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全文與易經認知的巨大誤解

 

 

    易經,眾人所知為群經之首。從古到今,未曾有人提出過任何質疑;甚至有很多學者、先生將五行或八卦統一、歸納,以易經作為引申、發用的根源。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對易經(今見周易通行本)的註解、評述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然而真知真覺得道者,猶如鳳毛麟角、經世難遇。因緣於此,在華夏五千年文化昌盛的封建社會,能真切領會易經文化精蘊的人仕,幾乎是滄海一粟,更妄論在治家齊國平天下中充分體現出其深厚的文化智慧結晶。歸根到底是易經博大精深的形、意、神與象、理、數難以傳承,這也是一直以來人們對易經認知存在巨大誤解的根本原因。


   
現代人很多人喜歡閱讀易經,在市面上購買也極其方便。由於現代人的倉促、不嚴謹的商業化或出版行為,將本來有《六十四卦》與《十翼》的易經,野蠻地割掉了《十翼》。易經很多精髓,系統性的知識就提煉在《十翼》里。沒有《十翼》闡釋、輔佐,很多耳聰目明的人無論怎麼熟讀《六十四卦》,至多也仿似書生簡單地吟頌之、乎、者、也;譬如瞎子摸象,不識大體;管中窺豹,未曉全貌。生活中,基本上人們一提易經首先就聯想到預測、卜筮,甚至直接聯想到三流九教的陰陽命理先生,有許多人認為是不入風雅、難登廳堂的之類。作為卜測工具,僅是易經牛刀小試的最下游的民間作用,也因為有此作用世世代代不乏民間的研習應用者,形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門無法透釋的學問。《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姬昌被商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成《周易》一書。當時涉及敏感的政治因素,要將周易全盤托出傳世又不能引起紂王的疑忌,確實難能可貴,這也許是周易六十四卦閱讀時頗覺壓抑與表面帶有消極味道的緣故。 易與天地准,是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綜括融通天地人之道,從宏觀到微觀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形而上者繫辭闡道、理性思維,形而下者爻象彖傳、感性思維,無論國與民都可以從其平實樸素的世界觀中借鑒、取用,對立統一的陰陽思維與辯證唯物主義相合而有其不同,其哲學系統引伸貫穿生活生產、社會政治、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物極必反”、“居安思危”、保合太和等思想意識,不能說在社會動蕩變遷、民族遷居、外族入侵、國家破亡窮途未路重建的歷史源流中沒有產生很大的作用。從當前資本義社會發展的迷惑,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反思中,一條隨手拈來的窮變通久,階級調諧,外交內治的思維線索原來早已歷史千年。


    易經至今無法完全詮譯,這是全世界的共同認識。作為中華民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確實應該為我們擁有的優秀文化、傳統而驕傲,易經只是中華文化當中的一小部分。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現存絕無僅有的文明古國,是全世界唯一沒有歷史斷裂的國家,是一個魅力無窮的國家。彰往察來,天大地大的事情,中國人都可以胸有成竹、風雲淡定。


   
易經至於能否完全詮譯,或許並非必須根究。中國人用自己的文化、智慧、勤勞,經營自己的國與家,融和五湖四海,共享天地人和,此境此界當至高無上、鬼神驚嘆!


   
就像少林、武當,千家萬派,最高境界練就太極拳。對易經的理解與此同理,也就像八卦拳、八卦掌沒有太極拳高明一樣。如此作喻,也反映了中華民族腳踏實地、勤勞智慧的優秀傳統!



                                                                           董鴻兌 撰稿

 

                                                                        2013225日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