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詞:陰陽宅風水 氣 陰陽 四象 五行 建築風水
陰陽宅風水之氣
氣,在古代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唯物論者認為它是構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唯心論者認為它是客觀精神的派生物。先哲普遍認為,氣無處不存在,氣構成萬物,
氣不斷運動變化。《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宋張載在《正蒙·太和》云:“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
氣,在風水術中是一個很普遍、很重要的概念。有生氣、死氣、陽氣、陰氣、土氣、地氣、乘氣、聚氣、納氣、氣脈、氣母等等。氣是萬物之源,氣變化無窮,氣決
定人的禍福。人要避死氣、乘生氣,就得請風水師“理氣”。“理氣”是十分複雜的,要結合陰陽五行、實地考得“旺象”,才能得到“生氣”,有了“生氣”就能
富貴。因此,風水術實際是“相氣術”。
風水術以氣為萬物本源,《管氏地理指蒙》卷一《有無往來》云:“未見氣曰太易,氣之始曰太初。……一氣積而兩儀分,一生三而五行具,吉凶悔吝有機而可
測,盛衰消長有度而不渝。”這就是說,世界是從無(未見氣)到有(氣之始),氣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陰陽(兩儀),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五行),
這些物質的盛衰消長都有不可改變的規律(有度而不渝),並且有了禍福(吉凶悔吝),這些禍福都是可以預測的。這段話,是對《周易》“太極說”的發揮,有朴
素的唯物辯證法色彩。
風水術認為,氣是無窮變化的,它可以變成水,也可以積澱為山川。明代蔣平階在《水龍經》論“氣機妙運”時說:“太始唯一氣,莫先於水。水中積濁,遂成山
川。經云:氣者,水之母。水者,氣之子。氣行則水隨,而水止則氣止,子母同情,水氣相逐也。夫溢於地外而有跡者為水,行於地中而無形者為氣。表裡同用,此
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氣趨東趨西,即其水之或去或來而知之矣。行龍必水輔,氣止必有水界。輔行龍者水,
故察水之所來而知龍氣發源之始;止龍氣者亦水,故察水之所交而知龍氣融聚之處。”由此可知,山脈和河流都可以統一於
“氣”中,尋找生氣就是要觀察山川的走向。
風水術還認為,氣決定人的禍福。有土就有氣,人生得於氣,人死歸於氣。郭璞《古本葬經》論述得很詳細:“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
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內
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云: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鍾東應,木華於春,栗芽於室。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丘隴之
骨,岡阜之支,氣之所隨。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這一段話,可謂風水的總綱,而這個總綱的核心是氣。由手段話,我們可知風水師對氣的總看法:生氣是一元運化氣,在天則周流六虛,在地則發生萬物。天無此則
氣無以資地,地無此則形無以載。生氣藏於地中,人不可見,唯循地之理以求之。葬者若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則能得福。父母骸骨為子孫之本,子孫形體
乃父母之枝,本與枝相應,得吉則神靈安、子孫盛,這叫作“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不論是陰宅還是陽宅,都要注意乘生氣、避死氣。《黃帝宅經》云:“每年有十二月,每月有生氣死氣之位。……正月生氣在於癸,死氣在午丁;二月生氣在丑
艮,死氣在未坤;三月生在寅甲,死氣在申庚;四月生氣在卯乙,死氣在酉辛,五月生在辰巽,死氣在戌乾;六月生氣在已丙,死氣在亥壬;七月生在於丁,死氣在
子癸,八月生氣在未坤,死氣在丑艮;九月生氣在申庚,死氣寅甲;十月生氣在酉辛,死氣在卯乙;十一月生在戌乾,死氣在辰巽;十二月生氣在亥壬,死氣在已
丙。”這是說,每個月都有生氣和死氣,具體的方位,則是羅盤上用八卦、天干、地支表示的方位。風水先生看地時,手持羅盤,首先看清本月中生氣和死氣所在的
