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論中國姓氏的時候,常常聽到“張王李趙遍地劉”這句話,張姓位列諸姓之首。
據資料顯示,截止到2008年底,全世界的張姓人口約為9000萬,略少於李姓和王姓,是當今中國第三大姓。
張姓名人不勝枚舉:
張良:西漢謀臣,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騫:西漢外交家,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張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他提出"渾天說",繪製星象圖,發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尊為“醫聖”。
張遂:唐朝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測齣子午線的人。
張旭:唐代大書法家,其書法逸勢奇絕,連綿迴繞,人稱"草聖"。
張景岳:明朝中醫理論家,他闡發了醫易相通的中醫理論,對中醫理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
張是個象形字,像一個張弓欲射之人。
張,由弓和長左右相合而成,張姓人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一般說成“弓長張”。從文字學上來看,“弓”對於“張”字是處於核心地位的。
在金文及石刻文中發現了很多張字的不同寫法。這些張字雖然寫法各異,但卻有一個基本的特點,就是與弓、矢、長,尤其是與弓分不開,可以說沒有弓就沒有張。
從字形的演變來看,張最早是弓與矢的聯合體。弓矢是自然而然聯用的,最後則穩定為長弓的聯合體。長弓表示這弓比一般的弓還要厲害,更有威力。
據考,張姓的來源有以下幾種說法:
1、出自黃帝之後揮。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
即黃帝的孫子揮,發明了重要武器弓,他的後人以遂張為姓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后,除部
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着三國遷都而遷移。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
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
據《三國志•魏志》所載,三國時,曹魏名將張遼,改聶姓為張姓。另有韓、姬等姓人士和鮮卑、匈
奴、契丹等眾多少數民族改姓張姓。
張氏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漢族,但在多次民族大融合中也有不少人融入少數民族。移居海外的張氏,現主要分佈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美、英、
法、澳大利亞、巴拿馬等國家和香港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