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起名是一種含有數理學、命理學、陰陽學、五行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自然科學的綜合。
以五行命名
《孔子家語。五帝》中說:“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
五行,指的是五處物質元素,即:水、火、木、金、土。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陰陽家認為,這五種物質是萬物的起源和根據。
戰國時期,五行相生相剋(亦稱相生相勝,五行生腫)的學說頗為流行、樸素唯物論認為:一物對另一物有促進作用,或相互促進,即為“相生”,而一物對另一物起抑制作用,或相互體斥則為“相剋”(亦稱為“相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水克火、人克金、金克木、木克士、土克水。
《說文。五部》中段玉我註:“水火金木土,相剋相生,陰陽交午也。”
五行相生相剋理論是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因素的,對中國天文、歷學、醫學等發展起了很大作用,至今中醫學仍以五行學說來說明臟腑的屬性及其相互關係。比如,中醫認為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等:另外,中醫還在臨床上以五行生勝理論來解釋內臟間互相資生和互相制約關係,如肝能制牌,稱為木克土;脾能養肺,稱為土生金等,在治療方面,如 肝 病 犯 脾,則採用抑肝扶脾的治療方法,稱為抑木扶土。
人們為什麼要以五行理論起名呢?
人的思想是社會的產物,社會的意識形態無時不在人的頭腦里打上烙印。而人的思想是與對自然、社會的認識緊密相關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盛行,使人們把一生中的榮辱禍福繫於五行生剋上去,所以在起名時,力求得到陰陽調和、剛柔相濟,認為這樣可以在一生中逢凶化吉,一帆風順了。這大概就是千百年來,人們不斷以五行理論為根據而命名的緣故吧。
人們是怎樣以五行理論命名的呢?
以五行理論命名始於秦漢時代。當時,主要是把商殷的干支命名法與五行觀點配合而命名。在周秦時代,人們除了有“名”外,還要取“字”,因此主要是以天干配五行,取出“名”和“字”來。如楚公子名壬夫,字子千辛,即以水配金,則水生於金,剛柔相濟。
到了宋代,以五行理論對名更為鳳行,然而,那時卻不重視八字的欠缺,只取五行相生之義用來序輩。
宋代應用五行相生命名法如下:
水生木:父名屬木,則子名應屬火;
火生土;父名屬火,則子名應屬土;
土生金:父名屬土,則子名應屬金;
金生水:父名屬金,則子名應屬水:
水生木;父名屬水,則子名應屬木。
陰陽與五行的關係
陰陽屬於陰陽五行學說立論的基礎。陰陽與五行屬於形式與內容的關係。就是指無論陰的內部或陽的內部包括陰陽之間都具備着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象表達的那種生克利害的基本關係。換句話來說,即陰陽的內容是通過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來的,五行屬於陰陽內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雖然無邊無際,但在地球這個視角其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間就是通過東南中西北顯示出來的。中醫學認為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生理物質,那麼,氣血在生理活動中又是通過什麼方式體現出來的呢?只要我們具備這樣的理論思維,這些過去在中醫學中還未曾明確提出過的問題,在現有的中醫理論中就能找到明確的答案(具體見劉玉珍老師《中醫生理病理系統論》相關論述)。理論是實踐的嚮導這句話絕對是真理。同時也能彰顯出劉玉珍老師在發明了四柱太陽律、月亮律的基礎上又能開創出六柱預測學,開闢利用中醫藥調控人體節律達到趨利避害的新領域系列成果的取得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於劉玉珍老師雄厚的傳統文化功底,比他人最先掌握我們中華民族祖先把矛盾利害關係模式用木火土金水予以物化的特定思維藝術,破解了陰陽五行的千古之謎,真正把握其真諦。
我們中華民族祖先在陰陽五行學說中採用的邏輯物化思維藝術,不僅在人類的認識史上空前絕後,具有無可復加接近絕對真理的水準,而且所借用的物化也相當貼切,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之所以如此,對數千年來人們為什麼一直只是在她的物化之物上做文章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