方位,以生氣方位動土為吉,以死氣方位動土為凶。
因此,“理氣”是風水術的關鍵之一。風水師認為,理寓於氣,氣固於形。形以目觀,氣須理察。天星卦氣,為乘氣之法則。以伏羲先天八卦配合陰陽,以文王
後天八卦推排爻象。以內卦為天地日月,六十卦為陰陽氣候。以各卦之下配分六十花甲子,並納五行,取其旺相,以合卦氣,這樣可以推知萬事萬物只要理氣適宜,
乘生出煞,消納控制,精辨入神,就可達到相的目的。實際上,“理氣說”是虛無飄渺的,誰又能看得見氣?只能靠“意會”,這就憑風水師任意解釋了。
此外,又有望氣說。宋黃妙應《博山篇》云:“既明堂,要識堂氣。一白好,五黃好,六白好,八白好,九紫好,此為五吉。又忌四凶,二黑宜忌,三碧宜
忌,四綠宜忌,七赤宜忌。”這種吉凶劃分,不知依何為據。明繆希雍《葬經翼》有《望氣篇》,云:“凡山紫氣如蓋,蒼煙若浮,雲蒸藹藹,四時彌留,皮無崩
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膩,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鍾而未休。雲氣不騰,色澤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水泉乾涸,如是者,
非山岡之斷絕於掘鑿,則生氣之行乎他方。”據風水師說,望氣可以知道朝代更替、官場人事、家業興衰。卦建社會的統治者很相信望氣說,其實,這是毫無依據
的。
陰陽宅風水之陰陽
明陽本指日照的向背,向日為陽,
背日為陰,後來用以說明萬物的本源,說明相互對立和相互消長的情況。《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
始,神明之本府也。”人們將萬事萬物都歸於陰陽兩個方面: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至為陽,去為陰;動為陽,靜為陰;速為陽,遲為明;晝為陽,夜
為陰;等等。
風水術以陰陽解天地,《管氏地理指蒙》卷八《陰陽釋微》云:“混沌開闢,江山延衰。融結陰陽,磅礴宇宙。岡骨既成,源脈已透。以鐘形勢,以通氣候。以
清以濁,以奇以偶。精積光芒,呈露星宿。以孽衰微,以孕福壽。”又說:“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並且說陰陽
之氣不得有損傷:“陰陽之氣出於天造,非人力所能成。一有增損,不但無益,且所以傷之也。膚腠割之,小者耳鼻傷之,大者傷至於丹元,則無用矣。”依照這個
觀點,風水先生很忌諱挖山開塘,以為傷了陰陽之氣。
風水先生又認為,人是由陰陽二氣派生出來,因此,人要適從於陰陽,不得違背陰陽,順者昌,逆者亡。俗語云:“大門朝南,子孫不寒;大門朝北,子孫受罪。”南為陽,北為陰;住宅朝南,為陽,有吉。住宅朝北,為陰,有凶。
相地點穴離不開陰陽。空石長者《五星捉脈正變明圖》指出:“太極既定,次又分其陰陽。暈間凹陷者為陰穴,暈間凸起者為陽穴。就身作穴者為陰龍,宜陽穴。另起星峰作穴者為陽龍,宜陰穴,反此皆有凶咎。”
風水以陰陽交感為吉。謝和卿《神寶經》云:“陽作必借陰氣一吸,陰作必借陽氣一噓,即陰來陽作,陽來陰作之義。若陽來陽受者,則見福舒徐;若陰來陰受
者,則見禍慘急。”這就將人事禍福與陰陽聯繫在一起了。不僅如此,陰陽還可以作為各種術語的本義詞,如逆順即陰陽的別名。看地形時,“逆中取順者,因脈逆
轉而求。順中取逆者,因脈順流而出。三陽從地起為逆,三陰從天降為順。陽脈為逆,陰脈為順。” 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先哲認識世界的比較正
確的思維方式。可是,風水將它與人事吉兇相附會,必然墮於詭辯的泥坑。
陰陽宅風水之四象
“四象”一詞最先出自《易·繫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即太陽、太陰、少陰、少陽。先哲在天文學中也有“四象”一詞,不過,這與
《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先哲在觀察星辰時,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坐標。東南西北各有七宿,每個七宿聯繫起來想象很象一種動物。如,東方
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
象龍角,氐房象龍身,尾宿象龍尾,它們連起來象一條騰空而起的龍,於是先哲稱東方為蒼龍;南方的並、鬼、柳、星、張、翼、軫七宿,柳為鳥嘴,星為鳥頸。張
為嗉,翼為羽融,它們連起來象一隻展翅飛翔的鳥,於是先哲稱南方為朱雀。此外,北方有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象一隻緩緩而行的龜。因位於北方放
