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篤信風水者大有人在,政府亦一向尊重民眾信仰。最近,以科學方法提供氣象信息的香港天文台,卻惹上“風水官司”。
 

    事件緣於天文台正在屯門大欖角動工興建新的天氣雷達站,偵測機場風切變,當地原居民以“影響風水”為由反對,並向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挑戰天文台的決定。
 

    “山管人丁,水管財”,大欖涌村民特別委託風水師麥榮耀撰寫報告,確認雷達站會破壞村內風水。麥榮耀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小龍仔山是該村的“青龍山”,掌管全村的人丁興旺,若因工程需要推走青龍山,會嚴重影響村民健康、村老“壽元”。
 

    “風水在香港,已不只是傳統習俗的一部分,更是合法權益的一部分,受到法律認可,我們有理由據理力爭。”村民委託的律師何君堯表示,風水是華人文化中重要環節,香港的原居民社區的風水信仰,更是明顯受到基本法保護的範疇。
 

    香港中西薈萃,社會重風水玄學,在大小事務中,皆可窺見。前年,香港更舉辦全球首個國際玄學風水展,冀打造“風水之都”。跨國公司落戶香港,都會聽取風水師意見,就連香港迪士尼也因風水問題改了大門;而最經典的“風水故事”,莫過於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香港中銀大廈,因沒有考慮風水意見就動工而引發造型問題的軒然大波。
 

    天文台一案中,司法覆核申請人胡玉華,引用《基本法》第40條,即“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受保護”,指政府一向尊重新界原居民的傳統,包括風水信仰。如胡玉華所指,自1960年代起,政府工程若可能影響鄉村風水,當局會在施工前支付“躉符費”作補償。但大欖涌村的情況,村民認為唯有另覓地點興建,才可解決。
 

    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新聞發言人向中新社表示,香港居民因政府工程開展而提出聲稱與風水有關的申索,一般以要求躉符費為主。“政府支付躉符費作為‘特惠津貼的目的,是為了維持與村民的和睦關係,以加快工程進度。”過去十多年來,當局共批出205宗申索,總額約為784萬元(港元,下同),當中涉及委聘風水師的個案共98宗,委聘風水師費用共約118萬元。
 

    香港近年來陸續有大型基建項目“上馬”,與施工地居民之間的“風水爭議”,更受到香港特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廣深港高鐵所涉的風水問題。港府提供資料顯示,就高鐵工程而言,至今共收到15宗要求進行補償工程的申索——包括修葺寺廟、牌樓、神殿、宗族墓地、重設村公所暨祭祀大廳、興建牌樓、翻新村公所等,工程預算總值高達4500萬元。
 

    香港著名玄學家麥玲玲則指出,香港政府對風水信仰表現了足夠的“尊重及誠意”,開展工程皆考慮村民心理訴求,而對可能影響村民的祖墳、祠堂的基建環節,尤為謹慎,“不會因為發展而不考慮村民的傳統”。
 

    大欖角村民與天文台的“風水官司”,高院於9月5日拒絕批出覆核許可。工程未因官司停工,但城規會此前已就工程進行公眾諮詢,天文台及建築署曾仔細研究過20多個地點,包括村民建議的地點,發現均存有不同問題,唯大欖角選址符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同意讓步,將雷達站選址移開17米,主體建築物由兩層改為1層,令總高度減少7米,又在附近一帶種樹作遮擋,以減低對景觀的影響。  (中新社香港9月9日電/記者 譚休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