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全:風水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要性
- 作者: 中國風水學院
- 發佈於 10/12/2008
2005年9月初,中國建築文化中心與南京大學易學研究所欲辦“風水班”的消息在全國傳開,一時成為媒體、全國人民的爭議焦點。這一切,都緣於“風水”二字。
實際上,中國人對風水的研究與應用從來沒有間斷過,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出現了不少風水的書,其中包括博士論文和研究課題。近20年,國外關注風水的人也更多了(由於風水仍被視為迷信,還未能實現在國內培養建築風水的研究生,港、颱風水學研究一直沒有中斷;而韓國和日本的風水學研究更為興盛,上世紀70年代,世界上第一個風水學博士學位,被韓國人尹宏基從美國取得;日本110所大學開設着風水課;上網查閱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藏書,發現與風水相關的圖書多達500餘種,其中,英文版的比中文版的還多)。看來西方歐洲國家已掀起中國“風水熱”。從大的背景看,西方工業化時代依靠科學技術帶來的社會繁的發展和榮,但其負面效應,如環境、能源等問題也引起人們的思考,人類面臨的許多問題好象單靠西方文明是無力解決的。於是人們開始尋找出路,並似乎從東方文化包括風水文化找到了一些啟示。
在其源頭的中國,國人在感到驕傲的同時,特別是在環境藝術設計方面,我們更應該知道源於《易經》的風水應用價值的重要性。
什麼是風水?先讓我們來看看各種解釋:
《辭海》說:“風水,也叫堪輿。舊中國的一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墓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禍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辭源》說:“風水,指宅地或墳地的地勢、方向等。”
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風水探源》一書,潘谷西教授在序中指出:“風水的核心內容是人們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一種學問,其範圍包括住宅、宮室、寺觀、陵墓、村落、城市諸方面。風水施加於居住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三個方面:第一,是對基址的選擇,即追求一種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滿足的地形條件;地二,是對居住的布置形態的處理,包括自然環境的利用與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第三,是在上述基礎上添加某種符號,以滿足人們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
“風水”,主要是指古代人們選擇建築地點是,對氣候、地質、地貌、生態、景觀等建築環境因素的綜合評判,以及建築營造中的某些技術和種種禁忌的總概括。
至少風水是講的是有關於環境,那麽我們今天所講的環境藝術設計又是什麼呢?
讓我們翻開教科書的第一頁就知道,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與建築學、城市規劃學等有着密切聯繫的的綜合性學科。“環境藝術設計”可以理解為用藝術的方式和手段對建築內部和外部環境進行規劃、設計的活動。環境的要素包括宏觀的自然山水、地理、、氣候、動物以至微觀的室內空間、傢具陳設等。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是為人們生活、工作和社會提供一個合情、合理、舒適、美觀、有效的空間場所,總之,環境藝術設計追求的是“人性化”的空間場所。環境藝術設計包括:建築學、城市規劃、景觀設計、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美學、社會學、文化學、民族學、歷史學、宗教學以及技術與材料等等。
從上面的概念不難看出:風水為環境藝術服務,環境藝術設計離不開風水。
首先來看幾千年來風水為我們的祖國所做的貢獻以及他是怎麼來影響、作用於環境的:
新疆八卦城——特克斯,現在他已經成為研究易經如何運用於城市建設的重要基地;
老昆明,三面湖光抱城郭,四面山勢鎖煙霞;
溫州舊地,山如北斗 城似鎖;
古閬中,千水成亘 天造地設;
延安俯城,西高東低,崇武尚義;
衡陽,三道水口鎖大江;
穿越生死的中軸線——明十三陵和紫禁城……
“氣”(現代物理學稱其本質是超微粒子及其場)是風水學的核心,在風水學上也就有 “山環水報必有氣”比如,中國的吉祥圖案廣泛應用雲卷、萬字、魚腸、迴文等,這些都是中國古人對“屈曲有情”、“曲則生吉”、“吉氣走曲,煞氣走直”的感知和認同。其中“環”、“抱”就是山與川的曲。怎樣才能“藏風聚氣”,依山面水,附臨平原,左右護山環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用風水的話說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國人這種理想的居住景觀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將家用山圍護起來。所以蘇州園林是風水佳穴的最好實踐標本。
