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學同樣是我華夏燦爛的文化長河中的一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奇芭,名字不僅代表着一個生命的實體,更是人一生的符號標誌,古有云:“名不正則言 不順、名可名,非常名、名者命也……”,因此,一個吉祥的名字將對人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人生當中一筆無形的財富。

    通過資料顯示,從古至今,上至達官貴族、國家元首、下至黎民百姓、文人墨客,他們那些為後代人們所熟知的名字並非原名,而是經過後來改的,而且改名之前也 並非一帆風順,萬事如意……,而是改名之後才有的事業上的飛黃騰達,以至在歷史的長河中永垂不朽,成為千代萬世敬仰的楷模。

    我們敬愛的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的一生就曾用過毛澤東、毛三石、澤東、潤之、楊子任、李得勝等10多個名字。

    我國著名的書畫家齊白石老先生,出生在湖南湘潭縣白石鋪的一個農民家裡,父母為之取名齊純芝,27歲時特拜鄰鄉的書畫家胡沁園為老師,當時胡沁園老師為了 考察一下他是否具有學習繪畫的天份,特出了一個 “飛來佳禽對語”的畫題,讓其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天資聰慧的齊純芝略加構思:“一個英俊的少年面向敞開的窗口,窗外是一對展翅歸來的燕子……”一幅清新 的畫面展現在胡老師面前,於是正式收他為學生。

    在當時的老規矩是每幅畫的落款都必須有別號才行,胡老師無意間發現其弟子齊純芝所屬的是本名,並無別號,此時的純芝已心領神會,恭恭敬敬的對老師說:“學 生無別號,請老師給取一個吧!”胡沁園想了想說:在離你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有個驛站叫白石鋪,雖無名山大川,可田園風光也是十分美麗的,你就叫“白石山人” 吧!但四個字的別號寫起來顯得太繁瑣,常常只寫“白石”二字,通過胡沁園老師的細心指導及本人的刻苦用功,最終“齊白石”之名隨着其作品成了名播海內外的 響亮的名字。

    宋氏三姐妹分別為孔祥熙的夫人宋靄齡原名宋愛琳;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原名宋慶琳;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原名宋美琳;在1904年的春天,大姐宋愛琳陪同父親去拜 訪當時97歲高齡的沈毓桂老人時,沈老當時問她的名字時,答曰:“宋愛琳”,於時沈老微笑說:“愛琳是洋人的名字,我們是中國人應該有中國式的名字”,其 父宋耀如頗以為然,請他為女兒另外取個名字,沈老認為女性的名字應該文雅些,於是便將“愛”改為“靄”,“琳”改為“齡”,從此,宋愛琳便改名為“宋靄 齡”,隨着大姐名字的更改,妹妹的名字也隨之改成“宋慶齡”和“宋美齡”。

    賀龍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出生在湖南,按賀氏族譜,賀龍為“文”字輩,因此父母為其取名為“賀文常”字“雲卿”, 因為小時候有一次和小朋友玩“打仗”的遊戲時,不小心掉到河裡被水沖走好幾里遠后被人救起,大家都說這孩子命真長,以後父母便呼之“長長”或“常常”,后 來父輩們認為這些名字不足以表達他們所寄託的期望,於是議論重新起個響亮而有深意的名字,他的叔父賀士奎是個教書先生,是家裡的文化人,說:“雲卿、文 常,取其中雲長二字演義下去的話,雲中長者當然為龍莫屬了,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身藏形,升者飛躍宇宙之間……龍能乘時變化,猶如 人得志而縱橫四海……經過一翻討論之後,最後決定改名為:賀龍,又因為賀龍在青年時期就留了鬍鬚,家鄉的人們就親切的稱為“鬍子”或“賀鬍子”……還有一 首民歌大意是:“大地烏雲掩太陽,一朝消散又見光,忽聞各處人喧鬧,鬍子果然轉故鄉……”。

    又如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家劉天華,江蘇人士,21歲時與賢慧善良、勤勞儉樸的農村姑娘殷氏結婚,雖然其妻不識字,但卻十分聰慧,劉天華每天都教她識字,轉 眼三年過去,殷氏也可以讀書寫字了,同時劉天華還給她起了個名字叫“殷尚真”,取高尚純真之意。

    後來,劉天華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家裡來的客人大多是社會名流和有知識的人,劉夫人總是不好意思出來接待,每逢此時,劉天華總是把夫人請出來,一起 陪同客人吃飯、聊天;還有一次,劉教授帶夫人去看一位女畫家的畫展之時,劉夫人感慨的對劉天華說:“你是教授,你的夫人應該是有學問的人才配得上你呀”。 劉天華卻情深意長地說:“學點東西是很容易的事,可是像你這樣善良又賢慧的人卻不是那麼容易就找到的啊……!”

    再如我國老一輩的著名電影演員、表演藝術家田華女士,其原名劉天花,田華之名是在12歲那年參加八路軍后,在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當上了一名文藝兵,因為當時 劇社的大多數人都是單名,因此劇社領導為她將名字改成為“田華”,是去掉姓,取的是“天花”的諧音,1950年,田華在原抗敵劇社副社長、後任北京電影制 片廠廠長汪洋的推薦下一舉成功的塑造了《白毛女》中倍受壓迫的喜兒形象,1951年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文化部授予的一枚金質獎章;繼《白毛女》之後,田華 還在《花好月圓》、《黨的女兒》、《風暴》等影片中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印象深刻、旗幟鮮明的藝術形象,“田華”之名也隨之響徹海內外……

    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牛得草,之前曾經叫牛俊國,其因丑角的藝術形象別具特色,吸引了大多數戲迷,其中一位名叫李春芳的老人,每當看完戲后總是要跑到後台 找牛俊國聊天,久而久之,兩人成了無所不談的忘年交,有一次,李老對牛俊國說,你丑角演得很好,只可惜名字不太適合,也不好記,別的演員都有藝名,而且起 名要因姓而宜,姓候的有叫候得山的,認為猴子得了山才可以攀登;姓於的叫於得水,魚兒得到水才可以暢遊……,你本姓牛,為何不叫“牛得草”呢,牛兒得到 草,方能負重遠行,韌力無窮啊!牛俊國聽后高興的說:“好,就叫牛得草!同是李老還為牛得草取字“料足”,別號為“飲水”,草、料、水俱全,“牛得草”之 名不但好記,而且與他的丑角的身份很合拍,從此,牛得草奮蹄耕耘,名字也隨之叫紅了中原大地的每個角落……

來源網站: 董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