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藏深閨 好夢入畫來—意韻難忘是永嘉

 


 

夢幻似的楠溪村落 謝文東 攝


  引文

  鄉村讓人意猶未盡,是什麼境界?在溫州永嘉縣的歷史文化村落,可以切身體會這種難以言表的感覺。

  很難邂逅這樣的景緻:200多個古村凝神聚氣,如珍珠落盤,撒在“難得”的水畔。筏入溪流,才訝異水之奇凈,不絕千里,含山、藏瀑、嵌村。靜時,水面如仙人撫琴,以風為指,撩一波而牽全身;水紋擴散,悠悠入村的是韻。動時,水流如飛珠濺玉,天漢傾落;水聲穿雲滲石,陣陣入耳的是勢。若逢山嵐,水姿變化,一時一景,裊裊入眼的是幻。古村落多與水相連,多倚山而靠,構成了一幅生態古樸、野趣天真的畫卷,氣勢非凡,景色乾淨,是少見的。除了牧漁放歌、耕作梳洗的村民,沒有各種雜亂的圖片來干擾視覺,干擾這份純凈的感覺。綿長的人文歷史,自然地融于山、融於水、融於村、融於樹。咀嚼個中深意,你不禁會讚歎:原來“最美的桃花源”,它的詩意、它的靈韻、它的無限遐思,都不是囚於畫框的美,而是漫步畫中,訪村、探戶、登山、觸水,湧入心扉的“心領神會”。這是永嘉歷史文化村落帶來的感動,也是永嘉美麗鄉村建設最別緻的名片。它留給人們太多美好的懸念,太多美麗的遐想——想去鄉村沐浴那份“意猶未盡”的古意純真…

古村落有很多,永嘉特色卻難複製

  去永嘉之前,很多人眼中的歷史文化村落是這樣的:有幾座古色古香的建築,有石子鋪成的小路,幾縷夕陽,幾棵古樹,和幾段流傳至今的歷史傳說,構成一個完整的印象。的確,這樣的歷史文化村落十分多見,並不出奇。但像永嘉一樣,歷史文化村落能在奇絕的山水環境下,成規模、成氣候地分佈並不多見。再加上,這些村落大多有着連貫的歷史線索,一脈相承的文化特色,有着區別於其他地域的建築風格和風俗習慣,就更難被模仿。

  以楠溪江歷史文化村落為例,兩百多個古村落,包含古建築村落、自然生態村落、民俗風情村落三大歷史文化村落類型。至今遺存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宋、明、清時代的古橋、古塔、古牌坊、古牌樓和古戰場。以時間追溯,茗嶴村和下園村的歷史最早,初建於晚唐;楓林、周宅等村則建於五代。
 

  就規劃布局和選址而言,許多村的選址十分隱蔽。當地的村民注重村落依山傍水的小環境,有着比較強烈的安全防災意識,從古至今按照特定的理念規劃村落,形成特色。

  在芙蓉村,人們可以見識先人以“七星八斗”布村。整個芙蓉村平面呈方形,坐北朝南,規劃寓以“七星八斗”格局。其中“星”指道路交匯方形平台、“斗”指水渠交匯處方形水池,“七星”翼軫分列,“八斗”呈八卦狀分佈。村裡的道路、水系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七星八斗”系統。據說,每到傍晚時分,村西南的芙蓉崖就會倒映在村中央的大水池內,“芙蓉村”的美名由此而來。

  在蒼坡村,整個村莊布局是一套傳統人文必備的“文房四寶”。村子西邊是一座山,以3個並肩而立的山峰構成“筆架”,喚名“筆架山”。村落的主幹是一支“筆”,以村東池塘為“硯台”,池塘邊的一根石條為“墨錠”,整個村為“紙”,村內古老的屋頂為錯落有致的“墨跡”,書寫出一篇大文章。

