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學者 余敦康 周易 決策智慧 周易決策 周易智慧 風水 堪輿學院 文化
社科院學者 余敦康 周易 決策智慧 周易決策 周易智慧 風水 堪輿學院 文化
社科院學者余敦康談《周易》的決策智慧


 
余敦康在講學

 


  中國的智慧在《周易》

  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

  《周易》成書於2500多年前,它的創作過程可謂“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伏羲、文王和孔子這三個聖人經過了上古、中古和近古才完成了這本書。按照朱熹的說法,伏羲之易和文王之易是算命之書,到了孔子時代才上升為哲學之書。馮友蘭先生說,一部《周易》,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發生、成長、發展、定型、成熟的現象學。

  道家老子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一下子把《周易》提到哲學的高度。儒家根據《易經》進行推演,把社會中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等關係用陰陽來解釋。馮友蘭的高徒朱伯崑先生寫了一部《易學哲學史》,論證在中國文化接受西學以前,中國人的理論思維、哲學思維、邏輯思維都是從《周易》裡面找到源泉和精神的原動力的。

  宋朝大哲學家朱熹在他所作的《周易本義》序言中寫到:“易之為書,卦爻彖象之義備,而天地萬物之情見。”意思是《周易》這套象數系統,把天地萬物之情都表現出來了。一部《周易》就是世界宇宙的一個圖式,反映了整個宇宙和人生。這麼神妙的智慧是什麼呢?朱熹說就是兩個字——陰陽。八八六十四卦是陰陽,三百八十四爻也是陰陽。只要把陰陽兩個字弄懂了,整個《周易》就會一通百通。

  到了“五 4”時期,中國人開始拚命地到西方去找智慧,找救國救民的真理。針對這種想法,梁漱溟寫了《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他認為東西方的文化不一樣,哲學也不一樣。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周易》的智慧在“和諧”

  《周易》中的八卦依次為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離卦、艮卦和兌卦。

  乾為天,是純陽之卦;坤為地,是純陰之卦。乾坤兩卦被看作是父親和母親,父母交合以後生出六個孩子,就是“乾坤六子”。震卦為長男,坎卦為中男,艮卦為少男。巽卦是長女,離卦是中女,兌卦是少女。八卦中每一個卦代表一個卦象。我們舉幾個例子。

  否卦與泰卦否卦是乾卦在上,坤卦在下;泰卦是坤上乾下。從陰陽的角度來講,乾卦代表陽氣,坤卦代表陰氣。否卦是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陽背道而馳,所以不好。泰卦是陰氣上升,陽氣下降,陰陽互相交合,天地交而泰,所以是個好卦。卦的好壞就是根據陰和陽相互之間的關係確定的。

  既濟卦與未濟卦既濟卦是坎上離下(坎卦的卦象為水,離卦的卦象為火),顛倒過來就形成了未濟卦。從卦象來看,既濟卦是水在上,火在下,這叫水火既濟,代表已經成功。未濟卦是火在上,水在下,陰陽不協調,所以是沒有成功。

  睽卦睽卦是離上兌下,離為火,兌為澤,就是水。這個卦不好,火往上動,水往下流。這就是“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睽就是你和我不照面,相背離。我們應該“仇必和而解”,還是消滅這個對立呢?《周易》認為矛盾是事物的當然狀態。當你把對立面消滅之後,你自己也不存在了,所以要容忍,要寬容,使事物相反而相成。《周易》明確地把“求同存異”這個成語寫在睽卦裡面。第一次把求同存異用於外交的是周恩來總 理。新中國成立不久,全世界封鎖中國。周 總理提出中國的外交方針是求同存異,這樣外交局面—下子就打開了。

  那麼《周易》是否對一切問題都主張“仇必和而解”呢?我們再來看一個卦。

  革卦我們把睽卦的上下顛倒一下,就變成了另外一個卦。上面的兌卦是澤,下面的離卦是火,火在下頭要把水燒乾,水在上頭要把火澆滅,水火不相容,就會發生一種對抗性的矛盾。這個卦就叫“革卦”,革就是改革,就是ge命。當矛盾是結構性的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就要改革。《周易》中有一句話,“湯武ge命,順乎天而應乎人。”ge 命這個詞是《周易》提出來的。ge命的目的不是繼續ge命,而是“革故鼎新”,建立一個新的制度去代替舊的。

  晉卦與明夷卦晉卦上離下坤,離卦的卦象是火,坤卦的卦象是地。把晉卦上下顛倒就成了明夷卦。晉卦上面是火,代表光明,下面是地,光明普照大地的意思。《周易》告訴我們,假設我們生在一個光明的時代,就要“自昭明德”。如果不幸生在一個明夷卦的時代,應該“用晦而明”、韜光養晦,而不能露鋒芒,表現自己。殷紂王時代箕子和周文王都是用晦而明。。。。開始自昭明德。