稱玄。因身有鱗甲,故稱武。合稱玄武。西方有奎、婁、胃、昂、畢、觜、參七宿,象一隻躍步上前的老虎。白虎是已經絕
種的大毛蟲之長,《山海經·西山經》記載盂山“其獸多白狼、 白虎”。這四種動物的形象,稱為四象,又稱為四靈。
“四象”作為方位,先秦的《禮記·曲禮》已有記載:“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疏》:“前南后北,左東右西,朱鳥、玄武、青龍、白虎,
四方宿名也。”這裡,朱鳥即朱雀。“左東有西”的概念與我們看地圖有區別。現在的地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古人的地圖是倒過來的,下北下南,這樣就成
了“左東右西”。風水先生將“四象”運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及動作譬喻地形,又附會吉凶禍福。《三國志·管輅傳》記載:“格隨軍西行,過毋丘儉
墓,倚樹哀吟,精神不樂,人間其故,輅曰:林木雖茂,開形可久。碑言雖美,無後可守。玄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屍,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不過
二載,其應至矣。”這就是根據四象處於四危狀態,判斷毋丘儉二年之內滅族。郭璞在《葬經》中也宣揚這一套,他說:“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故葬以左為青
龍,有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頫。形勢反此,法當破死。故虎蹲謂之銜屍,龍踞謂之嫉主,玄武不垂音拒屍,朱雀
不舞者騰去,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邇。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形應,忌夫湍流,謂之悲泣。”
“四象”對民俗有很深的影響。如果我們到北京中山公園去看社稷壇,就會發現壇中的土色各有不同。由於東方是青龍。土色為青;西方是白虎,土色為白;南
方是朱雀,土色為紅;北方是玄武,土色為黑。中間的土色是黃的,象徵人。這些土,是明清時期由四方的府縣專程運來,表示四方朝貢,天下祥和之徵。
中國古代建築風水學在現代建築中的影響與運用
一 古代建築風水學的基本思想
眾多考古資料證明,重視人的居住環境,這是中國本土文化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華先民們對自身居住環境的選擇與認識已達相當高的水
平。仰韶文化時期聚落的選址已有了很明顯的“環境選擇”的傾向,其表現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僅便於生活取水,而且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2)位於
河流交匯處,交通便利。(3)處於河流階地上,不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襲。(4)如在山坡時,一般處向陽坡。如半坡遺址即為依山傍水、
兩水交匯環抱的典型的上吉風水格局。頗具啟發意思的是,這些村落多被現代村落或城鎮所迭壓,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範圍內,在15個現代村落中就發現了11
處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甘肅渭河沿岸70公里的範圍內,就發現了69處遺址。可見,遠古時代的人們對聚落選址因素的考慮很是講究,這個古老的傳統根深蒂
固地遺留在後人的腦海中,並具體顯現在許多現代城市、村鎮的選址與建設中。從上古文化遺址情況中還可判斷,人們聚居的地區,已出現了較為明確的功能分區。
如半坡遺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區之外,居民區與墓葬區的有意識分離,成為後來區分陰宅、陽宅的前兆。新石器時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斷改進,反映了人們隨環
境而變化的適應能力,對原始聚落的位置選擇,也體現了遠古先民對居住環境的質量有了較高的認識水平。總之,人們在觀察環境的同時,開始了能動地選擇環境。
從殷商之際的宮室遺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們對河流與居住環境之關係的認識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今河南安陽西北兩公里的小屯村,是殷商王朝的首都。這裡
