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蒙卦:教子之道三大要點(凌俊峰)

《周易》蒙卦:教子之道三大要點(凌俊峰)

 

蒙卦為《周易》第四卦。其卦象為上艮下坎,上卦象徵山、下卦象徵水,意思為“亨通”。《象傳》云:“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因此,蒙卦的發展理路便如同一個孩子由小長大的過程一般,其中也蘊含著中國人教育孩子的道理。筆者不揣鄙陋,管窺蒙卦義理,並結合孔門教育之法,略作闡發,還請方家賜教。

 


 

教子之道:蒙以養正(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一、鼓勵思考,啟髮式教育

蒙卦卦辭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這裡首先強調了教育孩子的原則“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為“不是由我來要求孩子學習,而是由孩子向我發問”。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則與蒙卦里要求孩子主動發問的啟髮式教育思想不謀而合。由此可見,儒家傳統的教育注重啟發孩子的思考創造力,而不是一味的灌輸,這是值得當今崇尚“死記硬背”而完全拒絕發展孩子思維能力的老師們深思的。近年來,“國學”復興之勢漸趨明顯,私塾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出現,有些私塾主張孩子要老實讀書、大量讀書,卻很少給孩子思考的餘地,孩子有許多想問的問題,也由於師資問題或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難以得到解答,這樣的教育,與儒家提倡的傳統教育或多或少有一定距離,這是令人感到相當遺憾的。

 


 

蒙卦(資料圖 圖源網絡)

二、尊師重道,親近賢者

卦辭中“再三瀆,瀆則不告”,則提示孩子對老師請教知識,需要遵守禮的約束,不能蹋等:作為國人,格外重視師道尊嚴,孩子作為一個受教者,毫無疑問應該做到尊重老師的人格與知識,並虛心向老師求教,不但學生應該如此,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起到表率作用。孔子也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有許多人指出“束修”的意思是十條幹肉,雖然可立為一說,但也有學者認為“束修”的意思為學生以“禮”表示自己接受老師的教誨與裁剪,這樣的意思,可能更加具有文化意義。中國傳統家庭常常供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能時時刻刻提醒家庭成員要尊師,禮俗中也有拜師禮與開筆禮,則專門以禮的形式將孩子尊敬老師的行為固定化,莊嚴肅穆的環境所帶來的氣場,能夠給年齡還幼小的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將“尊師重道”內化為伴隨孩子一生的思想。教育可以塑造優秀的人才,而國人常常講“嚴師出高徒”,也是這個道理。蒙卦第四爻所謂“困蒙,吝”,朱熹在《周易本義》中解釋道“能求剛明之德而親近之,則可免矣”,體現了教育要親近優秀學生,遠離染緣的道理,顯示出戒占的意義。當今的教育飽受弊病,許多家長將原因歸結為教師的不負責任,而教育界常常爆出學生辱罵老師,老師不敢管教學生,家長與學生聯合對付老師一類的新聞,這常常讓人感到咋舌。

三、涵養用敬,注重規矩養成

前面所說的“再三瀆,瀆則不告”,其實已經蘊含孩子要遵守規矩而發問的道理。而初六爻曰:“發矇,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象傳》對這一要解釋說“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朱熹解釋說“占者遇此,當痛懲而暫舍之,以觀其後”。在教育中,要懂得讓孩子不違背規矩,在規矩中懂得做人的道理:“發矇之初,法不可不正。懲戒所以正法也。”很明顯,其意義在於讓接受啟蒙教育的孩子“依法而行”。孔子的教育要“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禮教”雖然外在表現為對人的規矩約束,而讓孩子學習各種幼儀的原因,也是在孩子年紀較小,心靈純凈的時候就用正確的觀念對孩子加以引導,在涵養中變化孩子的氣質。教育關乎文化的傳承與社會的進步,教育孩子因此被歷代儒者所重視,而歷史上常常不缺乏大儒親自編定蒙書的例子,其原因也正在於此。當然,為了讓孩子“守規矩”而加以懲戒,也有適當的度。朱熹在《周易本義》中說:“治蒙過剛,故為擊蒙之象。然取必太過,攻治太深,則必反為之害。惟捍其外,誘以全其真純,則雖過於嚴密,乃為得宜。故戒占者如此”,則揭露了這一點。

周易蒙卦蘊含的教育思想非常寶貴,直到今天仍然能給我們極大的借鑒。  (作者 凌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