之前,病人未覺其病已除去病根,所以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二哥次之,醫在病初起之時,癥狀剛顯已藥到病除,所以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治小病;我最差,給那些人治的時候,病情已很嚴重了。那個時候不僅病人痛苦,而且下大力用針放血或手術直指病灶才得病除,所以我名聞天下。”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它告訴我們中醫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在疾病未嚴重、未發展之前就下手醫治。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利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內髒的活動我們看不見也摸不着,但 “有諸於內,必形諸於外”。中醫可以通過“望聞問切”以外測內,用外部的觀測來作為診療的依據。“以外測內”,這個思維相當高明。為什麼高明?因為它代表着東方思維的特點。一切物質,它存在明的結構,也存在暗的結構,你不能說我顯微鏡下看不見,我就不承認它的存在。比如說我們號脈,用三個指頭看一下脈氣,這也是個全息--脈全息。我左邊寸關尺是看心肝腎,右邊的看肺脾腎。那麼西醫用刀劃開,奇怪了,既找不到肺的組織,也找不到脾的組織,也找不到腎的組織,於是它就說中醫不科學,我認為其實這兩種都是科學的,只不過是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罷了。
所以,《易經》和醫學的關係,實際是哲學和自然的關係。通過哲學和自然關係的一個代表--望聞問切四診合起來,那我們就得到全面的信息了,我們就可以掌握疾病的早期信號,所以掌握五臟反映在體外的藏象是非常重要的。
心的藏象
中醫的心與神志、舌、脈、面部是一家,心是主宰。
面色異常,要先考慮心。因為人的心氣在外反映於面,所以根據面部的狀況我們便可對心進行保健。如發現面色蒼白無華,氣短乏力則是心氣、心血虛的反映;而發現面色發青或紫、胸憋氣悶、心慌,那你就應考慮是否會患有冠心病;而面色紅潤,血脈充盈,精力充沛,這當然就是心力充足的表現。
舌頭不靈活了,要檢查心腦。因為心開竅於舌,心腦有病,可先反映於舌,比如出現舌不靈、舌麻等,所以舌的保健對心有一定的好處,閑時我們可以做舌保健功。方法是:閉目養神數分鐘后,做伸縮、左右擺動及在口腔內做順逆時針畫圓各10次。然後攪拌舌下廉泉穴的津液徐徐咽下,收功。舌保健功的目的是通過舌對心的良性刺激,促進心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狀態。
我們還有人經常容易出大汗,這就要先考慮心。因為汗為心之液,和血汗同源,大汗可亡心陽,也可亡心陰,所以如果不是為了運動的目的應盡量減少出汗,如夏天應避免因熱出汗,平時不要捂得太多以免出汗過多;心氣虛、心陽不足的人,更應避免大汗以致心氣暴脫而出事。
肺的藏象
皮毛、鼻與肺是一個藏象整體,肺是主宰,所以皮毛與鼻有毛病,當然要從肺考慮。
養皮膚要先養肺。因為人的肺氣合於體表的皮膚,其華在毛。皮毛是人體的屏障,人的肺通過衛氣循於皮毛。肺氣虛,衛氣不足則皮毛失濡而屏障功能減弱。所以要保養皮毛首先要養肺,增強衛氣。反之,如果善於保養皮毛,也可反饋於肺,輔助增強肺的功能。
介紹一種皮毛與肺合養的閉氣功,此功記載於《黃帝內經》。方法是: “閉氣不息七遍”,再引頸以氣順之,餌(咽)舌下津無數,然後意念引到面部就可養面,引到脖頸就可養脖頸皮膚。
在保養食品方面,可常服燉爛帶細毛的豬皮、雞皮,可防止皺紋出現。
鼻子出問題,你也要查查肺。因為肺開竅於鼻,所以鼻的嗅覺和肺有密切關係。要保護嗅覺,首先要增強肺氣,因為“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其香”。所以嗅覺減退的人,可以吃豬肺燉山藥。喉能發音,聲音的大小也與肺有密切關係,所以發音無力同樣應該益肺。宗氣虛(心肺氣虛)的人,言語無力的原因就在於心陽虛、肺氣不足,這種情況應服人蔘。
脾的藏象
