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派 形勢派風水 風水 中國風水師在線 楊筠松風水 楊筠松 疑龍經 楊益
唐代形勢派風水大師楊筠松
楊筠松,《唐書》無傳,宋代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其名氏。傳聞楊筠松本名益,字叔茂,筠松是他的號,祖籍竇州(今廣東信宜縣),寓居江西,自稱救貧先生。傳聞他撰寫了《疑龍經》、《撼龍經》、《立錐賦》、《黑囊經》、《三十六龍》等書。《宋史。藝文志》載有“楊救貧《正龍子經》一卷”,當為楊筠松撰。唐僖宗封他為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管靈台地理事。唐亡后,他斷髮隱居,后死於虔州,葬於雩中藥口。《葬書新注序》記載說:“在唐之時,楊翁筠松與仆都監,俱以能陰陽屬司天監。黃巢之亂,翁竊秘書中禁術與仆自長安來,奔至贛州寧都懷德鄉,遂定居焉。后以其術傳里人廖三,廖傳其子禹,禹傳其婿贈武功郎謝世南,世南復傳其子武功大夫海惠州巡檢使永錫,遂秘而不授雲。”由此可知,楊筠松的風水術是從唐代長安城傳出,他在江西傳授給弟子,弟子使風水術逐漸傳播。
楊筠松到底寫了那幾本相地術書籍呢?
《月河精舍叢抄》載有丁芮朴的《風水祛惑》,其書對這個問題作了詳盡的考證:“風水之術,大抵不出形勢、方位兩家。言形勢者,今謂之巒體。言方位者,今謂之理氣。唐宋時人,各有宗派授受,自立門戶,不相通用。今考楊筠松書,不免有疑竇。《撼龍經》專言形勢,分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星,《疑龍經》亦然,其所謂九星者,特取譬之假象耳。《漢書?翼奉傳》有貪狼、廉貞之文,而非星名。王逸注《楚辭》有九魁,謂北斗九星之語,而不詳其名。惟道書所有,與此俱同,蓋龍經所本也。而《青囊奧語》有巨門、破軍、武曲、貪狠;《天玉經》有貪巨、武輔;《都天寶照經》有輔星、貪狼;皆屬方位,謂之挨星,又謂之元空。《青囊序》、《都天寶照經》所稱羅經,皆主方位,而《撼龍經》雲‘不比尋合格地羅',曰‘不比',曰‘尋常',蓋輕賤之詞。高其悼曰‘楊公已明言非方位之說',是也。《青囊序》言五行,凡四見。《青囊奧語》言五行,凡二見。《天玉經》言五行,凡十一見。而《撼龍經》雲‘龍家不要論五行',此皆顯然舛異者也。《青囊序》雲‘晉世景純傳此術',《青囊奧語》雲‘又見郭璞再出現'。不知郭璞葬書晚出,非楊所及見。又雲‘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順逆行,二十四山有火坑',此元陳致虛之語,乃丹家修練之術也。又雲‘太極分明必有圖',此亦宋以後之說,其依託之跡,即灼然可驗。且楊筠松地理宗派,自宋迄明為人所道者,是巒體。則理氣非楊學,略舉數條,左證其偽。《文文山集》云:黃景文煥甫乃祖贛風水名述也。大概煥甫之術,以為崇岡復嶺,則傷於急;平原曠野,則病於散。觀其變化,審其融結。意則取其靜,勢則取其和,地在是矣。其曰祖贛風水者,祖楊、曾之法也,此則明言傳其法述是巒體矣。……又《直齋書錄解題》載有《龍髓經》一卷、《疑龍經》一卷、《辨龍經》一卷,雲皆無名字,多吳炎錄以見遺。江西有風水之學,往往人能道之,即謝疊山所謂楊君南川誦楊救貧所著《三龍經》極熟者也。則《龍經》為楊筠松之書,尚是宋之相傳之本。而《青囊奧語》、《青囊序》、《天玉經》、《都天寶照經》,考《宋史?藝文志》及晃公武、陳振孫兩家書目,皆不著錄,其為偽撰無疑。高其倬曰:‘世傳楊公諸書,皆後人偽托,惟《撼龍》、《疑龍》二經是真書,'乃是先得我心之言。”
這就是說:社會上流傳的託名於楊筠松的相地術書中,只有《撼龍經》、《疑龍經》是楊撰,這兩本書是言形勢(巒體)的。《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照經》不是楊撰,因為這些書都是言方位(理氣)的。這些書宣揚五行,而龍經輕視並否論五行;這些書在《宋史?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都不著錄,說明是後人偽作;黃煥甫師承江西學派,黃是倡言巒體的。作為江西學派的宗師楊筠松,他的書籍當然是述巒體的。
令人質疑的是,託名於楊筠松的這些書籍,有的可能是楊從宮中竊出的,楊卻以自己的名義傳播,以致後人誤以為楊撰;到底哪些書是楊撰,哪些是竊出的,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有必要說明的是:楊筠松是首倡形勢之說的宗師,但這一派並不完全排斥方位之說。以相地術中的“五行”而論,兩派都講“五行”,但對“五行”有不同解釋,甚至分出“大五行”和“正五行”。對此、,宋褚泳在《祛疑說》中有論述:“何為先子卜地,遍叩日者,就參地理之學,雖各守其師說,深淺固未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兩說,莫之適從。自古所用大五行,雖郭璞亦守其說,謂之山家五行。然先輩皆謂莫曉其立法之,因,既無可考之理,古今豈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蔣文舉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為水,丙丁巳午為火,一如三命六壬之說,自謂得楊松筠之學。”楊派在流傳中,不斷充實其他派別的學說,稍加改造,推演新意,使其學說更完備,更有誘惑力,因此,說楊派形勢學說夾雜了方位學派的思想,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