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以事實為基礎的,而邏輯和信仰則放在較弱的地位,因而科學的統一性強。

宗教則以信仰為主,事實並不重要,所以宗教的統一性也較弱。宗教、科學的不同點如下表:

 

 

根源

事實

邏輯

信仰

統一性

宗教

科學

定律

 

現在我們來看看風水學夠不夠科學的條件。

首先,科學根源於定律,而風水學源於“宇宙螺旋場交應”,並且根據大量事實總結了有利於人類居住的規律和定律,諸如“山環水抱必有氣”、“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河右為吉,河左為凶

、“曲則有情”等地面的規律;還有“天干”、“地支”“三元運氣”等天體運行規律;有易於接受宇宙之氣——微波的各種形態的建築設施;有體現生物鐘的規律的“三元卦命”;有已被科學證實的重要堪輿理論;易經八卦等等……

如果是科學,事實性應該很強。風水學決不是理論說教,而是有世界名勝、中國六大古都、古今中外名人故居等大量事實為依據,可驗證。

如果是科學,信仰應該較弱。風水學雖然與道學有關,在延用的名詞術語方面尚有宗教色彩,但這是歷史的原因。風水學的吉凶是宇宙能量與環境和住房相互作用,與人相互影響的客觀結果,與宗教信仰沒有必然聯繫。

風水學中的“天人感應”,“同氣相求”的定論,則較其他科學學科關於宇宙同一認識最早的,也是最精闢的,而“全息論”、“分形學”直到當代才認識到。

當今,風水學受到世界各國重視。它的應用有力地說明風水學所具有的統一性。可見,風水學是曾被埋沒了多年的應用科學。可喜的是,在科學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全息論、生物鐘、微波技術等新學科層出不窮,這就有助於我們逐漸揭去風水學那神秘的面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還其本來的主體面目。

2、最新的微波技術可與古老的風水理論對號入座

微波技術,風水學,談不上誰仿誰,或是誰啟發了誰。如果說,“英雄所見略同”則是不過分的。因為它們可以對號入座:風水學中“山環水抱必有氣”的山環水抱,尤其是“山環”,相當於微波技術中的鐵鍋狀的微波天線。

風水學的馬路、氣口、通道,相當於微波技術的“波導管”。

風水學的宅院、房子,相當於微波技術中的“諧振腔”。

風水學中的門前障礙物及化解法,相當於微波技術產生的“駐波”及“匹配元件”。

風水學中風對氣的影響,相當與微波技術對流層對微波的影響。

這種古今不謀而合的事,並不奇怪。例如國外測試人體場時,發現在人體的“電磁聚焦點”與東方中醫經絡的 “穴位”十分相符。這是歷史的必然,是東西文化融合的必然。

3、微波天線對氣場優選的貢獻

、風水之氣--微波

《控制論》的作者N·維納曾預言:“在科學發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穫的領域是各種已經建立起來的部門之間的被忽視的無人區”。這個無人區指的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所謂“邊緣科學”,即已知學科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也許是遠親結婚,甚至可能是風馬牛不相及。然而,維納的預見已被近幾十年許多科技成就所證實。

這裡論述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神秘的“氣”與當代最新的微波技術的結合。

為何“氣”?前面“氣本質”中已經做出了回答:是超微粒子、是場、是波。但具體到風水學中的氣是什麼?這就好似我們要從人群中找出具體的張三李四來。

中醫講氣,道家講玄、道,儒家講浩然之氣,已經幾千年了。今天練氣功,論堪輿還是講這個氣,被練氣功、修內丹者視為經典的老子《道德經》把“氣”稱為“道”,而且有具體描寫,說它資格很老,“無名”,生在“天地之始”。如果一定要起這個名字,就叫他“萬物之母”。說當你練功時,就可以“以觀其妙”,而且這種所謂“玄”,“玄之又玄”,乃是“眾妙之門”。

這個懸案放置了幾千年以後,科學發展到了今天,人們才可能對宇宙的創生進行探索,弄清中國古代聖賢所說的“萬物之母”、“天地之始”到底是什麼樣子,對“氣”也就是好下定義了。