  這些舉不勝舉的特色村落,其實從另一個角度,折射着永嘉歷史文化村落的一大特色——融文化、歷史、思想、精神於規劃布局、建築風貌,甚至是村名、街名。

  許多古村落以“八卦”和陰陽五行的風水理念構建,追求“天人合一,人居環境和諧”的理想。巧借山水,平地村寨輪廓多起伏,山地村寨建築多層次,人的“智慧”和自然的“美景”不張揚地融為一體。許多古建築形態自由,唯一統一的是它們都傳承着楠溪江鄉土古建築繼承的人文精神:不追求皖南民居的精緻,不和晉中大院的奢華攀比,也不似閩西土樓般壯觀,只是很舒服很自然地與山水同為背景。用質樸的原木、可愛的卵石,訴說著當地農民的樸實坦誠,當地文化的“耕讀為本”。

  一個古村寨是一個小“部落”,有民居、宗祠、亭台、池榭、書院以及寨牆、寨門等,形成物質文化較為齊全的小“社會”。宗族文化透露着神秘與張力,維護着過去村落的團結和人倫秩序,制約引導人們的行為。

  當古村落數量多、種類全,歷史文化悠久,規劃布局、人居環境、建築風格、宗族文化和永嘉精神傳統、人文氣質融於一體,形成永嘉歷史文化村落獨有的特色和天然的“財富”,永嘉古村落保護開發的主要責任,就有了明確的主旨——繼承、開掘、發揚、守護這筆“財富”。


 

古村落保護不少見,永嘉探索很給力

  和許多歷史文化村落一樣,永嘉同樣面臨“古文化”要保護、老百姓要“現代化”的“尷尬”。古村數量多、規模大、分佈廣的現狀,使村落保護與當地發展經濟、改善群眾生活實現“共贏”成為命題,考驗着永嘉美麗鄉村建設的智慧和能力。

  在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下,永嘉前所未有地將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和利用擺在了“重中之重”。不但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全縣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還在重點鎮、村兩級相應成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組織機構,形成了自上而下、由點及面的組織保障體系。

  除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審批和規劃力度,加大整治力度,加大對古村落的整體保護四套“常規動作”外,永嘉在保護古村落過程中尤其注重解決農民住房的客觀需求,探索“古建築還利於民”、“老百姓主動參與歷史文化保護與經營”的新模式。

  對於建新房與保護古村落的矛盾,永嘉從三方面進行了疏導:

  一是對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相關規劃實施前建起的新民房,加以合理利用。通過“穿衣”、“戴帽”、“減體重”等適當改造,減少它們對古村落整體風貌的破壞。

  二是在古民居內,允許村民適當進行裝修。“改內不變外”,通過內部合理裝修,擁有上百年歷史的古建築補上了“設施簡陋”的短板。一方面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農民對古村落保護的積極性。

  三是經過有關部門審核、批准,允許在空的宅基地上按照仿古風格進行建設。對人口特別密集的古村落,如芙蓉村,進行新村建設。

  這三方面工作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在落實上需要包含、嵌套許多工作,更需要資金、政策、土地資源等保障。工作開展以來,永嘉針對古村落居民搬遷安置,在農房改造集聚建設有關政策的基礎上,給予最高20%的安置面積優惠,同時在用地指標等方面大力支持重點歷史文化村落。今年年底,芙蓉古村將完成農房集聚建設,屆時全村200多戶居民將整體搬遷到美麗的住宅新區。先後投入1200多萬元,委託清華、北大和同濟等單位,編製了芙蓉、蒼坡、埭頭、暨家寨、茶園坑、林坑等重點古村落保護規劃和新區建設規劃。老百姓清楚政府規劃方向,了解整飭村莊環境、修繕古建築的要求、標準與“禁條”,永嘉歷史文化村落的整體環境整治才能出現“藍圖照進現實”的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永嘉全縣共籌措資金近3億元,用於楠溪江古村落的整體保護利用。2012年起,縣財政還每年安排不少於20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歷史文化村落的規劃編製、修繕維護、環境整治、文化挖掘和宣傳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永嘉探索引入市場機制,保護開發楠溪江古村落,一批批企業和個人開始進入永嘉文化旅遊領域。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社會投入為主體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楠溪江古村落的保護開發納入了招商引資項目庫,僅2011年,就吸引投資150萬元,用於重點古村落總體和詳細規劃。

