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城建學院有一位名叫馬威的老師,去年十月開了一門“建築與風水”選修課,當時吸引了一百多名學生前來聽課,但最近他接到學校教務處的通知,說這門課“存在爭議,並有迷信的成分在內”,要求停課。在此之前,上級部門還曾針對此事來校進行過調查。(3月17日《華商報》)

 
    在討論馬威的“建築與風水”課該不該停之前,首先要弄明白這種課應不應該開。如果有“可開”和“可不開”這兩個選項,無疑我選擇前者。原由之一是大學課堂需要進行創新教育,為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增添些新形式和新內容,吸引和提高學生的興趣,哪怕標新立異一些也不為過;之二是將文化與建築兩個跨學科的內容聯繫在一起,容易加深學生對建築文化的理解,日後可以把建築的高科技與傳統文化理念有機地結合起來,設計和製造出真正意義上的人文建築;之三是風水在古代其實就有很深的科學成分在裡面,“依山而建,傍水而居”、“ “面南背北,坐北朝南”幾千年流傳下來,若非其有着極強的實用價值,到今天也不至於被建築商和民間如此推崇。

    用通俗的話解讀“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會明白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中國的山水文化源遠流長,加上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的極力推崇,居于山水間幾乎成為一種全民嚮往的理想生活方式,再加上山水環境的幽靜與淡雅,氧氣之充足,的確有利於身心健康方,不然緣何諸多療養院都建於深山之中?同理,“面南背北,坐北朝南”更好理解,朝南的房間光照充足,陽光有去潮殺菌之作用,這點無論對大人還是嬰兒都有好處,朝南還可以起到避風保暖的作用,估計沒有多少人願意將大門敞開給幾乎可以貫穿整個中國的北方冷空氣。

    據傳風水一詞最早出於伏羲時代,老子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換個說法便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萬物”……可以說,風水是中國數千年文明史中始終沒有缺席的一種文化。雖然在它的發展衍變過程中,被別有用心者人為地添加了一些封建迷信色彩,但它的核心價值還在於它的哲學意味和實用性。所謂“別有用心者”,即利用人們對風水科學性的認識不足,為達一己私慾而利用風水信口胡言者,這種私慾包括進讒、謀利、害人等等不一而足。風水先生在民間本來是一種受尊敬的職業,但正是因為眾多“別有用心者”的參與,讓這個稱謂成為接近“裝神弄鬼”的貶義詞。

    所以,想要辨清武漢科大這位馬威老師的課該不該被封殺,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對他的授課內容進行考察,看他究竟是在傳播傳統文化,還是在故弄玄虛。其實馬威已經說得很明白,他講授的內容“主要是地形、陰陽調和、光照等等,都是有科學依據的,和迷信沒有任何關係”,況且現在的大學生,都應該有足夠分辨科學與迷信的能力,老師的授課和自己的學業有沒有關聯,他們最有發言權。

    不過,武漢科大通知馬威停課雖屬小題大作,但也可以理解,政府對風水所持的謹慎態度,以及民間風水學說的混亂,都如同一位文化學者所說的那樣,現在時機不對。可換一個角度看,正是因為時機不對,才更需要具備開風氣之先功能的高校,肩負起對風水學進行撥亂反正的責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引導人們正確地看待風水,利用風水——還是來自建築界的專業人士說的好,我們重視風水“並不是為某人找個風水寶地,讓其子孫後代從此飛黃騰達,而是考慮怎麼讓人住得更舒服。”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大力建設“宜居”城市,所謂“宜居”,不就是為了讓人住得更舒服么?此外,風水學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心理學的一種體現,評價它的價值,還不能僅僅局限在苛刻的科學層面上,否則,風水也會淪為乏味的功利工具,而失去其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人文關懷色彩。 韓浩月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只代表署名作者的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