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席美編 劉一飛畫
趙國慶、王國慶、李國慶……從9月11日起,本報“我的名字叫國慶”開始面向社會徵集。每天,都有不少“國慶”撥打熱線4100000,和我們分享名字背後的故事和成長經歷。在講述和傾聽中,我們和“國慶們”共同回憶着時代的變遷、回味不變的愛國激情。
徵集開始前,記者在省公安廳查詢系統中輸入“李國慶”,跳出了1700個選項,也就是說,僅雲南省就可能有數萬叫“國慶”的同名兄弟姐妹。查詢的另一個結果是,我省姓國名慶的也有50多人。每個時代的名字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記憶,每個故事背後都折射出時代的烙印和變遷。徵集活動開始后,記者針對“國慶雲集”現象採訪了昆明市社科院院長龍東林、昆明理工大學教授易川鑿,以期梳理國人起名的時代特徵和背後含義。
過去:名字承載了政治意義
國慶、援朝、躍進、建國、超英、振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這些極具特色的名字曾令人感到自豪,名字已不單純地是一種代號,還承載了父輩的願望、甚至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昆明市社科院院長龍東林認為,不同時期國人名字的變化,折射出新中國成立60年的社會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價值追求的提升。
據介紹,60年前,隨着新中國的成立,為了紀念人民翻身得解放,許多人給孩子起名中大多有“國”、“軍”等字,女性大多是“菊”、“花”、“翠”。人們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充滿信心,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名字應運而生,名字以國慶、建國、勝利、振華、建新等居多。據相關資料顯示,高峰時全國名叫“建國”的人有95萬之多,名叫“國慶”的人達40多萬名,其中許多人是10月1日出生的。
上世紀50年代以後,隨着朝鮮戰爭、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建設等大事件對起名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人們紛紛將自己的孩子起名為躍進、衛國、衛民等名字,充滿建設新國家熱情的名字大為流行。在大躍進時期,起名“躍進”的不勝枚舉,僅以李躍進為例,一個小地方就能找出一大把。
在“文革”初期和“文革”結束后,成為我國兩次改名高潮。國家語言委員會在1984年進行的175000個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統計,取名用“紅”字的,新中國成立前在人名用字中排列第164位,解放後上升到第45位,“文革”中則升到第一位,“文革”后又下降到第六位。人名用字中的“軍”字,在解放前排在第253位,解放後上升到第41位,“文革”中上升到第3位,“文革”后又下降到第7位。
上世紀70年代,“富起來”是當時每一個人的願望,於是那時起名帶“富”的字就多了起來,什麼多福、天壽、來財等。曾經有一家四兄弟,分別叫“有財、有福、有富、有寶”。1977年至1983年改革開放時期,繁複歸於簡練,“單名”引發重名高潮。當時社會進入新的發展期,“單名風”也隨之盛行,出現了大量的“李剛、張勇、王軍、王勇、張偉、劉偉 ”等名字,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大眾一心追求“簡單”、“寧靜”、“樸實無華”的生活。
現在:起名更講究意境構思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感性的名字漸漸流行起來。與意義相比,父母更喜歡好發音、聽起來順耳的名字。如果名字中有“偉”、“娜”、“麗”等字的話,很可能就是上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在上世紀90年代,名字更是千姿百態,名字中多有“雨”、“晨”、“宇”、“飛”等字陸續登場。
如今孩子的名字,醒目、大膽、富有創意,風雅味十足。涵、子、博、雨、欣、軒、佳、思、琪、浩、昊、嘉等聽起來很風雅的名字越來越多,佔據較大比例。許多80后獨生子女為孩子起名更是追求文化元素和時代特徵。有關人員稱,現在孩子的重名率極低,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起獨具特色意義深遠的名字,還有起4個字的名字也逐漸多了起來。
另外,“五格剖象”論開始逐漸影響越來越多的父母起名觀念,許多人起名字都會參考“五格剖象”的測算結果,以求“家宅平安”和“大吉大利”。因為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姓氏一般大都沿襲父姓或母姓,所以一個名字蘊含的所謂“凶吉禍福”主要和後面的字有關。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易川鑿認為,現在的人們在起名時,更加講究意境的構思,既不偏重於時代,也不偏重某個地區和某種職業,開始更多地傾注於個人的感情和關懷,文化底蘊更加豐富了。龍東林說,時代在變化,中國已由當初追趕現代化的形態及發展模式、進入到現代化的進行時。而隨着全球化的到來,人們在文化、價值、觀念上呈現出多元化,起名文化也更加豐富多彩。國人名字的變化,反映見證了國家的崛起、民族的復興。 本報記者 王 磊(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