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縣湯陰:周文王囚於羑里城推演《周易》

 


 

 

    開篇的話

  認識地名,就是重新認識我們自己。

  2014年上半年,大河報厚重河南欄目隆重推出“豫地密碼·省直管縣”系列報道,以地名為紐帶,通過翻史料、尋古迹、訪專家,重新用新聞人的眼光梳理蘭考、固始等10個省直管縣的地名故事、歷史變遷。報道在社會上甚至海外都引發了強烈反響,學界專家、商場精英、海外遊子、讀者網友等各路人士圍繞地名起源、根親源流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特別是一些離家在外的人,他們說,“豫地密碼”帶來了隱隱鄉愁,讓他們想起了家鄉美食,憶起了家鄉山水。

  許多讀者一直關心,“豫地密碼”下一步將轉戰何方。這不,我們從今日起,開始推出“豫地密碼·千年古縣”系列報道,這同樣是一部透着濃濃家鄉味的厚重宴饗。

  自2004年起,民政部致力於“物色”建制超越千年、名字始終如一、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縣市,並給予“千年古縣”認定及宣傳保護。留心一數,從2006年至今,河南已有修武、湯陰、沁陽、新鄭、上蔡、汝南、長葛等7個縣市被認定為“千年古縣”,其中,長葛是在今年4月剛剛獲評。

  它們何以將一個名稱留存千年?又如何抗拒住了種種更改地名的誘惑?一個延續千年的稱謂背後,究竟積澱了多少內容?相信我們這組“豫地密碼·千年古縣”系列報道,會以一個個好故事,持續勾起您的求知慾、同窗誼、思鄉情,甚至可能一如舌尖系列,“慫恿”您去造訪。如果真要去,那請代不能去的同學,問古縣好。

  當然,不是千年古縣的,也不必妄自菲薄。如果說千年古縣是老祖宗細心呵護留下的大禮,那麼,能不能給幾百年、一千年後的子孫留下大禮,就看我們的了。

  時隔7年,河南再有縣市躋身“千年古縣”

  郡縣治,天下安。2200多年前,秦始皇以不可擋之勢橫掃六國之後,日思夜想的一個問題是,怎麼讓這個國家不再諸侯並起、動輒處於分裂邊緣?他聽從了李斯的建議,摒棄貴族分封的老規矩,力推郡縣制。此後,歷代統治者皆保留此制,以各種方式選拔優秀人才赴各地任“縣令”,以安天下。

  如果把龐大的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比作一個巨大的博物架,那麼郡縣就是一個個小小的儲物格,它是中國文化最基本的儲存單元。而今,有許多儲物格的名字,仍然定格在千年之前,它們也早已不再單純是一個稱謂標籤,積澱了難以言說的厚重價值。

  但在近些年來,一些地方改名的衝動甚囂塵上,一些地方甚至為了投資商的好惡、忌諱去更改地名,導致地名文化資源遭到破壞。與此同時,地名的價值在世界上越來越被看

  重,2007年,聯合國第九屆地名標準化大會做出決議:遵照2003年10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認為地名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啟動了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一方面是通過評定來對既有的地名文化遺址進行保護,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活動對中國的歷史地名進行梳理摸底。”河南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靖銘副處長介紹。

  2004年,民政部為加強地名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啟動了“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研究與試點。截至目前,全國已有60個縣(市)被認定為“千年古縣”,河南有7個。

  2006年8月,我省修武、湯陰、沁陽通過“千年古縣”評審認定;2007年3月,新鄭、上蔡、汝南通過認定。中間沉寂7年後,今年4月,長葛成功獲評省內第七個“千年古縣”。

  有啥條件?一千年沒改名是“硬標準”

  2012年6月,民政部印發了《關於加強地名文化建設的意見》等文件,要求重點做好千年古城(都)、千年古縣、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著名山川及近現代重要地名等8類地名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並頒佈了《地名文化遺產鑒定》行業標準,該標準於當年7月1日開始施行。自此,“千年古縣”的評選更加科學規範。

  2013年6月,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在京成立,承擔“千年古縣”等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的具體工作,這也標誌着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

  靖銘告訴記者,2013年3月份和今年6月初,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專家組先後到項城、淮陽進行了實地調研考察。專家對兩地的地名文化遺產初步表示肯定,下一步,就要等待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的評審。此外,

  封丘、永城等地也在積極進行申報準備。

  那麼,具體來說,什麼樣的縣才有機會躋身“千年古縣”呢?根據《地名文化遺產鑒定》標準,“千年古縣”需要具備軟硬兩方面條件:“硬件”是必須“制縣千年以上;專名沿用至今達1000年以上,或歷史上有短暫變更但又恢復使用至今的”;

  軟件則是“地名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知名度高”,古縣須至少滿足下列三個條件之一:一、有特徵明顯的歷史文化;二、有特色鮮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三、有獨特且富有傳承價值的傳統文化。

  同時,“千年古縣”須經地方自願申報,專家推薦、考察、評估等程序,經最後審定才能被正式認定。

  “2012年這個標準發佈后,我們對省內情況進行了初步的摸底,符合條件的縣大約在60個左右。”靖銘說。

  專訪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會長劉保全:7個古縣各具特點,體現文化厚重河南

  昨日,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會長劉保全先生接受了記者專訪。

  劉保全先生很關注大河報的這組“豫地密碼”系列報道,他說,河南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文字的發明、城市的形成和國家的建立,都與河南有着密切聯繫。因此,河南地名文化資源非常豐富,而且文化底蘊厚重,很值得大力地進行挖掘、保護、傳承和宣傳。近年來,河南省非常重視地名文化建設工作,尤其重視加強對地名歷史文化的保護。

  河南修武、湯陰等6地都可算作國內最早一批被認定的千年古縣,加上長葛,劉保全先生參與了所有河南7座千年古縣的專家評審會,對河南古縣印象很深。比如,修武縣因紀念周武王在寧邑修兵練武而得名;湯陰縣不僅是民族英雄岳飛的故鄉,更是周文王囚於羑里城推演《周易》的地方;沁陽市是炎帝、神農氏曾經的活動區域,是詞牌“沁園春”的由來地;新鄭市是軒轅黃帝故里,裴李崗文化在此被發現、挖掘;汝南縣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愛情傳說的故里和故事發生地之一;上蔡縣是西周時期諸侯國蔡國的建都地,是秦國丞相李斯的故鄉;長葛市是音樂、歌舞之祖葛天氏居住的地方。

  “這7個千年古縣各有特點,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反映出當地不同的歷史文化,體現出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當然,這7個縣其他方面的條件也很好。”劉保全說。

  對於正處於申報階段的項城、淮陽兩地,劉保全說,這兩個地方的申報工作準備得非常充分、紮實、細緻,極具當地特點的歷史文化給調研考察組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下一步,將在今年年底前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進行論證。

  對於“千年古縣”評選標準,劉保全也進一步做了解釋,2012年8月,第十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大會也通過了與我國地名文化遺產鑒定標準原則大體相同的國際上地名文化遺產鑒定的原則標準,今後,千年古縣的認定會嚴格按照我國和國際原則標準進行認定。“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看,符合標準的還是佔少數。”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