“覓龍”(由於山脈在形態上與龍相似,所以風水學把山脈比喻做龍),我國山川高低起伏、綿延盤亘,如龍伏、龍舞、龍騰、龍飛。所以,風水稱山川為龍脈。他由太祖山、少祖山、父母山、父母山下便是“龍穴”所在,所以中國的大多城市也就建在有靠山的地方,這樣有納陽禦寒的氣候實利功能。
“察砂”也指山體,“龍”的周圍還需要各種“砂”來呼應,如果沒有“砂”,“龍”就很難聚納生氣。風水稱之為“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因此,風水認為考察吉祥點的時候,周圍群山的位置和形態也很重要。
“觀水”能納氣,“觀水”就是對水的考察,包括對水的來源、走勢和質量三個方面的考察,早在原始社會,先民就知道擇地而居。《墨子?辭過》云:“古之民,未知為宮室,就陵埠而居,穴而處。”所謂陵埠,就是河流的台階地帶。許多考古遺址都是在靠近水邊的土坡上發現。先民生活在這樣的地帶,容易取水和捕魚,也不會受到洪水的淹沒。這正是風水師提倡的“近水而居”的原則。
“立向”就是方向、朝向,一般指與建築基址走向垂直的方向。從考古發現的住宅看,位於產河右岸台階地帶的新石器時代半坡遺址,幾乎所有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這樣可以取得冬暖夏涼的效果。這正是風水師提倡的“子午向”原則。中國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由這種自然地理環境決定,房屋朝南可以冬季背風招陽,夏季迎風納涼。這正是採光,通風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風水另一個重要的價值“化煞”,就是對心靈的撫慰作用。譬如,科學不可能說,中銀大廈像尖刀,正對着不好。但從心理感受上看,每天正對着一個巨大的明晃晃的尖角或者一條刀刃般的楞線,是會讓人感到不安的。而風水能解決這樣的問題。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美籍華裔設計師貝聿銘在設計香港中銀大廈時所遇到的“風水風波”。
高達351米總共有70層的香港中銀大廈是香港的標誌性建築。在看過設計圖紙后,中國銀行給貝聿銘發去了電報,對大廈的立面展現的眾多加了框的巨型“X”形鋼架深表憂慮。因為在中國,“X”意味着遭殃,只有罪犯的名字上面才打“X”形的大叉。最後貝聿銘十分精明地把“X”橫向鋼架隱藏起來,並把暴露在外的部分改變成類似佛教中的吉祥符號——萬字符的形象,這才皆大歡喜。
雖然貝聿銘充滿詩意地將中銀大廈形容為雨後春筍,但大廈建成后,人們還是議論紛紛,因為風水師說,大廈像一把寒光四射的尖刀,有許多尖角和刀刃一樣的楞線。正對着這些尖角和楞線的建築紛紛感到了不安。
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充滿了迷信和荒誕的色彩,但是這僅僅是站在科學的角度看,如果從文化和美學的角度看,就會發現風水並不是荒誕不經的。從上面的故事,我至少看出了風水的美學價值和對心靈的撫慰價值。
譬如,從科學的角度看,中銀大廈的“X”形鋼架是合理的,從一般的建築藝術角度說,“X”形的鋼架也可能是美的。但是這些忽略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在中國 “X”形的符號意味着什麼這個問題。而風水師卻會注意到這些。如果說“美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那麼忽略了中國人文化心理的東西,在中國人的眼中不會是美的。可以說風水是從文化的角度對科學的一種平衡和校正。
許多西方人驚嘆中國大地上村落分佈所呈現出的美,其實這種美的形成跟中國人講究風水密切相關。儘管風水主觀不是為了美,但是客觀上風水成了中國人建築規劃的美的標準。但這也是我們所追求的。http://www.fsxh.cn/cnzyfs/article_107_8171_1.shtml
看來,風水選擇環境的方法,不外對於地形地貌、水源水質、氣候環境、土質情況、植被綠化和景觀氛圍、採光和通風進行綜合考慮,在加上社會方面的政治、文化、經濟、軍事等因素而裁定,也正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所要追求的。
其實上面所講的風水對環境設計的影響、作用、應用只是概括的,真正要利用很好是很複雜的,其中還涉及陰陽變化、八卦、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配合羅經才能完成的。這真正體現了風水在環境藝術設計當中的重要性。
不管風水是迷信還是精華,但源於中國《易經》的風水已經存活了幾千年,也有他的合理性,並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每一代人,人民“寧可信其有”,所以風水是設計師在設計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作為直接影響着人們生活環境和心理的設計師們,不能對風水影響更能引起重視嗎?
在本次畢業論文結束前,我要特此感謝師傅姚世長,指導教師應安華等對我本次論文做了大量的指導和幫助,再次感謝!
參考文獻: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月刊 2006年第一期 風水專輯
《環境藝術設計原理》董萬里 段紅波 包青林 編著 重慶大學出版社
《風水與建築》 程建軍 孔尚朴編著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風水理論研究》 王其亨 主編 天津大學出版社
《神秘的風水》 王玉德 編著 廣西人民出版社
《風水與環境》 漢寶德 編著 天津古籍出版社
《方位藝術》 高友謙 編著 團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