  乾卦一個乾卦,其中智慧尤窮。乾卦是純陽之卦,它的總體形象就是龍。中華民族是一條龍,我們都是龍的傳人。乾卦的六爻好比一條龍的六個發展階段。乾卦實際上是指導我們在不同的階段應該怎麼自我實現。

  “初九,潛龍勿用。”九是陽爻的表現,初九是乾卦的第一個爻,初九的龍,是一條潛龍,誰都不知道你是龍。諸葛亮在隆中時就是潛龍。既然是潛龍,就不要表現自己,要勿用。這時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不要張牙舞爪。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二就是說這條龍上到地面來了,有利於見一個大人,這個大人是伯樂,他知道你是千里馬,可以提拔你。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三這個位次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懸在半空中,處境危險。作為以龍為象的君子,白天要自強不息,晚上也要戒懼警惕,雖然面臨危險,但可以免犯過錯。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處在這個位次的龍有兩個選擇,可以往上向天空飛躍,或者往下退居深淵。龍在地底下和天空上都安全,關鍵的關鍵在它離開地面上升到天上的這個過程,就好像一架飛機起飛最難。但因為你是龍,你必然要經受這個考驗,否則無法成才。

  “九五,飛龍在天。”龍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飛上了天空,可以自由地翱翔。所以我們說九五之尊,九五是尊位。

  “上九,亢龍有悔。”龍飛上天空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得意忘形,這就是失敗的開始。從思想認識方面來說,他們犯了三個錯誤:“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喪”、“知存而不知亡”。要想糾正“亢龍有悔”的錯誤,必須戒驕戒躁、居安思危,不能脫離群眾。《周易》說得很好,之所以成為九五之尊,不是傳位的問題,而是群眾的擁戴。“雲從龍,風從虎,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一旦脫離了群眾以後,就會出現“亢龍有悔”的局面。

  《周易》裡面有三句話很重要。一句話是:“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失得”,失就是錯誤,得就是正確,意思是一件事情的結果是凶是吉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取決於決策的正確與錯誤。但誰也不是“常勝將軍”,所以就有了第二句話“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意思就是做一件事情不完全如意時,需要反思小毛病在哪兒。第三句話是“無咎者,善補過也”,意思就是之所以沒有錯誤、相對滿意,是因為善於補過、改正錯誤,這叫遷善改過。這三句話強調對客觀形勢要有正確的認識,對於行為規範要合理遵守。

  《周易》的智慧關乎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是治國安邦、經世致用、體現着東方智慧的管理哲學。

  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10年改革的成功,得益於“戒慎恐懼”四個宇。他熟讀《周易》,對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了如指掌,不斷從《周易》中汲取管理思想,指導自己的改革事業。康熙晚年命令大臣李光地把朱熹、程伊川二人關於易學的書結合起來編纂了《周易折中》一書,並親自作序。序中說他從童年開始就讀《周易》,讀了50多年,深知這本書對於治國安邦的重要性。

  “和諧”以“不和諧”為前提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就是一個“和”字。故宮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3個殿名都從《周易》中來。《周易》乾卦中說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中國自孔子以來就把“和”作為一種指導思想、一種核心價值觀。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歷來就主張用“和”來解決民族問題、宗教問題、政治問題等。

  和諧觀念可以用來處理國內外的各種矛盾。以美國為例,無論克林頓還是布殊,剛上台的時候,都與中國為敵,因為遏制、壓制中國是美國一貫的思維。布殊剛上台時曾說中國是其戰略競爭對手。可我們卻不與其為敵,盡量進行談判,運用“仇必和而解”的方式來解決矛盾。美國的羅伯特·B·佐利克說過一句話,我們美國人錯了,原來中美的關係是個利益攸關方。所謂利益攸關方,用中國的話來說就是陰和陽互相依存。《周易》中有句很好的話,“獨陰不生,孤陽不長。”意思就是事情是由矛盾所構成,只有陰而無陽,或只有陽而無陰,都不能稱為世界,陽不能把陰消滅掉,陰也不能把陽消滅掉,互相依存就是和諧思想的高明之處。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周易》里也講公平正義,叫“大中至正”。只要陰和陽互相協調,那麼家庭、社會、民族、國家就充滿活力,如果老是鬥來鬥去,就會兩敗俱傷。《周易》還講“推天道而明人事”,人事要服從天道,就是要與自然相互協調。學習《周易》達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大人”,“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我們現在講民主法治,《周易》講泰卦,天地交泰就是要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高層領導人要經常深入基層才能處理危機,所以以人為本才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核心。

  古代智慧已經轉化成現代社會的和諧口號,只要我們能把民主法治的口號落到實處,《周易》所折射出的大智慧就在當今社會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本文為余敦康為部級領導幹部所作的歷史文化講座,有刪節)

  余敦康湖北漢陽人,1930年生。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哲學史、思想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何晏王弼玄學新探》、《內聖外王的貫通》、《中國哲學論集》、《魏晉玄學史》、《宗教·哲學·倫理》、《周易現代解讀》、《易學今昔》、《漢宋易學解讀》等。

來源網站: 中國風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