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bb擇日 bb改名 上官師傅  預約21461216 擇日產子與曆法關係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國曆法原理簡要

 

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陽曆─僅注重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行,以地球公轉太陽一週的時間為曆年,亦稱為太陽曆。

陰曆─完全根據月球繞地球運行一週定為一個月,積十二個月定為一年,未考慮配合四季寒暑變化,一年長度約354日左右,較太陽年約短11日左右,現今回教人士所使用之回曆即係此種純陰曆。

陰陽合曆─是陽曆與陰曆並顧的曆法,月份以月球週期為準,年的長度以太陽年為準,為使月份與季節寒暑相配合,因此有閏月的設計,此為我國固有之曆法,相對於國曆一般習稱之為陰曆,後來因農民大都喜依此曆進行農事,故稱它為農曆。

 

中國曆法亦稱農曆,屬於陰陽曆(Lunisolar Calendar),即是陽曆與陰曆並顧的曆法。月份以月球月球繞地球週期為準,年的長度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為準。農曆計算月亮的部份叫做陰曆,計算太陽的 部份叫做陽曆。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當月球向太陽的一面向着地球時,它反射太陽的光形成盈虧月。月亮從看不見(朔月) 經上弦月滿月(望月)下弦月最後再看不見(晦月)稱為朔望月,平均一個朔望週期為29.5306日。因為這個週期不是整數,中國自古就規定這陰曆月分大小 兩種,大月30日,小月29日,平均月長29.5日。稱為「太陰月」。再適當地加上閏月使之與太陽年匯合。

年一般定義為太陽回歸年,是地球繞日一週回到春分點的時間。太陽回歸年平均為365.2422日。由於年和月的週期不是日的整數倍數,所以一年不是 等於12個月。將 1 個太陽年和 1 個太陰月相除,得 365.2422 / 29.5306 = 12.368262,由此可知 1 個太陽年比 12 個太陰月多出 0.368262 個太陰月,約 10 日 21 小時。如果我們將 1 個農曆年定為 12 個月,那麼每過 1 年,我們就要提早差不多 11 日過新年了!如果累積19個這多出的日數(0.368262個太陰月),結果大約等於7個太陰月(0.368262*19 = 7.001747)。

從另一個方法去分析,1 個農曆年有12個太陰月,那麼一年共有12*29.5 = 354日。與太陽回歸年365日相差11日。19年裏面共累積19*11=209日。如果在這19年裏面另外加上6個30日及1個29日的月(6*30 + 29 = 209),剛好與與太陽回歸年重合。所以有19年7閏的設置。中國人早在公元前600年已發現19個回歸年等於235朔望月。比西方的 Meton (公元前432年)發現早一百六十餘年。

請注意真實的朔望週期為29.53058日,19年有19*12 + 7 = 235個月,所以19年總共有235*29.53059 = 6939.6887日。而太陽回歸年是365.2422日,19年會有365.2422*19 = 6939.6018。兩者仍然會相差0.0869日。即是大約每220年會產生1日的偏差。所以歷朝都有修正曆法的出現。

二十四氣節

陰曆月是月球運動的結果,與太陽回歸年毫無關係。中國曆法另外設置12個中氣,由春分開始至雨水,這12個中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位置而訂定。 地球繞太陽每走30度角就有一個中氣。雖然中國曆法沒有陽曆月,這些中氣可以想像成陽曆月。陰曆月的訂定與12個中氣有一一對應關係。例如雨水一定在正 月,春分一定在二月,如此類推。詳見下表。