洹水自西北折而向南,又轉而向東流去。就在這條河流的兩岸,其南岸河灣處的小屯村一帶,是商朝宮室的所在地;宮室的西、南、東南以及洹河以東的大片地段,
則是平民及中小貴族的居住地、作坊和墓地等;其北岸的侯家村、武官村一帶則為商王和貴族的陵墓區。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宮室區、民居區還是生產區、陵墓
區,它們都是位於河水曲折懷抱之處,這充分證明了後世風水學中追求“曲則貴吉”理念源遠流長。正如《博山篇·論水》中所說:“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彎環曲
折,水格之貴。”蔣平階《水龍經》亦曰:“自然水法君須記,無非屈曲有情意,來不欲衝去不直,橫須繞抱及彎環。”“水見三彎,福壽安閑,屈曲來朝,榮華富
繞。”總之,對水流的要求是要“彎環繞抱”,講究“曲則有情”,因為“河水之彎曲乃龍氣之聚會也。”(《陽宅撮要》)
再則,風水學中以河曲之內為吉地,河曲外側為凶地。《堪輿泄秘》曰:“水抱邊可尋地,水反邊不可下。”《水龍經》亦認為,凡“反飛水”、“反跳水”、“重
反水”、“反弓水”一類的地形均為凶地,不利於生養居住。所謂“欲水之有情,喜其迴環朝穴。水乃龍之接脈,忌乎沖射反弓。”顯然,這是古代先民在對河流地
區的自然環境與城鄉建築之關係作了長期的觀察與實踐中得出的結論,這一結論與現代河流地貌關於河曲的變化規律是相吻合的。換而言之,古代建築風水學中所總
結的“水抱有情為吉”的觀點,就是根源於此種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
其次,風水學強調城市與建築的“面南朝陽”,這即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學依據。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與《周易》之學有着密切的關聯。
《周易·說卦》曰:“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後世人謂帝王統治國家的方略為“南面之術”,即源於此。此外,中國的天文星圖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繪製的,地圖
是以面南而立用俯視地理方法繪製的。所以中國古代的方位觀念也很獨特:前南后北,左東右西,而與今天人們普遍使用的源自西方的方位觀念(上南下北)恰好相
反。這種“面南朝陽”思想的產生,又是由它特定的環境特點決定的。因中國處在北半球中,陽光大多數時間都是從南面照射過來,人們的生活、生產是以直接獲得
陽光為前提的,這就決定了人們採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的。再者,面南而居的選擇亦與季節風向有關。中國境內大部分地區冬季盛行的是寒冷的偏北風,而夏季盛行
的是暖濕的偏南風,這就決定了中國風水的環境模式的基本格局應當是坐北朝南,其西、北、東三面多有環山,以抵擋寒冷的冬季風,南面略顯開闊,以迎納暖濕的
夏季風。
由於是“面南而居”,風水學中往往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來表示方位。如《葬書》說:“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陽宅十書》
曰:“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右有長道,謂之白虎;前有汗池,謂之朱雀;後有丘陵,謂之玄武,為最貴地。”於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成為風水中推崇
的四個方位神的名稱。但風水中何時開始使用這四種動物作為方位神,一時無從稽考。不過,在河南淄陽西水坡發現的距今6O00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墓葬中,有着
一幅圖案清晰的用蚌殼砌塑而成的“青龍”、“白虎”圖形,分別位居埋葬者兩側。如果墓葬中的“青龍”、“白虎”圖形也有着指方位的作用,那麼後世風水著作
中關於“青龍婉蜒,白虎蹲踞”的思想就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其實在上古時代,人們已有了較明確的方位神的觀念。正如《禮記·曲禮上》所
說:“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此四個方位神的名字又代表四個天神的名字,構成南北東西四個天象。故《淮南子·天文訓》曰:“天神之貴者,
