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易經與中醫中信息的全息性
世事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普遍聯繫的,有因就有果,有一果多因,也有一因多果,沒有無果之因,也沒有無因之果,這就是辯證。而任何事物的組成必然有許許多多的內因與外因,蘊含著豐富的物質基礎,科學的發展為之定名為“信息”,我在這裡也借用這個詞,卻是最為恰切的。
信息具有着全息性,當我們知道了此方面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彼方面的信息,這就是根據信息的全息性而得知的。比如,冬眠的蛇突然醒來,到處亂跑,那麼這將會發生大災難了,這就是大地震中的一點信息——冬眠蛇出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就要地震了這一全部信息。信息在戰爭中的運用更是不可忽視,往往一點信息就可能泄露全個軍情。比如在二戰中,靠對方陣地上出現了一隻貓,就得出對方要撤退了的軍情。
信息由部分到整體,也整體到部分的聯繫推知,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運用,從而產生了現代預測學,比如天氣預報等。而最為神奇的是中醫學中的理論與實踐就是運用了全息理論。
一、中醫學中的全息理論
在中醫學中,尤其在《黃帝內經》中,有着深刻的全息思想萌芽,很值得深入研究。中醫學認為,人體器官各有不同的功能,它們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在這種整體觀的指導下,中醫學認為人體某部分發生病變,可以影響到整個身體或其器官。而全身的狀況又可以影響到局部病理變化。
中醫還把人體放在一定的外界環境中進行考察和研究,而不是把人體作為一個封閉系統孤立起來,在論及醫學的所有基本問題時,處處結合四時季節變化,地理水土,社會生活,思想情緒等方面的變化。形成了人體與外界環境相互成感應統一的觀點,這些整體觀念是中國傳統醫學指導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思想方法,顯示出中醫學的全息思想及其應用。
肢節與人體的對應統一在中醫診治中運用即體現了部分全息整體的理論, 耳診、面診,鼻針療法,手針療法,足針療法等,其基本原理都是將鼻、手、足的各個部位配屬於相對應的臟腑身形,依次進行診斷和治療。當腹腔臟器發生病變時,如胃腔痛和膜腺炎,闌尾炎等。反映在下肢腔骨外緣的一定部位和足陽陰胃經循行路線上,便會出現在痛點,這說明小腔骨段就是人體信息的一個全息元。實際上的整個身體都是這樣,無論肢節長短,只要它是一個相對獨立部分,就是人體的一個縮影即名含人體的全部信息。這些大大小小的節肢也就是存在於人體全息網中的“小人” 。而實際上,它們也就是此“小人”人體的部分全息着整體的信息,中醫理論中還有着一個天人感應的思想。 慾望產生時的天地人合一的陰陽交泰之氣的統。
《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人這陽氣,“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靈樞·歲露》又曰“自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髮堅,腠理都,煙垢者……至其月郭空,則海水在盛,人氣血虛,其己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髮殘,焦理薄,煙垢落”這些關於人體變化與日月運行的對應關係的深刻認識,反映出古人關於天人感應的樸素全息思想。《內經》進一步指出:人體機能尚有春則人氣生升,夏則人氣長盛,秋則人氣收肅,冬則人氣固藏等周年變化規律,治病養身皆須循此規律,人的脈象也隨四季的循環而呈現出周其性的變化:“春日浮,如魚游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等。秋日下膚,墊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持脈辨常異必須以此為度,此外,《內經》多處波及金、木、水、火、土五種星及其它星球的變化情形引起人體各器宮發生病變,這意味着,人體與太陽系全息,特別是人體與金、木、水、火、土星全息,這個思想是極其深刻的,它把人和自然看成一個整體,二者處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動態過程中,用現代觀點來看,也就是二者處於相互的信息交流過程中,因此,人本身由於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失去平衡所致,這種人與環境全息的思想中醫的寶貴財富。
二、古代學說與信息全息觀念
陰陽五行說同解釋宇宙萬物根源的嘗試有關。萬物同陰陽相對相互作用運動而生成。陰陽學說回答了萬物生成。五行學說則論證了萬物組成的本性,《尚書·共范》中對“五行”作了論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嫁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裡簡要描述了五種構成宇宙最基本的物質形態的性質和作用。說明了人的味覺是從與外界的五種不同物質的接觸中得來的,五行說進一步認為:五種基本元素以“土”為主,分別與其它四種元素合成萬物。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按照相生相剋的變化規律,制約着自然現象和社會運動的過程。陰陽說用陰氣和陽氣的矛盾運動來解釋自然現象。在上節中,我們已經討論了太極圖,從中我們看到陰陽魚是對立的,又是運動的,且陰中含陽,陽中含陰。它們又產生於太極圈中,從中我們看出全息思想,解釋了萬物的起源。天氣屬陽氣,性質是上升的,地氣屬陰氣,性質是沉滯的,陰陽二氣上下時流而生成萬物,是天地的秩序,陰陽二氣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現象變化的根源。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等提出:“五德終始”的學說,把五行的屬性稱之為“五德”,用來附令王朝興替和社會歷史的變動問題。即拋開定性的說法,僅從解釋歷史與自然來說,不失為一種真實的論證。在漢代,是陰陽五行說大發展時期,這一學說滲透到各個領域:天文學,化學,醫學,特別是玄學。都依據陰陽五行理論進行實際觀察和經驗總結。這對科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這是我們對陰陽五行學說的通俗認識,陰陽五行既然是萬物的本原和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發展的根源,用今天的觀點看陰氣和陽氣與萬物間就是全息的。“五行”與自然萬物間也是全息的,陰陽五行是萬物和自然現象的全息元。萬物則是陰陽五行的組合,萬物都包含着陰陽五行,從而構成了無數層次和各種顯現模式的全息對應關係。
從陰陽整體看,它與由萬事萬物構成的宇宙整體全息。從萬事萬物的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分有陰陽來看,陰陽又是宇宙萬事萬物的最小全息元。由“陰陽”最小的全息元開始,八卦、六十四卦及所有卦又都依次成為大小不同的宇宙萬事萬物的全息元。因為從陰陽開始,上至八卦及所有卦象所代表的基本元素都是宇宙萬事萬物之不同所代表的基本元素,都是宇宙萬事萬物之不同層次上的本原。都在一定層次上不同程度地決定着宇宙萬事萬物的存在和變化。另外,既然每一事物都包含着“陰陽”“八卦” 就說明萬事萬物之間乃至萬事萬物同整體宇宙間存在着全息對應關係,而《周易》的高妙之所在,大概也就在於它在一定程度上深刻而又樸素地把握了宇宙萬事萬物中的內在全息對應關係,直到今天,大學者們還皺着眉頭鑽研那深奧的易學文詞,根由恐怕就在這裡。說得簡單些,易經中包含着直覺性的深刻的全息思想而這一思想還沒有深入理解,這是值得深思的,我們不能不多問幾個為什麼? 來源:鳳凰網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