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鈞( 1943- ),山東鄒平人,現為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周易研究》的創辦人、主編,全國政協第十、十一屆委員。

    劉大鈞教授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易學研究,以弘揚大易文化為己任。《周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被歷代學人推為“五經之首,大道之源”,綿延滋潤中華文化數千年,形成了蔚為大觀的易學文化長河。但在建國后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傳統易學研究遭到了歪曲甚至被迫中斷。為了接續傳統易學之慧命, 劉大鈞教授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率先倡導並開展了傳統象數易學研究,對集兩漢象數易學之大成的虞翻易學有獨到的研究, 1986 年出版了《周易概論》一書,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而重要的影響,先後印行十萬餘冊。當時“文革”余寒猶存,傳統易學研究依然處於冰凍狀態,該書則標舉起傳統易學的大旗,一方面將自漢以來的象數易學納入到現代學術研究的正途,糾正了學術界一直以來對象數易學的錯誤認識;另一方面該書以象數易學為津逮引活了整個傳統易學研究,使建國后一度中斷的傳統易學研究得以恢復。在治《易》路數上,主張在新的歷史文化視野下超越傳統的象數義理兩派之爭,堅持象數義理兼顧,探尋易學的整體學術特色和內涵。可以說《周易概論》一書,在當時以向傳統復歸的方式開易學研究之新風,引領了易學研究的時代潮流。

    王國維先生說:“古來新學問起,大都由於新發見。” 20 世紀易學研究的新發現乃是出土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簡帛易學文獻。隨着這些簡帛易學文獻的公布, 劉大鈞先生又開始了他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互證的易學研究之路,解決了早期易學發展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發表了多篇論文,出版了專著《今、帛、竹書〈周易〉綜考》。例如,卦氣說是兩漢象數易學的理論核心,學界每以為卦氣說始於西漢,而劉大鈞教授通過詳辨歷史文獻,並運用殷墟甲骨文獻資料,證明卦氣說乃先秦古說,其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並由此揭示了古來象數義理合一的理論模式。又如,漢初易學中有周王孫“古義”一說,後世歷代學人皆不知其所指何義,劉大鈞教授運用帛書《易傳》資料,提出漢初易學的“今義”與“古義”說,揭開了《漢書·儒林傳》之《周易》“古義”的神秘面紗。就簡帛易學研究本身, 劉大鈞教授對帛書《周易》的源流、帛書《周易》與今古文問題、帛書《易傳》中的象數易學思想等問題都作出了精到而專一的研究,有力推動了海內外簡帛易學研究的發展。這些研究“目光敏銳,視野廣闊,證據可靠,論證充分,可以說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寫了早期易學史,值得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重視。”(郭沂《〈周易〉今古義的再發現》,載《光明日報》 2006.3.27 )

     劉大鈞教授多年來也一直專註於《周易》古經的文字考辨,其主要又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周易》古經今文、古文的考辨。從經學演變的大視野看,易學有今文經和古文經兩大流派,其中今文《易》已失傳,只保留下來一些佚文,古文《易》則由費直一直流傳到今日,保留完好。但實際上,《易》今、古文學的流傳並不非涇渭分明,其具體情況十分的複雜。易學研究一個基本、重大的問題,是從文本本身,把今文《易》和古文《易》的具體文字內容正讀搞清楚,從而釐清漢人今、古文《易》的發展與流變。 劉大鈞教授是當前學界《周易》古經今、古文問題研究的重要學者,與上世紀《易經》今、古文研究的重要學者金德建先生相比,他的研究具有新的特點:在資料的運用方面,充分利用可靠性更強的新出土易學資料;在研究方法上,使用雙向互證,保證結論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在具體的研究中,發現並糾正金氏的一些錯誤,探究新問題,拓展其深度,完善其結論,並大大增加了今、古文辨析數量。在《周易》古經今、古文的考辨研究方面,劉大鈞教授確實大有推進之功。二是對《周易》古經疑難卦爻辭的辨析。卦爻辭意義的辨析乃是易學研究的基礎,這也是兩千多年來學者孳孳不輟的研究領域。藉着新的簡帛易學資料,劉大鈞教授以其對作為專門之學易學的獨特領悟,以其融小學、考據、象數和義理為一體的學術功力,充分利用文獻資料,疏通證明,釋疑解滯,從而使其義復明,其文可曉。劉大鈞教授的疑難卦爻辭辨析,於《周易》古經的研究大有廓清之效。在今、帛、竹書《周易》文字考辨和今古文易學研究上,劉大鈞先生走在了時代前列,獨領風騷。