 

197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發給了美國兩位射電天文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為什麼?請看瑞典科學院的頌獎決定中是怎麼樣評價的: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的發現,是一項帶有根本意義的發現,它使我們能獲得很久以前,在宇宙創生時期所發生的宇宙過程的信息。”

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發現的過程。1964年,他們在新澤西洲架設衛星通訊天線時,收到了來自天頂的3.5K(K是絕對的溫度,273K=攝氏零度)的干擾信號(因溫度越高,電子運動越劇烈,干擾信號也大。所以絕對溫度表示干擾信息號的大小)。

他們的天線不是我們常見的桿狀無線電天線,而是微波用的喇叭天線,外形頗似昂首朝天的一口大鐵鍋,這種大鐵鍋我們在地面衛星通訊站或在高樓頂部以及軍隊的雷達基本都可以見到。來自天頂的3.5K干擾信號使兩位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們反覆檢查確信不是天線本身的故障后,於是利用整整一年的時間,把大鐵鍋分別按季節朝向四面八方,這個干擾信號依然如故,這說明干擾信號既然不隨季節和方向而改變,那麼它不是太陽系造成的,當然也不是太陽系某個星球發來的,而是瀰漫於整個宇宙太空的輻射,叫做“背景輻射”。即4080兆赫上的微波。後來人們把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的發現譽為“開啟探討宇宙整體生物演化的大門”。

那麼,這種產生於“天地之始”,不愧為“萬物之母”,瀰漫於宇宙太空的微波到底是什麼呢?

微波是電磁波家族中的一員,最年輕。它和光的頻段毗鄰,按波長它是光的“哥哥”。它們是這樣排隊的:

X

Y

 

微波很有“個性”,被專家們譽為“黃金區”。顧名思義,“微波”是波長極短(也就是頻率很高)的電磁波,量變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形成自己的風格特徵。

首先,微波類似光波特徵。眾所周知,光波在空間是直線傳播的,所以微波也在空間直線傳播,遇到障礙物時則傳播受阻。

光波遇到鏡子會發生折射,微波也是這樣,就像利用太陽能聚焦製成的“太陽灶”那樣,微波也可以通過拋物面反射而聚集用於接收或者照射。這種拋物面反射鏡的外形就像一個巨大的鐵鍋,由於微波天線的尺寸與波長有關,一般大鐵鍋都做成直徑幾米左右,這是工藝製造容易實現的。如果無線電的中、短波也要“趕時髦”,配個大鐵鍋天線,那它的尺寸將大到難以製造的程度。

其次《微波還有穿透“電離層”的投射特性。電離層是位於大氣層的稀薄空氣,被太陽和宇宙射線的作用發生電離而形成的。它對無線電通訊的電磁波產生折射,但卻擋不住微波,微波可以“天馬行空,獨往獨來”。

第三,是寬頻帶特性,它是短波頻帶的一萬倍。就是說,它的信息容量很大。

第四,抗低頻干擾的能力。能將雨天的雷電雨暴和晴日的星辰電磁干擾拒之門外。

其實,到了近代的明、清時代,由於發起洋務運動,興科學、辦學堂的影響,少數對易經八卦研究有素者,對“”氣與科學的聯繫,就已提出了大膽的設想。

我們在“氣本質”中曾經談到,清末明初的杭辛齋在《讀易雜誌》中提出,《周易》上言光言氣,都不是泛指光明和氣象,皆與物理上所說的光與氣有關.物理講的光當然指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還有兩端的“紅外”、“紫外”。所以杭氏接著說,“光分兩種,一種可見,一種不可見,X光即不可見之光,或稱射線”。杭氏指物理之氣非氣象之氣,即非大氣之氣,當指“電氣”了,電之氣,無非是指電場、磁場那些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物理研究表明,有電則有電場,有磁則生磁場,所以電、磁和場是一家。“場動生波”,所以電磁場和電磁波是統一的,而光是可見的電磁波,微波是見不到的光!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宇宙創生時就充滿了太空的那種微波輻射,當然就是光,看不見的光。它誕生在天地之始,它有能量,故名萬物之母。我們不妨可以認為,光中有氣氣中有光,光氣一體,氣是看不見的光,光是看得見的氣。所以,由於受到歷史的局限,杭氏認為“光為氣始”以及同《易經》上說的“光盛生氣”的觀點是不妥當的。事實上,光氣是一回事。總之,本質是同一事物,名稱各異而已。如果沒有射電天文學家的新發現,我們今天認識氣的本質還將停留在籠統的光的範疇,而不會抓住氣家族的一個成員——微波,也只停留在僅僅是對太陽的歌功頌德。