莫貴於青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作為四方之神,後為道教所尊奉,以致在中國文化中影響廣泛。
青龍、白虎等四神作為方位神靈,各司某職護衛着城市、鄉鎮、民宅,凡符合以下要求者即可稱之為“四神地”或“四靈地”。其條件是“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
龍蜿蜒,白虎馴俯。”即玄武方向的山峰垂頭下顧,朱雀方向的山脈要來朝歌舞,左之青龍的山勢要起伏連綿,右之白虎的山形要卧俯柔順,這樣的環境就是“風水
寶地”。
風水寶地的構成,不僅要求“四象畢備”,並且還要講究來龍、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陽宅十書》說:“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
關係人禍富,最為切要。”“陽宅來龍原無異,居處須用寬平勢。明堂須當容萬馬……或從山居或平原。前後有水環抱貴,左右有路亦如然。”“更須水口收拾緊,
不宜太迫成小器。星辰近案明堂寬,案近明堂非窄勢。此言住基大局面,別有奇特分等第。”這是一種從大環境而言的風水寶地模式:即要求北面有綿延不絕的群山
峻岭,南方有遠近呼應的低山小丘,左右兩側則護山環抱,重重護衛,中向部分堂局分明,地勢寬敞,且有屈曲流水環抱,這樣就是一個理想的風水寶地。正如佛隱
《風水講義》中所說:“靠山起伏,高低錯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脈,穴位突起,龍砂虎砂,重重環抱,外山外水,層層護衛的發福發貴之地。”
從現代城市建設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慮整個地域的自然地理條件與生態系統。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構造、氣候、土質、植被及水文狀況。只有當該區域各
種綜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協調、彼此補益時,才會使整個環境內的“氣”順暢活潑,充滿生機活力,從而造就理想的“風水寶地”――一個非常良好的生活環境。對
於中國常見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而言,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生態學意義的典型環境。其科學的價值是:背後的靠山,有利於抵擋冬季北來的寒風;面朝流水,即能
接納夏日南來的涼風,又能享有灌溉、舟楫、養殖之利;朝陽之勢,便於得到良好的日照;緩坡階地,則可避免淹澇之災;周圍植被鬱郁,即可涵養水源,保持水
土,又能調節小氣候,獲得一些薪柴。這些不同特徵的環境因素綜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個有機的生態環境。這個富有生態意象、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市或村鎮,也就
是古代建築風學中始終追求的風水寶地。
二 古代風水學對現代城市規劃與建築的啟示
在古代風水學中,經常把大地比作人體來考慮各種因素,對此風水中有一句話叫作“相地如相人”。如《玄女青囊海角經》曰“支龍形勢,如人之狀,然其身
一動,則手足自應;將主一出,則群兵必隨。”“本身之龍要長遠,身體必要端正為上,手足必以相合為佳,長幼必以遜順為貴,主賓必以迎接為奇。”在這種人、
地類同思想的基礎上,風水中常據人體的結構將龍脈之真穴分為三種穴,一在頭部,二在臍眼,三在陰部,其具體位置是:“上聚之穴,如孩兒頭,孩子初生囪門未
滿,微有窩者,即山頂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臍,兩手即龍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陰囊,兩足即龍虎也。”(清孟浩《雪心賦正解》)在清《六圃沈新先生地
學》中即收有一幅以人體之“竅”為原型的風水穴位圖,最能形象逼真地體現這種人、地同類的理念。
由於古代風水學的基礎是建立在中國傳統哲學的陰陽與元氣說之上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將“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思想作為融貫整個風水學的靈魂。古代
中國人很早就發現太陽、月亮及28星宿及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以及它們同地球晝夜節令變化和災情間的關係。在古人看來,天地的運動直接與人的生
