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名為《烈火》的抗戰題材電視劇自開拍至今就受到了各界廣泛關注。由“英雄專業戶”於震首次自導自演,是該劇的亮點之一,而該劇出品人張香永稱該劇還有不少特別之處,“最大的亮點在於細節打造,嚴把每個細節關讓劇組對這部抗日大作充滿信心。打鬥場面的真實激烈、人物性格塑造上的細膩豐滿,甚至連角色的起名都花費了主創人員不少精力。老大‘安瀾’、老二‘洪濤’、老三‘克洋’、老四‘靜波’,各個都是寓意深刻。”


 

“老洋人”作為四個兄弟的父親,年輕時也和他們一樣投身革命之中。於是一心想把自己的期望和心愿用名字的方式傳承給兒子,就如新中國成立後父母給孩子取名很多都跟國家有關,如“建國”、“建軍”、“衛紅”……劇中這四個兄弟分別以“安瀾”、“洪濤”、“克洋”、“靜波”為名,從中不難看出,“老洋人”對於兒子們的期望真是各有不同。

老大“安瀾”,性格過去懦弱膽小,但多年背井離鄉的生活把他變成了勇敢沉穩的革命英雄“烈火”。率領地下游擊隊在敵占區與敵人激烈周旋,掀起了江漢地區熊熊的抗日火焰,更在抗日軍民心中成為了一種精神信仰。巧合的是,同名“安瀾”,並被周總理稱為“黃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抗日名將戴安瀾也是這麼一位受人敬仰的抗日英雄。而英雄般的“安瀾”在劇中也對抗戰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作用堪比這位一代名將。

老二“洪濤”,重情重義,性格又桀驁不馴,加之還被誤認為是害死大嫂的兇手而入獄。更加深了家人對他的誤解,對其恨之入骨。取名“洪濤”,字面意思即洪流波濤,不難看出,老父親在四個孩子里對他有着一份特別的期待,希望將來這個兒子能有一番大作為。同樣,“洪濤”二字也有氣勢磅礴之感,雖然難以駕馭卻有勇往直前的力量。而洪濤之後的所作所為也的確沒有辜負這個名字肩負的殷切期望,接過“安瀾”的槍,繼續率領游擊隊,在敵後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

老三“克洋”,投靠偽軍,看似陰險狡猾不斷殺害同胞,實則也是一個愛國青年,也曾投身革命至死不渝。且在聽取了“烈火”的計劃后毫不猶豫地加入到了抗日的隊伍中。若不是最後因為愛情喪失理智,走上迷途,克洋完全可能成為敵後抗日的一份中堅力量。但從“克洋”二字我們也能讀出這個角色身上的那份野心,“克”即“征服”,想要征服一片海洋,他的慾望就要夠大。而這也恰恰是其最後滅亡的原因——一股無法控制的野心和慾望。

老四“靜波”,年齡最小,也最被大家疼愛,性格也最為溫和,整天喜歡跟在洪濤後面到處跑。而作為家裡唯一一個上學的孩子,“靜波”二字也告訴了我們“老洋人”希望兒子平安一生以及對和平生活的美好心愿。

名如其人,取名有義,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導演於震在談到劇中角色的名字時就表示:“不同的時代背景,造就了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期望,但總的說來,都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在中國,家長給孩子取名是大事,馬虎不得,名字往往代表了父母對孩子最真摯的祝願和期望,不論是‘建國’還是‘建軍’,‘洪濤’還是‘克洋’,都代表了父母純樸的愛和時代特色。我們給他們這四個名字,一是很符合當時的時代特點;二來也是對人物角色性格的最好詮釋。”(JH)

來源網站: 中國風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