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校訓,與時代共振(面對面·核心價值觀·校訓)

清華大學校訓,與時代共振(面對面·核心價值觀·校訓)

 


 


——清華大學副校長邱勇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校訓是一校的規誡,它約定了全體師生員工乃至廣大校友需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和勉勵性特徵。可以說,校訓是一所大學傳統與精神的集中體現和凝練表達,是大學文化的支柱與靈魂,也是培育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載體。

記者對話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邱勇,聽他講述如何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記者:儘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為許多人熟知,不過,還是請您介紹一下它的來歷。

邱勇: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啟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1914年11月5日,梁啟超到清華給師生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努力成為“真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果敢堅毅,奮發圖強;又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以博大之襟懷容載萬物。梁啟超慷慨激昂的演講深深打動了在場師生,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鑄入校徽,高懸於清華大禮堂的上方,成為師生共同遵守的校訓。

清華校訓的提出源於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闢地概括了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的深刻認識與辯證的處理方法,強調人們要效仿天地、天人合一,在為學為人、立身治世各方面不斷去砥礪踐行。事實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今年5月,習 總 在會見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代表時指出,中華民族歷來強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也提到:“堅強的意志、寬容的態度在中國文化裡面起了主導作用,是一種健康的正確的思想。”正因為如此,清華校訓不僅在清華師生、校友中不斷傳承,在全社會也廣為傳播。

記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所蘊藏的內涵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哪些契合之處?

邱勇:隨着時代發展,“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也在不斷升華演進,涵蓋了雪恥圖強的愛國奉獻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求真精神、海納百川的包容會通精神和人文日新的追求卓越精神。一批批清華師生校友秉持校訓精神,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條戰線上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為國家為民族乃至人類文明創造了傑出業績,也為清華校訓精神作出了最鮮活的註腳。

當下,全社會上下都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肩負引領社會風氣之先的責任,在校的青年學子更是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其價值取向決定着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因此在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習 總強調,要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大學校訓教育正是有着潤物無聲、深遠持久的育人效果。

記者:您覺得該如何利用校訓更好地在高校內向青年學子培育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邱勇: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積極探索大學校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契合點,創新方式方法,豐富工作載體,加強校史、校情的研究和教育,開展豐富多彩、底蘊深厚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強化博物館、校史館、美術館等的育人功能,拓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廣泛宣傳新時期優秀校友的先進事迹和精神品質,不斷賦予校訓精神新的時代元素,讓廣大師生對校訓精神內涵有更加清晰的認識,進而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歸屬感、認同感;鼓勵廣大學生身體力行、知行合一,畢業進入社會後,將校訓精神輻射到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領域,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傳播者和示範者。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已成為清華永久的精神力量、博大的道德力量、強烈的感召力量。她歷久彌新,啟迪陶冶了一代代清華人。我們要格外珍惜這一清華師生共有的精神財富,堅守傳承並不斷發展大學精神文化,堅持“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發展道路,鼓舞激勵廣大清華人自覺投身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洪流之中,作出更大的無愧於時代的業績。作者:趙婀娜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21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