長相關。《履園叢話》說:“人身似一小天地,陰陽五行,四時八節,一身之中皆能運用,”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人體與宇宙同構。天地分為陰陽,
人體亦分陰陽。天地有五星五嶽,人體亦有五官、五臟。天分成十天干,表示地球繞太陽轉一圈,人亦對應有十指。地分為十二地支,表示一年月亮繞地球十二圈,
人亦對應有十二經筋、十二經別、十二皮部……人的整個經絡系統隨着時間的先後,年、月、日、時辰,周期性地氣血流汪,盛衰開合,人應時辰月令,這一切都暗
示着我們,人類的出現決不是偶然的,它凝聚着整個宇宙的生命,人體完全是與宇宙相合的,人體之氣與宇宙之氣以交流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
火(不)相射。”“天地與初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元氣在宇宙天地間回蕩,氣在人體中聚合,人實際上被視為自然生態鏈的一環,與大自然相比,人是渺小的。
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動要吻合於自然,要取得與天地自然的合諧相處。因此,要避免在不利於人類生存的氣息與環境中生活,人的建築活動就要利於自然的合諧。風水
說中用氣來解釋自然環境,在人與天地自然環境的關係中,只要按照氣的運動變化規律,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秩序,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合諧,就會獲得平安與快
樂,從而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風水選址的基本意義就是為人類尋找適當的居地。而藏着天地間生氣之地域,即為人類生長繁衍的理想居地。概括地說,風水理論的
一切具體措施也就是圍繞如何尋生氣之凝聚點,如何迎氣、納氣、聚氣,通過對宇宙天地之氣的迎合、引導和順應,使人體之氣與之產生合諧,從而有助於改善居住
環境,保證人類的身心健康及後世的昌盛。從這種意上看,風水可以說正是使宇宙之氣與人體之氣和合的藝術
風水最重理想環境的選擇,而風水的理想環境主要由山和水構成,其中尤以水為生氣之源。《水龍經》中說:“穴雖在山,禍福在水。”“夫石為山之骨,土為
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皆血脈之貫通也。”因為石為山之骨,水為山之血脈。山以水為血脈,本身就是有機的。《黃帝宅經》的觀點更為明確:
“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這裡明顯地把宅舍作為大地
有機體的一部分,強調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這是風水關於建築思想的主旨。亦有着非常深厚的哲學底蘊,如《管子·水地篇》說:“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
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王充《論衡·書虛》說:“天地之有百川也,猶人之有血脈。血脈流動,泛揚動靜。”
中國古代建築受風水影響最大的就是追求一個適宜的大地氣場,即對人的生長發育最為有利的外環境。這個環境要山青水綉,風調雨順。因為有山便有“骨”,
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所以,幾乎所有風水環境均講究山水相配,並按照一定的風水空間結構進行組合。為什幺許多風水地能成為人們修心養性、
休養生息的理想場所呢?原因在於其山水組合合理,能給人一種幽雅舒適曠神怕的感覺。從這種意義上講,“地靈人傑”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難怪乎人們會孜孜以求
地追求合理組合的山水環境。
人類社會在經歷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大發展”之後,開始對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後果作總結和反思,發現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據棄自然、毀壞自然,將人與自
然本應和諧的關係推向了反面,並嘗到了由此而帶來的種種“惡果”,如氣候異常、環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調等等。然而,人畢竟是人,有主觀能動性,能自我調控