另外我們看這個脾的藏象,它主那幾個部位呢?嘴唇、口、四肢、還有肌肉。所以唇、肌肉的保養,要從脾着手。(略)
人這個大陰陽裡面包含着許多小陰陽。通過面的氣色,舌頭的顏色等人體小陰陽的變化,我們可以了解人體的疾病和生命的信息。
陰陽是個全息,天地有若干個陰陽,人體也是一個個陰陽。人的這個大陰陽裡邊,又分有許多個小陰陽,所以我們的氣色,它也是一個陰陽的一個小單元。通過面的氣色、舌頭的顏色,都可以反映人體的陰陽狀況;通過聲音、氣息也都能反映人體的陰陽變化。所以我們通過陰陽變化,通過各樣的變化,都可以了解人的這個氣息。
我們太極有陽極和陰極。通過陰氣和陽氣的變化,我們可以預測生死,這是《易經》告訴我們的。什麼時候我們應該抗衰老了?什麼時候我們要預防?在陽極和陰極,這兩個極端的時候水火不竭,氣息難續,這時很容易出現問題。所以很多死亡,就是在這兩個極端的時候出現的,在陰極和陽極的時候出現。
根據五行,我們也可以預測生死,因為五行有相剋的規律。《黃帝內經》說:“肝在庚辛死。”什麼意思呢?庚辛屬金,就是當金克木的這個時候,肝死。所以五行相剋,也可以告訴我們疾病的生死。
還有經絡,同樣可以告訴我們生死。我們的經絡,它裡邊的也是個全息。一個穴位和一道經絡的變化,就包含着許多體內其他部位的重要病變信息,它們個個都是微小的全息窗口。經絡,它也有集中的窗口。比如說經絡的一些原穴,分佈在肘膝關節的這些穴位,還有一些部位,如肘、腋、還有股--大腿根部的這個窩,關節裡面的這個窩,經常要拍打它,這些都是一些精氣彙集的地方,所以《易經》告訴我們,很多的方法我們都可以預測到生命的信息。
作者簡介:
國學大家、首席中醫養生專家、易學家、作家、歷史文化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楊力教授學識淵博,精通文史哲醫和養生文化,從事研究生教學二十六年,近年來全身心投入中醫養生文化的傳播和普及,為了“讓中國人多活十年”的目標,不遺餘力,其中醫養生公益講座已在全國巡講近千場場,足跡遍及北京及全國各地,還包括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大話養生》,北京電視台《醫林奇觀》、《晚晴》、《身邊》,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等,以及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新華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等北京各大書店,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和一些社區、企業、學校……深受老百姓喜愛。楊力教授的中醫養生著作《楊力養生23講》、《楊力四季養生談(增補本)》、《楊力抗衰老36計》、《楊力心理養生忠告》、《楊力講疾病早發現》、《楊力講飲食與營養》六部已走進千家萬戶。她把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傳統養生經驗進行了升華、提煉,對中華養生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部百萬字巨著《周易與中醫學》,令她蜚聲海內外,目前累計印數已達14萬冊,現已有中、英、日、韓、漢繁體字等多種版本在全世界暢銷,並屢獲海內外大獎。更以《中醫運氣學》、《中醫疾病預測學》奠定了她在中醫學術界的地位。幾十年中,她以一己之力完成洋洋洒洒六百萬字的《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中華五千年科學經典》、《中華五千年文學經典》。目前,她的長篇歷史小說“千古系列”(已出版《千古王朝》、《千古絕戀》、《千古傳奇》、《千古一帝》、《千古孔子》、《千古漢武》、《千古英雄》、《千古智聖》、《千古名門》)現已進入第十部的創作。她累計出版著作已達到一千五百萬字。楊力2008年1月又出版了《楊力講易經》,受到社會各界一直好評。
楊力教授的決心是:只要能讓中國人多活十年,寧願自己少活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