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視角梳理國學經典 第六屆中國國際易道論壇綜述
由華夏國際易道研究院等單位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易道論壇近日在北京召開。論壇以“《易經》符號系統與國學新思考”為宗旨,收到論文70多篇。李學勤、成中英、高宣揚、馬寶善、廖名春、鄭萬耕等100多位海內外專家學者,圍繞《易經》的基本問題、《易經》哲學與國家治理能力提升、《易經》與國學新思考等專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偉大的哲學典籍,被歷代知識分子奉為眾經之首,研習已久,形成了內涵豐富、著作浩瀚的易學體系。與會學者就《易經》的文本、卦爻辭的解讀及其主要範疇的詮釋、易學史上的一些著名易學家和一些重要圖式、《易經》與中國傳統文化、《易經》與現代科技等問題,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深化了《易經》基本問題的研究。
《易經》符號據傳創生於新石器時代的伏羲,並形成夏商時期的《連山易》與《歸藏易》,后經文王、周公之手而成書。可以說自其產生之始,由於揭示了“天地人”三才規律,受到歷代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和思想家的高度重視。所以易學史上不少易學家即把《易經》視為管理學的著作。與會學者就《易經》哲學對於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如有的學者從順天應人、居安思危、趨時尚中、貴易尚簡、尚賢養賢、求同存異、節以制度、無為而治等方面討論了《易經》中對現代治理具有啟發意義的思想。還有學者從中西思維方式的融通等方面分析了學習型政黨理論創新的問題。部分學者還就《易經》中的某一卦或某一命題中所蘊含的政治智慧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本次會議最為引人矚目並引起大家熱議的是“對於國學主流思想的新思考”的話題。近些年來,國學受到關注並成為熱點。但也很快遇到了諸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有的流於書法字畫、唱歌跳舞的表面熱鬧,有的以國學培訓為名,實則熱衷於建立同學會等圈子文化,或者只是局限在儒家內部的四書五經的誦讀注釋等。如何突破這些問題,把國學的研究引向深入,有學者立足於《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思想,對歷史上主流思想的儒家文化進行了分析,肯定其對人類進步之智慧,並指出其在現實社會中面對各種非理性的不足。弘揚國學不能再犯“獨尊儒術”的錯誤。於是提出了以《易經》宇宙觀、《道德經》自然觀、《黃帝內經》生命觀、《論語》倫理觀、《孫子兵法》運籌觀等為核心經典,從知識與價值兩維視角全面、整體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重新建構中華經典傳統文化體系。與會學者對這種“新思考”各抒己見,進行了熱烈的探討。清華大學李學勤先生認為,“國學新思考”是一個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新命題、新思考。“國學”的繼承闡揚絕對不能理解為簡單的復古的問題,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由上古到三代,從秦漢到明清,“國學”從萌芽到發展,經歷了許多變化,每一次變化都不是簡單的復古、單純的回歸,而是對經典的新的闡述和解釋,創造出一個適應新的環境和時代的新“國學”。因此,有漢學、有宋學、有近代的新學,只有新的思考、新的創見,才能真正做到“國學”的創新和發展。沒有繼承,就沒有來源、沒有根本;沒有創新,則是沒有發展、沒有前途。夏威夷大學成中英先生認為,“國學新思考”不但是一個切入時代精神、解決時代問題的新方案,也是一個體大思精的學術系統工程,對中國學術的發展具有針對性、指導性與規範性,同時更具有創新性、開拓性與前瞻性。面對時代與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國學新思考”對傳統經學彰顯了人文特色,如論語與其後的學、庸、孟、荀,重視德教與禮教,但卻忽略了個體生命的維護之學與民族生命攻守防衛之道;儒家的經典除了歷代注釋之外並未形成一套系統嚴密的學問等弊端具有一定的補偏救弊的意義。上海交通大學高宣揚先生則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透過《易經》哲學與法國近現代哲學的比較,高度肯定了《易經》的智慧以及“國學新思考”所蘊含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部分學者還就根據什麼樣的國學經典來進行新思考,思想史上的哪些弊端需要國學新思考來克服,現實中的哪些理論問題需要國學新思考來解決,國學新思考之“新”能為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提供怎樣的啟示等多個方面討論了國學新思考的話題。作者:中慶 《光明日報》( 2015年11月23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