事實上,在諸多方面,氣與微波是不謀而合的。

風水學和氣功都以氣為核心。近年來,對氣功之外氣檢測發現有:受低頻調製的遠紅外線,8毫米的微波,靜電富集微粒子留等。

在醫療上,它們是並駕齊驅的,微波可以引起某些生理效應,易被人體吸收。微波可以用於診斷也可以治療,然而氣功有素者也可以用氣探測疾病和發放外氣治療疾病。

在輕工業上,微波可以使酒去掉辛辣味而使酒老熟。氣功外氣也可以使酒的濃度變低變得更加爽口。

在農業上,微波可以提高種子發芽率,而氣功有素者發放外氣也可以做到。湖南農學院的試驗可以表明,每隔幾天發功30分鐘,可使魔芋種子的休眠期縮短60天,出苗期提早40天。

近年來,微波已進入了家庭,“微波爐”成了時髦的用具。總之,一個是無生命之微波,一個是人體之迷,其實是一個本原。正如古人認為“天人相應”,道家說,人體是一個“小宇宙”。

、“拿來主義”——大鐵鍋當微波天線

我們把微波天線稱為“大鐵鍋”,這不僅是形容,竟也是事實,做飯的鐵鍋果真具有“第二職業”,當做微波天線。

中國人一日三餐離不開的炒菜做飯用的黑鐵鍋,上個世紀被日本的科研人員引進大雅之堂!他們在大、中、小不同口徑的清晰圖像,其效果不亞於索尼牌微波天線。可以想像,一旦這種廉價天線上市,全國將會直呼其名大鐵鍋了,像當年稱收音機為“戲匣子”、“話匣子”那樣。

這不禁使人聯想到“山石之鍋”——盆地(成都)為什麼富庶的奧秘,難道不是較好地吸收宇宙微波的緣故嗎?所謂氣場寶地,不無道理!

ƒ科學試驗證明,植物固有微波天線

像所有自然科學一樣,專門研究天文(所謂堪)和地理(所謂輿)的堪輿學同樣也產生了許多定理、定律、公式。這是前人一代代經驗積累的總結。其中“山環水抱必有氣”、“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就是重要定律

,而且是在優選住址時首當其衝的重要規律。

這已被古今中外的都市鄉鎮選址和名人故居所 證實,無可爭辯。

 

因為氣的特點是“遇風敗散,遇水則止”,所以山環水抱可以保存、收攏宇宙之氣。這樣的解釋和理解只是相互的,如欲登科學大雅之堂,就得把氣升華為微波的層次來理解。前面說過微波近似光波,在空間沿直線傳播,當照到物體或人體時,也具有光波的反射、透射、和繞射等表現。像微波或雷達一樣,地球上的動植物也要較多接收宇宙之氣,也得具備一個微波天線,一個鐵鍋狀,喇叭狀的天線。當然,達不到大鐵鍋或喇叭那樣完美程度,但只要有一定的弧度,一定一半狀,也將就了。

人類選擇好的氣場——山環水抱,或許也是一種不自覺的“仿生”。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番生機盎然的大自然,就會發現形形色色的植物也都長有接收微波的天線。

