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各個領域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酒店管理哲學和藝術同樣蘊藏在國學的源頭——《周易》里。而且,越來越彰顯出獨有且巨大的魅力。

  《周易》之“道”,可謂博大精深,包容天地、包羅萬象,非大徹大悟之人,不能參透,只有思想境界超越低俗,有夢想,講誠信,想一番幹事業的人,才有可能讀懂並應用於酒店管理實踐。如果將《周易》僅用於占卜,那真是枉費了華夏先民一片苦心。

  先澄清幾個基本概念。

  “管理”二字是舶來品,中國古代不叫管理,叫治理。“治”是水字旁,水是柔性的,是人性的,中國酒店的治理需要一種充滿人情味的“仁”性管理。也可以稱為“仁政”式管理,政,不要狹隘地理解為政治,政,古人解:正事,大事。酒店企業管理都是正事,無小事。

  管理的“管”是竹字頭,西方管理學強調的是一種剛性的管理,像竹子一樣,把人們視為工具,限制住,控制住。

  記得有人說過中國沒有酒店管理學。這個結論:錯!

  管理學的靈魂是什麼?是文化。以往教科書說中國有五千年文化史,對據中國最新考古成果進行綜合研究而得出的中華文明從伏羲(盤古)開始就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給予了高度認同,中華文明史已有了七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而不是過去所講的開始於夏代。甚至有學者認為,中國文化史是一萬年。

  中國有着深厚的文化積澱,中國文化的根在哪裡?就在《周易》里,《周易》很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孕育出《四書五經》等一大批子文化。《周易》思想中同樣蘊藏着豐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理,因此,將《周易》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理完全可以應用於酒店管理實踐。

  中國傳統文化與酒店管理學是這樣傳承的:中國酒店管理學 → 中國文化 → 周易 → 太極 → 無極(道)

  那麼中國酒店管理學又是怎樣指導我們進行酒店管理的呢?

  既然中國酒店管理學的源頭是《周易》,那麼中國管理思想屬於“經解文化管理”。什麼是經解文化呢?中國人善於“引經據典”,這裡的“經”就包括《周易》在內的經學。

  經,指的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永恆不變的東西。“經”又與“經常”相連。經常提到的,想到的,必須做到的那些,都屬於“經”的範疇。

  經學,是作為思想、道德、行為標準指導的學識、學問、綱領和原則。有人稱之為“指導人類言行之大法”。

  中國人說話喜歡拿老祖宗的話來證明,孔子是怎麼說的,老子說了些什麼,莊子又說了什麼什麼,所以只要按照先人說的話去辦,結果肯定是吉,反之,就是凶。

  國學裡的這些名人學說的源頭,都是來自《周易》,尤其是孔子,對《周易》的貢獻最大,他研究《周易》后,寫出了十篇讀書筆記,即《十翼》,又稱《易傳》,對後世理解、運用《周易》起到了綱舉目張的作用。

  “引經據典”講的是宏觀,微觀的東西需要你自己去“悟”,去舉一反三,“歸納法”是中國管理學的特點。與西方管理學不同,西方管理學是“分解法”,從微觀去看問題。西方管理學不用“悟”,也不用舉一反三,直接告訴你說:這件事上你怎麼去做好了。是直截了當,不用想,照着規定辦就是了。中國管理學的是委婉的,需要執行人去思考。無論是歸納法還是分解法,是觀察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不同,但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探求事物的本質和真理。

  《周易》的兩儀四象八卦以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是讓你通過從兩儀到三百八十四爻的遞次分析,使你認清事物的本質,讓你從宏觀上去把握住事物的核心,認清此事物與它事物之間的關聯。如果需要解決,另屬一門學問,如《三十六計》、《孫子兵法》等就是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和策略。

  總之,《周易》教你的是分析問題的認識論,傳播的是一種思維模式、認知方式。因此,《周易》不是知識,是認識宇宙乃至世界萬物變化規律的總結。

  長期以來,酒店管理被認為是一項複雜、龐大、充滿不確定性的運行體系,人們為尋求放之四海的最佳管理之道,受西方管理思想的影響走上了概念化、模型化的道路。通過近些年的實踐證明,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國酒店業出現水土不服屢見不鮮。

  成功的酒店企業家都是以《周易》管理哲學為中心,把自己的基本理念調整妥當,同時兼顧經驗、科學和藝術。《周易》探索客觀世界的目的,正如《繫辭傳》中所說:為了開通天下人的思想,成就天下人的功業,決斷天下人的疑惑。《周易》中所強調的通變而不亂變的理念,可以作為酒店管理者的行為準則,並強化酒店組織架構的管理功能。

  設在美國的國際《周易》學會主席成中英教授在《中國企業管理模式的構思》一書中指出:“《周易》可以成為中國式管理的哲學基礎。這是從兩個意義上講的,第一,《周易》哲學是整個中國哲學的起源,是共同文化思想的源泉。第二,中國古代哲學,一是講整體化;二是定位化;三是應變;四是創新,創新構成新整體,這個過程就是生生不息。這應成為中國企業管理的哲學思維方法”。

  一、酒店管理的核心是施“仁政”:

