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易》看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易道廣備互聯互通
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2014年11月21日落下帷幕。中國,從20年為一代的互聯網大國,一躍而為全世界矚目的互聯網強國。“首屆、世界、網絡、大會”,這些詞彙所含的意義不言而喻:眾多論壇,應接不暇,各路諸侯,紛紛雲集,大有蘇秦、張儀縱橫天下之勢;中央網信辦,以超越當年齊桓公、管仲的魄力,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江南水鄉,桐鄉烏鎮,恰似秦始皇一統天下,六國來朝,八方齊賀,將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性會址。
從《周易》看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易道廣備互聯互通
按中國古老的智慧《周易》精神,這正是一種“易道廣備”、無所不包,“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的體現。互聯網,互聯互通,使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天地之間的道路,一下子被打開了,“撫古今於須臾,措四海於一瞬”、“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為一會之言。《周易、繫辭上》:《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試想,如果沒有改革開放這三十年為一世的時間積累,我們怎麼可能有今天詔令天下的力量?這便是百年一遇的天時;如果沒有南國水鄉,水墨畫一樣的中國小城烏鎮,又怎能讓參會者如此流連忘返,全世界人們心馳神往?這便是得天獨厚的地利;今日中國,經濟改革不斷深化,更加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人文環境,這便是千載難逢的人和。
《周易·繫辭》強調:任何風雲際會的成功,都要“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藉助APEC會議的流風餘韻,正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是當今中國呈現出秋日勝春朝的好氣象,是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是中國與世界的互通!所以能夠“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不僅是在APEC會議之後、更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後的一次盛會。十八大四中全會是一次依法治國為主題的重要會議,以法治網,網絡安全,也正是全國甚至全球化所面臨的問題,此次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正涉及到這方面的內容,正所謂“旁行而不流”;到了美麗的浙江,聽古鎮居民淳樸的鄉音,雖說是旅遊勝地,卻不見那種只顧買賣的商人氣,正是“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周易》的哲學思想,最強調“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諸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旨,是“互聯互通,共享共治”,這是精神層面的“道”,道是一種境界,今日中國有能力把世界範圍內的互聯網大會開在烏鎮,這是“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這種精神境界,是具有全球視野和歷史高度的,這是天道地道人道的融合,是天地人三才的致中和;
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就是一個承載這種思想精神的載體,這是一種“形”,這是敢為天下先的首發式,這是站在全球化高度的大視野,這是具有歷史縱深思考的新維度;
這次峰會,國內外的大咖,中國互聯網最具影響力的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負責人都到位了,100多個國家,不同產品的運營商,帶着新思想的結晶,新技術的產品而來,這便是“形而下者謂之器”。
這種“道”,在網絡的形式下得以實現,網絡就是把天地人溝通連接的“道”,它把哲學的“道”,實現為科技的“道”;它把古老中國智慧的“道”,變成了今日全球共享的“道”;這正是“化而裁之謂之變”的最佳詮釋、最好解讀。
首屆,意味着今後的每年一次,意味着不斷提升和完善,要期待着更多人的關注與參與,這便是“推而行之謂之通”。
我們期待着,有更多新人物、新企業、新項目的產生,因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任何事物,都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圓滿閉幕,恰恰是全球互聯網“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新征程的啟航,惠及中國,惠及世界,惠及人類與萬物,這便是“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和其序”的交融和諧,是“舉而措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子曰師說”金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