自己,世界各國圍繞“人與環境”這一命題採取了種種對策。19世紀末,美國出現了“城市美化運動”,英國出現了“田園城市”的思潮,所有的這一切都反映了
人們要求與環境和諧、重歸大自然的願望。“田園城市”一度付諸實踐,其思想啟迪了不少城市規劃學家,大多新的城市設計方案就是從這裡受益的。中國在50年
代提出“城鄉園林化、綠化”的對策之後,又於1993年2月召開了中國“山水域市討論會”,錢學森先生指出,21世紀的中國城市應該是集城市園林與城市森
林為一體的“山水城市”。規劃學家吳良鎬先生指出:“中國城市把山水作為城市構圖要素,山、水與城市渾然一體,蔚為特色,形成這些特點的背景是中國傳統的
‘天人合一’的哲學觀,並與重視山水構圖和城市選址布局的‘風水說’等理論有關。”吳先生獨具慧眼,認識到了風水說在中國古代城市選址和山水構圖中的重要
作用;也啟示我們,風水說關於山水空間的有效組合,一定能在“山水城市”的規劃建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三 古代建築風水學的現代運用與價值
屬於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古代建築風水學,由於時代與歷史的局限,必然有着許多虛幻不實的成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用當代的語言與科學的理念去闡釋
傳統的思想,以更好地服務於社會,這是從事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築學的專家學者共同面臨的一個重大任務。
首先,要跳出傳統風水學中“玄之又玄”語言怪圈,用淺顯易曉的現代表達手段,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風水學的精義及現代價值。其次,應適應當代科學技術的發
展,善於將最新的科技成果當作“點金石”,去點化傳統風水學,使其脫胎換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將傳統風水學的精華髮揚光大。第三,要適應當代城市建設、房
地產開發及建築業的高速發展,研究面臨的各種新的問題,敢於創新,儘快地促進風水學的現代化,即將傳統風水學中精華有機地融入當代建築學之中。
當代社會的發展,是以城市建設為中心的。但眾多的城市卻沒有山巒,或缺少河流,似乎與傳統風水中強調的依山傍水距離甚遠。但只要略加變通,依然可以找到符
合傳統風水寶地的範例。在考察城市中的風水狀況時,可以將一座座的樓房看作是重重迭迭的山峰巒頭,左右護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可以將縱橫交錯、四通八
達的道路,看作是一條條的河流溪水。因為對於城市、民居建築而言,自然環境即山嶽河流等要素的影響,遠不及毗鄰宅周的其它屋宇、牆垣及道路等影響更為直接
和密切,因此在城市井邑之宅的辨形方法中,龍、砂、水、穴遂被賦予了新的特殊喻義而加以應用。正如《陽宅集成》所說:“萬瓦鱗鱗市井中,高屋連脊是真龍。
雖曰漢龍天上至,還需滴水界真宗。”《陽宅會心集》亦說:“一層街衢為一層水,一層牆屋為一層砂,門前街道即是明堂,對面屋宇即為案山。”在遵循傳統風水
學基本理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與發揮各個地區、各種先天條件的優越性,細心發現個別地區的先天缺陷,並通過各種努力去改善其整體環境,去完善這個小區的建
築,同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陰陽宅風水之五行
五行學說,最早見於《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愛稼穡。”五行之
間相生相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見圖,圓圈線表示相生。五角線表示相剋。五行學說具有朴
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它貫穿於我國古代思維現象的各個領域。
風水術認為,相地奧妙,盡在五行之中。山川形勢有直有曲,有方有圓,有闊有狹,各具五行。概其要,惟測其氣驗其質而已。質以氣成,氣行質中。地理千變萬化, 關鍵在五行之氣。
風水五行有許多分類: 正五行,其訣云: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正五行用以定方位。
八卦五行,其訣云:震庚亥未巽辛木,乾甲兌丁巳丑金,坎癸申辰水,離壬寅戌火,坤乙艮丙土。八卦五行以司形局。這是以八卦配合干支而論其所屬。震屬木,庚
納配於震,亥朱合於震,故庚未俱屬木。冀屬木,辛納配於冀,故辛亦屬木。乾屬金,甲納配於乾,故甲屬金,兌屬金,丁納配於兌,巳丑合於兌,故丁巳丑亦屬
