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學者王鳳顯四十餘載研究 重新解讀《周易》《老子》

甘肅學者王鳳顯四十餘載研究 重新解讀《周易》《老子》

 


 

 

  原甘肅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副研究員王鳳顯著作

 

  王鳳顯接受本網採訪

  中國甘肅網11月5日訊  (本網記者 趙凌藝 祝彥軍 文/圖)原甘肅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副研究員王鳳顯,研究中國特有東方哲學經典名著《周易》、《老子》四十餘載,突破了中國2500多年的傳統論述,以中國特有的東方哲學解釋了宇宙天地萬物產生的起源,並對周易古經做出了全新的注釋。

  王鳳顯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哲學教育工作多年,“70年代我開始重新研讀中國哲學經典名著,探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如何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潛心研究《周易》、《老子》數十年的王鳳顯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是實踐與邏輯,它與中國傳統哲學屬於兩種不同的文化體系,有着不同的思維方式,但在當今的中國,是勢必要相互結合起來的,也是完全能夠結合起來的。

  王鳳顯先後撰寫和出版了《馬克思主義十大原理新觀》、《老子本義旨歸》、《周易今注》等多部專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認為馬克思哲學的理論基礎,就是從中國特有東方哲學經典名著而來,於是他更加堅定地認為馬克思主義是適合中國的。

  王鳳顯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除感性、理性之外的悟性認識,他稱此為“第三種認識”,由此他認識到,宇宙的本源是無形大道。大道雖無形,卻非邏輯抽象;能穿透一切堅硬物體,自由馳騁,卻又不與之發生反應;實存於一切物體之外,獨立而不改;不生不滅而為永恆,其小無內又大無外而為無極;運動不止,生萬物而不息,並在萬物滅亡后成為萬物共同的歸宿。大道經由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個階段,生成有形有質的太一。王鳳顯考證,太一的現代名稱即氫元素。

  王鳳顯認為,陰陽矛盾是宇宙演化的根本動力。宇宙演化的動力,不在宇宙外部,而在於其內部的陰陽矛盾。宇宙本身就是由陰物世界和陽物世界組成的。陰物無形,陽物有形;陰物生陽物,陽物滅亡后仍復歸於陰物。在天地之間,萬物都“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經過40多年的潛心研讀,王鳳顯在總結自己的研究成果時講到,前蘇聯與東歐巨變,引起人們理論上的反思,當代社會呼喚東方文明,欲從中尋求解救良方。他數十年如一日,憑藉堅定的信念和信仰潛心研究,就是為了向人們正確解讀中國特有東方哲學經典,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傳統文化現代化。從而,在全世界面前,樹起鮮明的旗幟,在黑暗大海上立起閃亮的燈塔。來源: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