    眼下劉大鈞教授主要着力於兩項研究工作:一是對帛書《易傳》的系統解讀,已在《周易研究》上發表了數篇論文,系統性的成果有望在明後年出版;二是對號稱西漢古《易》正宗的虞翻易學進行詳細的注評辨析,結合簡帛易學文獻,在梳理虞氏易學的過程中,力圖對先秦兩漢易學的學術演變有一個更為清晰切實的把握。

    劉大鈞教授不僅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在推動整個易學研究事業的發展上也做出了舉世矚目的重大貢獻。

    1983 年,他于山東大學哲學系成立了周易研究室,開始了其易學事業的第一步。 1987 年,為了促進易學的交流與發展,劉大鈞教授克服種種困難,在山東大學組織召開了大陸“首屆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有6 個國家的200多名代表參加此次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可謂盛況空前,正是那次大會的成功舉辦將國內的易學研究推向了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1988 年,劉大鈞教授在周易研究室的基礎上又組建了直屬學校的獨立學術研究機構——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同年,自籌經費創辦並主編了大陸唯一的易學研究專刊《周易研究》,該刊很快就以其嚴肅嚴謹的學術品質發行至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今天的《周易研究》早已成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教育部認定的 CSSCI 索引期刊,是中國哲學研究和傳統文化研究的重要學術交流平台。 1989 年,劉大鈞教授籌劃成立了“中國周易研究會”; 1996 年,經民政部批准,“中國周易研究會”由二級學會升格為一級學會,並更名“中國周易學會”,劉大鈞教授任會長。著名學者、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成中英先生曾將“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的成立、《周易研究》的創辦以及“中國周易研究會”的成立,稱之為“推動當代易學研究發展的三個重要里程碑”。

    為推動海峽兩岸易學文化的交流與發展,1993 年劉大鈞教授在山東大學組織召開了“首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自此開始建立起兩岸易學界雙向交流的機制,以後每兩年交互在兩岸舉辦易學研討會,至今在 劉大鈞 教授的領導下“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已歷八屆,匯聚了數百位兩岸學術界的精英,兩岸所有治《易》的學者幾乎都參加到其中,其開展早、層次高、影響廣、接續久,為海峽兩岸之間召開的歷次經濟、文化、學術會議所無法比擬,多年來在兩岸學界有着廣泛的影響,並在兩岸社會各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在山東大學中國哲學博士點的建設和教育部所屬重點易學研究基地的建設上, 劉大鈞 教授更是做出了突出貢獻。 1997 年,他作為第一學術帶頭人申報中 國哲學 博士點,一舉獲得成功。這既是山東大學整個中國哲學史研究水平的體現,也離不開他作為第一學術帶頭人的學術影響力。他領導的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 2000 年被評定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首批十三個重點研究基地之一,充分顯示出劉大鈞教授及其所領導的易學研究中心在全國學術界的雄厚實力和不可替代的學術地位。

    劉大鈞教授還注重將學術研究與社會文化建設相結合。他於1998 年開始接受企業委託,研究《周易》與現代企業管理的關係,開發易學中古老的管理智慧,為現代企業管理提供諮詢。 2001 年,他受青島市委、市政府和青島嶗山風景區管委會之邀,親自設計了嶗山最高峰巨峰山的開發方案,此方案受到各方的高度評價,依此方案建成的嶗山巨峰景點被青島市民評為青島十大著名景點之一。 2005 年開始,受新疆特克斯縣政府的邀請,劉大鈞教授先後四次遠赴新疆特克斯縣,為這一邊疆“八卦城”的文化建設出謀劃策,目前劉教授指導建設的各項文化工程進展順利,並已取得顯著成效,2007年特克斯“八卦城”被國務院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為此,特克斯縣委縣政府發專函致教育部與山東大學對劉大鈞教授為祖國多民族地區的民族和諧與邊疆建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表示感謝。

憶青燈滋味,承繼先賢弘易業
存丹心痴情,追懷聖哲育德風

     此為 1993 年劉大鈞教授為《周易研究》創刊五周年所寫的一副對聯,既表達了他當時辦刊弘《易》的宗旨,也是他幾十年來致力於易學研究的發展與進步的真切寫照。今天, 劉大鈞教授和他的易學科研團隊,繼續秉持這一學術精神,在易學研究領域默默地耕耘着,既耕耘着現在,更耕耘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