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一個深秋幽靜的夜晚,天空晴朗無雲,一輪明月使萬物披上銀光素裹。秋風吹來陣陣涼意,畢竟已是秋意十分,讓人感到一絲涼爽和愜意……

書房寬大的寫字檯上,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把香氣瀰漫整個書房的各個角落。此刻我正在書房的筆記本電腦前,深思着“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含義。好長時間以來,這句話不時會展現在我的腦海里,使我深深的去思索其真正的字義和內涵。

當我把這句話敲入到在線詞典上時,出現這樣的描述:

 

詞目:樹欲靜而風不止

發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釋義:樹想要靜下來,風卻不停地刮著。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現也比喻階級鬥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直面的意思已經說的很清楚:“樹想要靜下來,風卻不停地刮著。”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可問題來了:“現也比喻階級鬥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看來這裡的解釋已經遠遠過時了,把階級鬥爭那個年代的比喻作為現在的註解顯然不能滿足我的慾望。

而它出處卻十分明了:·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在“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後面,還緊跟着一句“子欲養而親不待也”。更加深我欲知的渴望……

為此我又將此句話鍵入百度引擎時,出現了很多相關的信息,我打開其中一個,是這樣講的:

 

最佳答案:

·韓嬰《韓詩外傳》『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
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裡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床,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解釋 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唐˙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僕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十七出: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或作樹欲靜而風不寧、樹欲息而風不停。

 

再詳細不過的解釋,讓我從中體會到一種可能是無奈又可能是無法抗拒的感覺,有句話說的好,忠孝不可雙全。我在知天命的時候回顧往事,常常會想到這句至理明言而感慨萬分。

一個人從他一出生到這個世界后,就會面臨一個共同關心的問題,不管他是否願意承認或不承認,他都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去想、去關心、去探索自己的“命運”。

什麼是命運,漢代楊雄說:命者,天之命也,非人為也。《辭海》里的解釋是:指吉凶禍福,壽夭貴賤等,即人對之以為無可奈何的一種必然性。
而命理學研究的命運是指特殊的個體——(自我)。在其生存的某一時刻面臨的生物磁場(包括內場與外場)對其的作用。其中有硬件(如生活的環境、服務的單位、掌握的權力、使用的財力等等狀況),也包括軟件(自我個性、愛好、對待特質、權力、財富的心態等等)。
其研究命運的目的不是宿命論,而是趨吉避凶有序進取。當外場(大運,流年)適應內場(命理原局)的時候,也就是社會外因有利於自身內因發展的時候,我們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奮發圖強、大膽地干、而且要拚命多干。但相反地,當外場不利於內場,生物磁場對內場不利時,我們卻要加避、靜守,甚至要自我封閉以避災。
香港著名的命理學家朱鵲橋老先生,在他七十三歲時感慨的說:我十五歲時,父親親自傳授八字命理,由於年少與對世事的無知,只能學到一些運算的方法,無法把命理與哲學掛鈎,總認為八字命理是一種迷信的術數,接受不來。所以,我年輕的時候,只管會算,但仍然不肯相信命運。我認為做人嘛,怎能未經努力奮鬥,就無端端的認命呢?……直到退休之後,人閑下來了,心境寧靜下來了,回首前塵,看看自己走過的那一段漫長而坎坷的道路,竟然與先父批下來的命理非常吻合,於是突然開了心竅——八字命理實在是一種哲學。

小民的我不敢與大師相提並論,但在二十多年來的研易生涯中,也的確遇到不少令人讚歎和驚訝的故事,在深感祖國的精髓——周易神奇之時,更感它的預知性和準確性。

在今後的篇幅里,我將奉獻給各位許多真實而又驚奇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