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像有許多孩子都不喜歡學習,一上課就犯困,一寫作業就發愁,一提到學習就頭疼,有的厭學甚至到了曠課、逃學的地步。家長對此很是揪心。學習本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為什麼對我們的孩子卻變成了苦差事?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倘若領導說:“罰你明天替我去爬山!”你會是什麼感覺,是不是很痛苦?但如果換一種說法:“明天讓你去旅遊爬山!”你的感覺又會如何,是不是很痛快?同樣的事情,同樣是痛,一個是痛+苦=痛苦,一個是痛+快=痛快。痛快還是痛苦,根源在於你為誰去做。孩子們感覺學習痛苦的根源就是——學習不是為自己做的。

    小孟已經是個大學生了,可他卻非常厭學,並有了網癮,因學習成績不好面臨被開除的危險。在對他進行第三次諮詢的時候,孩子打開了心扉。他失聲痛哭,邊哭邊說:“從小到大我一直在為父母學習。我就是想玩一玩遊戲,難道我為自己做一點事就錯了嗎?”他足足哭了一個小時,難過得令人心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因為我們在學習中違背了內在的自然規律。《序卦傳》有這樣一段話: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意思是,事物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會有迷濛,所以叫蒙,蒙卦就是迷濛的含義,事物在幼稚階段才會如此。所以,古人把幼兒教育稱作蒙學,對剛開始的教育叫啟蒙。“物稚不可不養也”,即當萬物在幼稚的階段時,必須要養育,給他所需要的物質食物和精神食糧,這樣才可以生存下來。
 


     那麼,我們就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一看《周易》中的一卦——蒙卦。

    《蒙》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說的是:並非我去求無知的孩童來學,而是無知的孩童向我求教。孩子在小時候總有很多問題,我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教孩子。過去把學習叫“求學”,重在一個“求”字。“求”是“我要”的含義,“我要”的才是“重要”的,所以我才會重視學到的東西。就像孫悟空為了求師學藝,漂洋過海不知吃了多少苦頭,可他一點兒不覺得苦,因為那是他想要的。

    用於教育方面,蒙卦的六爻可以這樣來解釋:

    1、發矇,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即要啟發幼童,並對孩子有所約束,可以適度有所懲罰,一定要讓他記住懲罰的作用,罰不可過當,過當則有害。

    2、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即要包容一切孩子和包容孩子的一切。

    3、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如果孩子總是“見異思遷”“朝三暮四”,那是很難教育好的。

    4、困蒙,吝。若要束縛孩子的思想,使孩子的思維被困在某種局限中,沒了自己的思考,這樣做是沒有好處的。

    5、童蒙,吉。就是把孩子當成孩子來對待,不要以我們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這才是好的。

    6、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我們教孩子學會剛硬,不是要教孩子學壞,而是要教他們分清是非,抵禦不良的影響。

    由此可見,我們教育孩子的關鍵,是引導孩子主動地學。在幼年的時候,當孩子有問題時,是他們在“求學”,我們要認真對待,並善於引導孩子;孩子長大以後,則應該啟發、規範、包容孩子,改變孩子見異思遷的毛病,不限制孩子的思維,不以成人的思想去要求孩子,並教會孩子堅強。這樣,始終維持在孩子“要”的狀態,就能避免出現厭學的問題。

    古人在教育方面有着許多高超的智慧,多多借鑒《周易》,相信家長只要用心,一定能做得更好。   呂金龍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