  (一)以人為本:所有事都是人做出來的,酒店各個業務環節,都需要人去操作、完成。所以,管理要以人為本;企業的“企”字,是由上面一個人字,下面一個止字組成,這個字充分說明,企業無人則止。企業管理過程就是全體員工的經營、工作活動過程。

  在古文里,人字是個通假字,人與仁是可以通用的。陰陽相合為人。最古老的“仁”字是一豎兩橫,就是一陽一陰,這是“仁”的古字,它沒有這一撇。“仁”就是陰陽,這邊“人”旁是陽,這邊兩划是陰。這邊就是陽,這邊就是陰。

  仁字有多種解釋:天地人三才,人的位置應該在天地中間,人字為何寫在左側?《周易》認為,人的肉體是在天地之間,但思想、夢想不應該局限在天地之間,思路應該開闊、境界應該高遠。

  仁字,二人為仁。本意為親近,親近有溝通、交流之意,只有這樣才有仁德。金文的“眾”,上面一隻眼,下面三個人。人多了,怎樣辦?需要有人負責領導與監督。一人在上,二人在下。

  仁,也是最核心的東西,一個果仁,栽下去就會發芽,長出樹來,靠的就是“仁”,萬物都有“仁”,仁就是太極,就是“道”。

  如果人更多,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呢?十里挑一為“傑”;百里挑一為“豪”,豪傑;千里挑一為“俊”,俊傑;萬里挑一為“英”,英雄。

  人、仁、眾、從等,這些字的背後都在說明做人的至簡大道。周易全書說的就是做人的大道理。因為所有事都是人做的。眾,三人為眾。酒店管理過程就是酒店全體員工共同行為過程。

  (二)因道結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才能同心協力。管理過程中要不停頓地抓好培訓工作,培訓的重點要放在老闆和高管身上,其次才是員工。酒店管理諸多問題表現在員工身上,但其根源卻是在老闆和高管身上,這就是所謂“問題在下面,根子在上面”。

  (三)依理應變:因內外環境的變化,各種情況都會出現變數,《周易》主張凡事依據原則,又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應變,萬變又不離其宗,以求合理解決。如何變,怎樣變,需要一個原則和宗旨,那就是為兩種“人”如何做好服務,一種人是客人,另一種人是員工,二者緊密相連。如果員工不滿意,工作不開心,就會把負面因素轉嫁給客人身上。不少老闆和高管由於不明其理,導致經營不理想,卻又找不到原因何在。

  二、《周易》式酒店管理原則:

  當今人類已經生活在遠離大自然,思想被“鋼筋水泥”嚴重固化了的環境之中。當代人(包括你我他)一開始就帶着有色眼鏡觀察世界。我們思考問題的模式存在嚴重局限性的。我們學習、研究《周易》的一個現實意義,就是企圖排除當今社會雜亂思想的干擾,從思想上努力回到《周易》產生的時代來重新審視我們面臨的世界。

  古人說:“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一味沉溺於感官享受,這種人只有小聰明,不會產生大智慧。只有從聲色繁華中超脫出來,寧靜沉思的人,才能具有把握紛繁人生和無窮宇宙的大智慧。而淺薄或智慧,完全在自己。

  《周易》式酒店管理四個原則:

  (一)“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因為懂得天道(周易)之後才能領導好企業。一般來說,人們都能做到“知”,做到“知道”,就不那麼容易了,知道的“道”就是天之道,即事物變化的本質,也就是周易之道。

  (二)“是興神物,以前民用。”當好一個合格的高層管理者要善於學習和應用《周易》之道理(簡稱“易理”)。懂得這個學問后便能創造更多的利潤,給員工和社會帶來紅利,企業才能做強、做優、做大。

  (三)“聖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酒店企業高層領導人的內心由浮躁變成清凈,其智慧就是變得更大,你就會明了天下一切事物,掌握了事物發展規律,你所投資的或者管理的酒店企業就會有很好的發展,對社會貢獻也更大。

  (四)“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周易式酒店企業家都要有這樣的境界。這段話既是酒店企業家的境界,也是《周易》提倡的酒店領導哲學。

  那麼,我們如果去判斷一家酒店前途如何?吉凶如何?你只要注意觀察這家酒店的領導人和員工都在做什麼,也就是他們內部的一動,深知《周易》之理的人就能判斷出來,這就是“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

  “功業見乎變”,建功立業就在於老闆的一念之間的變通。一念之動有如此重要,也許大成功,也許大失敗。沒有中間道路。所以,第一等人讀懂周易可以領導變,第二等人是適應這個變;末等人則是變過以後,坐在那裡罵變。“功業見乎變”,也是大權變之道,權,就是要知道方法來應變。

  從高度概括地說,《周易》全書只講了一個事情,那就是“變化”。變化,也就是運動,它不是狹義的簡單的機械運動和變化,而是廣泛的深層次的運動和變化。

  西方學者將《周易》翻譯成《變化之書》,有一定道理。作為酒店管理者學習、應用好周易管理哲學,在當下金融危機深不可測,經濟形勢日趨複雜多變的形勢下顯得格外重要。作者:楊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