先看植物的葉片,大多數是勺形,往往還向上翹,而且它們真箇植株構成一個面向太空的環狀。。蓮花之王——王蓮的葉子狀如大澡盆,是個完整無缺的綠色微波天線。

再看花朵,它們大多是由湯勺狀的花瓣拼成喇叭狀,有的甚至乾脆就是一個完整的喇叭狀,牽牛花最典型,“喇叭花”由此而得名。眾所周知,植物的葉子和花朵的功能是光合作用。但若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宇宙觀點來看,它們之所以不是扁平的而是勺狀的,則是為了接收更多的宇宙之氣——微波。這一方面,恰恰是植物學的空白。

試驗證明,植物本來就具備微波天線。

1986年,(我家住農村山區,電視信號差)當看到1964年國外科學家測到宇宙背景輻射是微波的消息后,又看到植物的葉子、樹冠的形狀頗似微波天線,於是我將樓外的大樹、室內的盆景用導線引入電視天線插口,果然不出所料,圖像比用室內天線清楚多了。(我媽直誇我聰明)由於植物的葉子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必像室內的拉杆天線那樣轉來轉去,尋找最佳方向。

無獨有偶,1990年5月科技雜誌上發表一條最新消息,內容是“印度科學家發現香蕉樹不僅可以提供人們香甜可口的香蕉,其樹葉還是絕妙的微波天線。方法是將導線刺入其桿的脈絡(供吸水的管子),另一端再接到電視機上,可得到清晰的圖像。”

④科學試驗證明鳥類就是微波天線

生態平衡的客觀事實已經說明了問題:凡氣場好的地方,不僅人煙稠密,而且也是鳥類喜歡棲身之地。所以鳥類不可能對微波沒有感應。

國外兩位科學家報告說:“微波能引起鳥類一種有趣反應,小雞受到平均每平方厘米50毫瓦的9.29GHZ微波輻射時,即停止活動,併產生側身反應。即靠近輻射源的翅和腿展開,而對側的肢體卻縮起來。鴿和鷗也有類似反應,鴿還有開始飛翔的趨勢”。

兩位科學家還在麻醉條件下拔掉小雞的羽毛,一試驗,上述反應消失。直到12天羽毛再豐后才重現上述反應。顯然,羽毛在感受微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後來,又有兩位科學家繼續研究發現:鳥的羽毛起着微波介質天線作用。認為:羽毛在感受微波場強度方面,可能起着接收器的作用。

什麼是介質天線?通常人們的概念是天線要用金屬導電材料做成,而介質天線則可以是非導體,非金屬的。如羽毛、山石、樹木和建築物等,這將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石頭的“文筆峰”可以接收宇宙微波輻射,以及“天之氣為陽”固有“山地生男”的論斷;“地之氣為陰”固有“澤地生女”的規律。

⑤、人類會建造微波天線

人為萬物之靈。在與動物的區別外在於能創造工具,主動地改造世界。

人無需在自身結構上也長個喇叭狀微波天線,但卻可以做各種姿勢,編造多種功法來採集宇宙之氣,這在練功術語中稱“採氣”,其姿勢大多由肢體或軀幹彎成弧形而面向天空。然而,生命的三分之一是睡眠,光靠練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選擇一個天然的微波接收天線——山環水抱。以投身一個天然的較強場氣,或者以土石建築仿造一個山環。山環,是接收宇宙之氣——微波的介質天線,而“水抱”也大量收集微波。這就是對“山環水抱必有氣”的科學理解。

環形山、喇叭花、勺狀葉、羽毛,乃天生地造的微波天線。從微波的直線傳播特性,從拋物線狀天線,從氣功感氣等方面來看,都無懈可擊。如果不懂氣功,也不懂微波。則很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光的反射需要水銀玻璃,古代則問銅鏡,現代微波天線也是個金屬的“大鐵鍋”。那麼,自然環境中的土石之山、普通之水怎麼能與之相提並論呢?

