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楊淦植先生 楊淦植 周易 漢字起名 起名 中國風水 擇日 風水運程 文化
易 楊淦植先生 楊淦植 周易 漢字起名 起名 中國風水 擇日 風水運程 文化


 

    年逾七旬的楊淦植先生,曾從事過文教、政 府管理等工作,一生喜好研讀《周易》,退休之後,十五年寒窗面壁,終得《周易宗義》一書面世。這部由北京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由中國文化書院院長王守常先生提筆作序的《周易宗義》,試圖從一個新的視角來闡發《周易》“彌綸天地之道”的底蘊。作者以《周易》之卦爻象為唯一依歸,深入淺出地詮注出《周易》的卦爻辭,從而解密《周易》最初始、最根本的義理。

    楊淦植先生說他晚年活得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有幸讀了《周易》,只可惜讀遲了,但還是從《周易》“彌綸天地之道”的教誨中得到了極大的啟悟與歡樂。在楊先生的故鄉湖南嶽陽,據說只要手中有本《周易》,人走夜路就不怕鬼。楊淦植少年時,看見老先生用《周易》卜卦,算命,看風水,很靈。待到中學時,又傳聞有神人憑藉《周易》占卜預測,很准。他也就好奇地拿起《周易》,但總覺得文字簡約晦澀難懂,那些解“易”的書又看得人撲朔迷離,就這樣一會兒拿起、一會兒放下,楊淦植學“易”的路曲曲折折。

    六十歲上,楊淦植認真地再讀《周易》,想搞清楚它到底說些什麼,沒想到一鑽進去就出不來了。他有兩個腰椎間盤突出,右腿萎縮得皮包骨,走起路來,常常累得滿頭大汗。鮮少外出的他也樂得可以坐下來多讀讀《周易》,只是沒想到這一讀就是十年。楊淦植讀的是一般通行注本,即以收入《十三經註疏》的孔穎達的《周易正義》為主。他還長年訂閱《周易研究》,這個期刊對他學“易”影響很大。身患重疾的他常感時間不多了,必須抓緊學習。即使在一次重病垂危時,一連被搶救了七個晝夜的楊淦植,在他混沌的下意識里,依然掙扎着體悟一些《周易》里的修身養性之道,就這樣居然死裡逃生。出院之後,《周易》更成了他的賢師益友,一生遭遇的坎坷和老年生活的隱憂都因為鑽進《周易》而得到忘卻與解脫,重又撿回一條命的楊淦植心態漸漸振作和充實起來。

    楊淦植說,我學“易”的目的,在於追求《周易》的卦象所體現的最初始、最根本的義理,今人談“易”學,當然可以各說各理,但最根本的依據,還應該是《周易》的本意,特別是《周易》的卦象。正如《周易》自己說的——“易者,象也”,《周易》就是一本關於卦象的書,其所有文辭的依據都是卦象。因此,學“易”,重在像郭沫若認甲骨文那樣去解讀卦象,這是我力求突破的一點。正是從《周易》的卦象出發,我想給《周易》一個明確的解說,明確不一定就正確,但至少也不含混敷衍或穿鑿附會。通過解說,我想剝開《周易》卦象之書的外殼,露出其哲理的內核,唯有哲理,才足以“彌綸天地之道”。幾千年來,《周易》傳道不息,就足以證明它是一部經世致用之作,它不是以卦象來宣傳迷信,而是宣傳破除迷信,它始終以無上的聖潔與極度的虔誠教化天下,開導人生。為此,我在儘力縮短《周易》這部上古典籍與現代思想、生活以至現代哲學之間的距離,讓人們更親切地體會它,然後,人們再運用《周易》的卦象去占卜,去預測,無疑都能就如何看事與做人,怎樣總結過去與推斷未來等等問題找出原則性的答案。那麼,《周易》也就因此而具有更為可貴的實踐價值,“以濟民行”,它就可以用來藉助指導人們的言行作為。所以,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先生是聖人,我是愚民,但我如果早讀《周易》,也許一生錯得少些。唐代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我是黎庶,素無非分之想,但我也深深體會到,。

    楊淦植學“易”的方法,是把卦象放在《周易》最根本最首要的位置上。他認為,卦象是客觀實在物事的投影,是《周易》的基礎。《周易》所有的文辭,特別是卦爻辭中意義比較具體、有形可像的實詞,都是從卦爻象中來的,也就是說,卦爻辭中的字詞,都能從卦爻象中找到出處。正因為如此,他在解說卦爻辭的字詞時,就絕不加入任何自我臆造,完全只從卦爻象的象、數出發,引出字詞,再從字詞中順乎事理地推出體現普遍規律的義理。這樣強調卦爻辭的字、詞與卦爻象的象、數符契吻合,就正是為了驗證卦爻辭的客觀實在性。只有從反映客觀實在的卦爻辭中推導出來的結論才是真實可靠的。那麼,從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象、卦爻辭中推導的結論,當然就能綱舉目張地顯示出關於客觀實在物事普遍規律的理論體系。楊淦植認為這個圖文並茂的體系,無限煥發著中國古典哲學的光芒。“一部《周易》,就是先掛出一套投影客觀實在物事的易卦圖像,然後對這套挂圖從象、數、理三者融通的角度進行解說。抓住了這一點,凡會看圖識字的人,都能讀懂《周易》”——楊淦植如此突出地強調《周易》卦爻的象、數,卻並不自認為是象數派,他只想以卦爻的象、數為手段,達到推出義理的目的,他十五年面壁寒窗的心得是:易學的象、數、義理從來就是融為有機整體的。

    圍繞上述學“易”的目的與方法,楊淦植邊讀邊寫心得,在體例上,就先從客觀實在的投影引出卦象,這是第一章節。接着,用七個章節簡介關於卦象的一般常識,特別是卦象的程式規範。他以這八個章節作為往下六十四別卦解讀的鋪墊。解卦是重點。每一卦,都先分析卦象,用來印證卦辭,進而以卦辭確定全卦的中心議題,作為六爻爻辭的總綱。再往下逐一解說爻象,從爻象中引出爻辭,再就爻辭發表議論。在表述形式上,卦辭議題和爻辭議論,大多取用於中國古典哲學的範疇及其語言。

    楊淦植先生認為,他有着與年紀並不相稱地莽撞,儘管有時候寫作時是戰戰兢兢的,但還是決心把它印出來與大家交流,也算作是對自己遲讀《周易》的一個補償!在《周易宗義》的內頁里,是楊淦植先生自己寫的遒勁有力的“周易宗義”四個大字,綜觀全書乾淨利落、條理清晰的筆觸,躍然紙上的一切都很難讓人把它們和眼前的這位淳樸憨厚一如從田間壠上走來的鄉村老翁聯繫起來。坐在北京大學古色古香的治貝子園,身邊圍攏着一眾北大的知名教授,老人用重重的鄉音連聲說:“今天能有機會來到這裡,說明我的晚景還可以的!”他說這句話的時候,陽光從院落的枝椏中毫不吝惜地揮灑進整個房間,滿堂斑駁的暖意照耀着這個小雪節氣的午後,這位民間學者的笑容一如孩童般天真歡暢!  紅娟    來源:中華讀書報

來源網站: 中國風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