中氣名稱

陽曆月份

雨水

1

春分

2

穀雨

3

小滿

4

夏至

5

大暑

6

處暑

7

秋分

8

霜降

9

小雪

10

冬至

11

大寒

12

另外中氣與中氣之間設置12個氣節,以供農事參考之用。12個中氣及12個氣節名稱及關係見下表。

序號

中氣名稱

氣節名稱

地球繞太陽軌道角度

陽曆日期

陰曆月序

意義

1

---

立春

315°

2月4日

---

春天開始。

2

雨水

---

330°

2月19日

正月

降雨開始。

3

---

驚蟄

345°

3月5 日

---

驚動蟄伏地下冬眠的生物。

4

春分

---

3月21日

二月

黃道與赤道交叉點,晝夜相等。

5

---

清明

15°

4月5日

---

明潔晴朗,景色清明。

6

穀雨

---

30°

4月20日

三月

雨生百穀,降雨對穀物生長。

7

---

立夏

45°

5月6日

---

夏天開始。

8

小滿

---

60°

5月21日

四月

穀物結成豐滿的籽。

9

---

芒種

75°

6月6日

---

稻穀生長成穗,開始成熟。

10

夏至

---

90°

6月21日

五月

白天最長,黑夜最短,中午太陽位置最高,日影短至終極,古代又稱這一天爲日北至或長日至。

11

---

小暑

105°

7月7日

---

熱氣候。

12

大暑

---

120°

7月23日

六月

極熱氣候。

13

---

立秋

135°

8月7日

---

秋天開始。

14

處暑

---

150°

8月23日

七月

暑熱天氣開始退卻。

15

---

白露

165°

9月8日

---

天涼露水凝結。

16

秋分

---

180°

9月23 日

八月

這一天晝夜相等,黃道與赤道交叉點。

17

---

寒露

195°

10月8日

---

寒冷露水凝結,水露先白而後寒,氣候將逐漸轉冷。

18

霜降

---

210°

10月23日

九月

水氣開始凝結成霜。

19

---

立冬

225°

11月7日

---

冬天開始。

20

小雪

---

240°

11月22日

十月

開始降雪。

21

---

大雪

255°

12月7日

---

開始降大雪。

22

冬至

---

270°

12月22日

十一月

中午太陽在天空中位置最低,日影最長,白天最短, 黑夜最長,古代又稱短日至或日南至。

23

---

小寒

285

1月6日

---

寒冷天氣。

24

大寒

---

300°

1月20日

十二月

極寒冷天氣。

民間流傳以下<節氣歌>幫助記憶這24節氣: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另有一首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着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西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産,種收及時保豐年。

前面提過12個陰曆月比太陽回歸年少了11日。或者說陽曆月(中氣與中氣間的間隔)是30或31日,比陰曆月29或30日多一或兩天,所以中氣在陰 曆月的日序會一直往後退。例如2004年的小滿在農曆四月初三,下一個中氣夏至會在五月初四,向後推遲了一日。每月將中氣向後推,最終會後退至下一個的陰 曆月份。由於陰曆月比陽曆月(中氣與中氣間的間隔)短,始終會有一個陰曆月份無中氣,而跟隨的中氣會出現於下一個陰曆月份。這樣中氣與陰曆月份的對應關係 便脫鈎。為了使中氣與陰曆月份重新掛鈎,就將無中氣的陰曆月份設置成閏月。

例如在2004年春分在農曆二月三十日(陽曆3月20日),下一個中氣穀雨將會在31天之後出現(陽曆4月20日)。春分之後應該是農曆三月,這個 月的30天內我們發覺無任可中氣,如果無閏月,夏至將會落在跟隨的月份的第一天,即四月初二(陽曆4月20日)。所以穀雨會出現在農曆四月而不是三月,中 氣與陰曆月份脫鈎了。解決方法是將無中氣的陰曆月份定為閏二月,跟隨的月份才是三月,穀雨會回到三月初二(陽曆4月20日)。

2004年3月

正月

1
十一

2
十二

3
十三

4
十四

5
十五

6
十六

7
十七

8
十八

9
十九

10
二十

11
廿一

12
廿二

13
廿三

14
廿四

15
廿五

16
廿六

17
廿七

18
廿八

19
廿九

20
春分

21
閏二月

22
初二

23
初三

24
初四

25
初五

26
初六

27
初七

28
初八

29
初九

30
初十

31
十一

 

 

 

2004年4月

 

 

 

 

1
十二

2
十三

3
十四

4
十五

5
十六

6
十七

7
十八

8
十九

9
二十

10
廿一

11
廿二

12
廿三

13
廿四

14
廿五

15
廿六

16
廿七

17
廿八

18
廿九

19
三月

20
穀雨

21
初三

22
初四

23
初五

24
初六

25
初七

26
初八

27
初九

28
初十

29
十一

30
十二

 

但也有例外情況將沒有中氣的月份不作為閏月。如果前一個月或兩個月裏已包含了兩個中氣,那麼下一個月即使無中氣,也不把它當作閏月。例如1985年 甲子年十二月三十日是雨水,下一個中氣春分在乙丑二月初一,乙丑年的正月沒有中氣但不當作閏月,即甲子年十一月包含了兩個中氣(十一月初一的冬至及十一月 三十日的大寒)。

由於二十四氣節是按太陽的視運動,運動軌跡是橢圓形,離太陽近時速度會快(大約在冬季十二月一正月),離太陽遠時速度會慢(大約在夏季七前後),所以地球每轉15度的時間不同,因而氣節的間隔就不平均。這個亦是解釋沒有閏十二月及閏正月

陰曆的原理可以歸納如下:

  • 陰曆月朔日即是初一 。
    • 陰曆月以中氣為名,每一個中氣都會有一個對應的陰曆月,例如包含雨水的中氣月為正月,春分為二月,如此類推。
  • 陰曆月無中氣時,須定為閏月,以前月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