如果懷疑土石之山、磚瓦之房、江河湖海它們不是鏡子,不會聚光反光,那麼就請舉頭望明月吧,每月的陰曆十五,一輪明月高懸空中,其照度供老大娘月下紡線。月亮與地球都是不會發光的,光源來自於太陽。其實地球也可以反射陽光,如明月當空照,不過,這都隨阿波羅號飛船去登月,方能大飽眼福,看看地球是如何像明月高懸一般。

地氣差,是否應多收天之氣?香港原是石頭島,地氣不算好,但由於受到海的環抱,海之氣彌補了一些。此外,那些林立的高樓大廈,猶如一個個微波天線,又收到了許多天之氣。

建築形成對接收天之氣很有關係。如北京的國際飯店、悉尼的大劇院等,就象一個個微波天線,有的像環形山,有的像盛開的花朵的花瓣。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建築奇觀:福建客家的土圓樓,一般圓樓直徑在50米左右,高三、四層,周圍有百於間房屋,可住幾十戶數百人,宛若一個個古樸的土製微波天線。

⑥、能誘發中舉的“文筆峰”

“文筆峰”是某地高山上人們建造的一座塔,人稱文筆峰。過去實行科舉制選拔人才,那個地方過去年年有人中舉,後來卻連連落選,原來是文筆峰倒塌了。於是集資修塔,結果次年又出了人才。

古人發現,欲出人才,必要有高物,才能接天之氣。如今民間仍懂得蓋房要比別人家高些的道理,哪怕高一塊磚也好。假如比鄰居家的房矮,也可以架起電視天線予以彌補,因為天線能引入宇宙氣場(氣場包括電磁場)

氣,通過氣功外氣測試,已發現有遠紅外、微波等,說明氣的內容包括了電磁波,故可從天線引導而下。

大家知道,氣功可以健身和開發大腦智慧。氣功之氣與宇宙之氣是同一本源。故先得、多得宇宙之氣,自然有助於開發大腦智慧,變得聰明起來。北京的玉泉山塔、杭州的六和塔、延安的寶塔等都具有這種開發智慧的功能。

前面說過,接收微波要靠拋物面天線,也就是外形要像大鐵鍋。那麼,文筆峰相當於直的天線,又如何起作用呢?

原來,由於微波像光一樣直線傳播,遇到障礙物就要被阻擋而反射,所以,城市的高大建築物上,往往安放一個或多個白色大鐵鍋模樣的微波天線。由於高,便避免了微波反射的損失。

微波的遠距離傳輸,需要像田徑場上的接力賽那樣。因為光線不會隨地球的圓弧而拐彎,因此,接力天線就要架得很高,名曰“微波接力天線塔”。該塔或建樓頂,或設山巔。當然,頂端還是要有個鐵鍋形的天線,總之,桿狀與拋物面狀相結合的天線才能神通廣大。

所謂文筆峰,並不是指尖形的山,而是山上修的塔。塔頂的“樓閣”本身就具備了類似鐵鍋的天線作用。至此,我們可以恍然大悟:為什麼先哲們修道要進入深山?我曾體驗過河南少林寺的“達摩洞”,山東嶗山頂上的“張三丰洞”的氣場,這些洞的氣感很強,難怪成就了一代代宗師!

改革開放后,尖形建築初露頭角,大概設計師們懂得了文筆峰的道理吧!

 

⑦微波在人體,絕妙誰知曉

按古人天人感應的道理,人體應是一個小宇宙。宇宙有微波,人體怎能沒有呢?不過,人體微波較弱,但經過氣功鍛煉,就可強化了。我們可以從酒與摩掌和微波的關係,看看微波在人體的客觀存在。

說起飲酒,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英雄海量”

這是形容身體強壯或武術造詣深的人能飲大量的酒而不醉倒。1999年底,我在觀看全國氣功比賽時,發現杭州一位氣功師“變酒”的本領;桌上好端端的放着一杯酒,他的“摩掌”一揮,酒的濃度明顯變淡了,而且濃度越大的酒,對比的感覺就越明顯。此外,他接觸過的糖果味道也更加適口。

茅台酒需要貯存5-8年,才能達到醇香可口的程度,而剛經發酵釀造出來的新酒,總帶有辛辣、甚至苦澀味,很難飲用。能否用人工方法使酒提前熟化、縮短釀造周期呢?