金。坎屬水,外陰而內陽,故坎之外三爻癸配之,而癸亦屬水,申辰以合於坎而屬水。離屬火,外陽而內陰,故乾之外三爻壬配之,而壬亦屬火,寅戌以合於離而屬
於火。坤屬土,乙納配於坤,故乙亦屬土。艮屬土,丙納配於艮,故丙亦屬上洪範五行,又名宗廟五行、大五行。其訣云:甲寅辰巽大江水,戌坎申辛水亦同,震艮
巳三原屬木,離壬丙乙火為宗,兌丁乾亥金生處,丑癸坤庚未土中。洪範五行以窮山音。它以八卦交通,演而伸之為二十四位五行變化之情。所謂八卦變通,十分復
雜,是由爻變而成:甲本屆木,納於乾宮與坤交,以坤之上下二爻,交換乾之上下二爻,化成坎象,甲隨坎化,遂屬水。乙本屬木,納於坤宮,與乾交,以乾之上下
二爻,交換坤之上下二爻,化成離象,乙受離化,遂屬火。丙本屬火,納於艮宮,艮與兌對,以兌之下爻,交換良之下又,化成離象。丙隨離化,遂屬火。丁本屬
火,納配艮宮,兌與艮對,以兌之上爻;交換良之上爻。化成乾象。丁受乾化,遂屬金。庚本屬金,納配於震,震與巽對,以巽之下爻,交換震之下爻,化成坤象。
庚受坤化,遂屬土。辛本屬金,納配於巽,巽與震對,以震之上爻,交換巽之上爻,化成坎象。辛受坎化,遂屬水。壬本屬水,納配於離,離與坎對,以離之中爻,
交換坎之中爻,化成乾象。壬受乾化,本當屬金,因納於離火,火焰金消,不能自立,退而附於離,遂屬火。癸本屬水;納配於坎,坎與離對,以離之中爻,交換坎
之中爻,化成坤象。癸受坤化,遂屬土。
以上三種是最常用的五行,此外又有:
四經五行。木居東,火居南,金居西,水居北,各有其位,惟土不屬四方而居中宮,風水術講究坐山、向上,捨棄中宮。所以,五行實際上只用了四行,故稱四經五行。
三合五行。由四經中以類合而得名。寅午戌合成火局,已酉丑合成金局,申子辰合成水局,辛卯未合成木局,由生旺墓三方結合而成,故名之三合五行。
四生五行。四隅有四長生,甲木長生在亥,丙火長生在辰;庚金長生在巳,壬水長生在申,乙木長生在午,丁火長生在酉,辛金長生在子,癸水長生在卯。
雙山五行。兩字同宮合干支,以納音五行為標準。如民丙辛合寅午戌為廉貞火,巽庚癸合巳酉丑為武曲金,坤壬乙合申子辰為文曲水,乾甲乙合辛亥卯為貪狼木,俱屬二字合為二宮,故名之雙山五行。
玄空五行。取生入克入,生出克出,以定吉凶。玄為神明變化,空為無所倚著。立穴定向,全憑虛靈之水法,水性玄空。有訣云:丙丁乙酉原屬火,乾坤卯午金同生,亥癸艮甲是木神,戌庚丑未土為真,子寅辰巽辛兼已,申與壬方是水神。
此外,又有向上五行、納音五行、星度五行‘渾天五行、河圖五行、宿度五行、甲子五行、天干五行、地支五行,不勝枚舉。
風水中對五行的運用一直很混亂。宋代的褚泳在《祛疑說》指出:“向為先子卜地,遍叩日者,就參地理之學,雖各守其師說,深淺固朱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
行,亦有兩說,莫之適從。自古所用大五行,雖郭璞《元經》亦守其說,謂之山家五行。然先輩皆謂莫曉其立法之因,既無可考之理,古今豈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
世蔣文舉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為水,丙丁已午為火,一如三命六壬之說,自謂得楊人蔘筠之學。又有蜀中一家,謂是希夷先生之傳,亦以子亥為水,
已午為火,與蔣說同,而獨以壬位為火。”希夷先生即陳摶,他傳授的五行與楊筠松傳授的五行有同有異,沒有完全統一。
清朝康熙年間,湯若望、杜如預等人在選擇榮親王葬期時,不用正五行,而用洪範五行,使山向、年月俱犯忌煞,得罪了皇帝,險些殺頭。可見,選擇五行是很嚴肅
的事情。
風水師認為,五行是陰陽之綱領,造化之權衡。拔砂、放水、辯方;立向都得依靠五行。劉基在《堪輿漫興》敘述:“金星形體凈而圓,弓起渾如月半邊。秀麗
罵生忠義士,高雄威武掌兵權。木星身聳萬人驚,倒地人看一樹橫。有水令人身貴顯,歌斜不正反遭刑。漲天水星浪交加,或落平洋曲似蛇。智巧聰明多度量,蕩然
無制敗人家。火星作祖似蓮花,貪巨相承宰相家,只有開紅堪作穴,亦須平地出萌芽。土星高大厚而端,牛背屏風總一般,若在後龍兼照穴,兄弟父子並為官。火南
水北木居東,西有金星土在中。此謂五星來聚講,天壤正氣福無窮。”五星中,金星頭圓而足闊,木星頭圓而身直,水星頭平而生浪,火星頭尖而足闊,土星土平而
體秀。用圖可表示為:不僅是地形取決於五行,風水術中的所有理論都要以五行為指導。《管氏地理指蒙》說:“推星必由於五行,言天必由於五土,仰佑善之五
音。”此書又說:“五行之五位,五方之五色,五性之五神,五正之五德,五象之五獸,此皆不可差而不可易。”為什麼風水要如此重視五行?此書論述說:“葬者
乃五行之反本還元,歸根復命,而教化之達變也。嗣續因之,而盛衰消長。”子孫的禍福,取決於葬者的五行。五行盛,子孫長;五行衰,子孫消。
文章系列
- 陰陽宅風水理論基礎知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