試驗表明,用微波處理新酒,能在一兩分鐘內把新酒的雜味去掉。處理后的新酒,基本上可與自然老熟的酒相媲美。這就是近年突然有了那麼多陳年老(其實是微波處理的新酒)酒上市的奧秘。

微波的頻率極高的電磁波,用於催熟生酒時可使用頻率為915-2.450兆赫的微波。用微波催酒熟的原理在於:微波可迫使水分子與乙醇分子組合,加速其化學反應與物理變化,所以能使酒味變得醇香。

氣功師的“摩掌”和微波都能使促使酒味變化,使新酒老熟,這二者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人體的新陳代謝產生物電、生物磁,因而產生生物磁場,這種場在人安靜、冥想時最強,國外科學家稱之為“人體能場”。近年來,我國氣功科研人員從氣功師手掌中也測到了電磁波的發放,其中有的是低頻調製的遠紅外輻射,“摩掌”之謎就在於遠紅外輻射對酒的化學影響。

微波與遠紅外的波長相毗鄰。當電磁波的波長為1毫米至1米時,就叫做微波,而小於1毫米的一段叫做遠紅外輻射,或叫亞毫米波。

當然,氣功有素者發放的電磁波遠不止遠紅外。最近,有人又從氣功師身上測到了8毫米的微。實際上,對於人體經過特殊訓練而產生的全部電磁波,還有待於測試手段的不斷完善。不過,目前所測到的遠紅外輻射和微波信息就已經能初步解開“摩掌”對酒產生影響的謎團了。

氣功有素者發放的遠紅外、微波信息是低頻化的,即有強弱的調製變化,而酒的自然老熟也是受季節影響的,如果在現行的微波老熟新酒工藝中加進低頻變化的調製,將會產生更好的效果,這將是氣功仿生學在釀酒業上的應用。

近年來,許多高等院校也對氣功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西安交通大學在一位氣功師手掌傻瓜內測到功率為65微瓦的微波;在另一位氣功師手掌上測到功率為46微瓦的微波。

這些例子說明,無論天體,還是人類都與生俱來地具有微波。但源泉在宇宙天體,人體是一個開放系統,每時每刻都在與天體進行能量交換,但更多的是索取。“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句話未免有些鼠目寸光了,還應該靠浩瀚的宇宙。

⑧、氣之微波頻率與皮下經絡默然契合

我們不妨先假定一下,即微波背景輻射4,080兆赫的頻率,肯定對人體氣血運行有利。假定的依據是天人相應理論即今天所稱的全息理論。通俗地說,母親的乳汁無需化驗,必定對嬰兒有益無害。

水可以吸收微波能量,而人體有70%為液體,所以從本亦能較好的吸收微波能量。

微波透入活體組織的深度取決於其頻率。具體說,透入肌體的深度隨頻率增加而減少,即成反比。試驗表明,微波頻率在2-3萬千兆赫時,能量主要被皮膚吸收。頻率在1千-3千兆赫時,結果在表層和深部被吸收;1千兆赫以下被深部組織吸收;150兆赫則穿過人體,浪費掉了。

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微波頻率從高變低,透入人體的部位是:皮膚——表層——深度——穿透。而我們感興趣的則是“皮下組織”,按中醫經絡學說,經絡存在與皮下的筋肉之間,這是人體氣之通路,人體12正經及奇經八脈均在這個層次。

我們現在選一個合適的微波頻率範圍,前面談到,1000希望淺一些,不要到深部,3千兆赫時,可以進入人體表層或深部。希望淺一些,不要到深部,根據頻率與深度成反比規律,就必須使頻率比3千兆赫再大些,似乎4千兆赫比較合適。

宇宙背景輻射的微波頻率是4080兆赫,正好是4千多,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就好像是萬能的造物主專為疏通人體的氣之路——經絡而專門設計的微波頻率!

如今,發現宇宙背景微波輻射的兩位美國科學家,已經榮獲諾貝爾獎了。難道我們不該為發現氣和經絡的中國先哲高歌一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