  工作越做越實,永嘉政府逐漸意識到,要使“古韻村落,山水詩畫”永久性地散發魅力,必須在村民渴望富裕的現實需求和古村落保護之間找到共鳴點。如果保護古村落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那麼老百姓保護古村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絕非同日而語”,也絕對不會再去做破壞古村落的事情。因此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成了永嘉古村落保護利用探索的一大驅動,一大特色。

  總投資1.84億元的“六個一”工程已經在岩頭鎮全線啟動。通過立面改造、三線地埋等整治,在岩頭鎮中心街區將開發形成一條集購物、參觀、休閑等為一體的旅遊文化商業街,並適時連接到以水為帶,以街、廊、屋為風情的麗水街,形成麗水街南北兩段“歷史與現代對話、人文與商貿共生”的新景緻。

  在山水為色,古建築為點睛之筆的嶺上人家:烤得金黃酥脆的羊羔肉,成了鶴盛嶺上略帶異域風情的“招牌菜”。老闆金邦乾驕傲地和遊客們分享嶺上人家發展、致富的故事。從過去鮮少有人問津的孤村,到現在成為永嘉農家樂餐飲的“金名片”,金邦乾對政府充滿感激之情。他說:“因為政府大力支持古村落發展,派專人負責這個區域的衛生長效保潔和山水、古建築資源的保護利用,僅3年時間,嶺上人家‘農家樂’餐飲的收益就翻了幾倍。”有人說金邦乾發了“羊”財, 金邦乾卻認為,是老祖宗留下的“古寶貝”在今天好政府的引導下招徠了財富。現在,他和周邊的農家樂經營戶統一經營嶺上人家,自主安裝、推廣先進的排污、截污系統。從經營財富到經營鄉村, 金邦乾要把老祖宗的“饋贈”發揚光大。

  據統計,僅蒼坡、芙蓉、林坑3個村落,2012年遊客人數就達到了29.39萬人次,收入豐厚。目前,楠溪江已有農家樂110多家,直接從業人員900多人,約佔全縣旅遊從業人員的四分之一。2011年楠溪江“農家樂”旅遊年營業收入達8000多萬元,2012年又創新高,達1億多元。

  在榮獲溫州首個國家級生態村稱號的大若岩鎮埭頭村,據鎮長周旭丹介紹,已經通過旅遊,舉辦“楠風營地”、開辦農家樂、婚紗攝影基地等手段增加農民人均收入1200元左右。古村落形成“經濟驅動”效應,大大帶動了村民投資保護古村落的熱情。永嘉縣農辦主任徐賢博告訴我們:“近幾年,僅村民自籌投入古村落保護與開發資金就約5000萬元。花坦、埭頭、蒼坡、岩頭、芙蓉、林坑等地一批古建築得到有效保護與開發,廣大村民功不可沒。如今,永嘉帶動村民發掘、傳承優秀的古村落文化,加大對傳統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力度。全面復原建設了各類古戲台;充實了劇團力量,打造永昆藝術品牌;定期舉辦楓林、甌渠武術節以及沙頭攔街福等民俗活動;深入院校合作,暨家寨於2009年被中央美術學院列為學生寫生創作基地。”

從古村落景觀遊覽

到鄉村休閑體驗,

永嘉魅力未完待續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永嘉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取得了積極成效。楠溪江古村落整體被特別授予第二屆“中國景觀村落”稱號。芙蓉村、埭頭村、嶼北村、茶園坑、暨家寨、林坑等6個村入選“中國景觀村落”。嶼北村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岩頭鎮芙蓉村古建築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以美麗鄉村全縣創建為載體,永嘉美麗鄉村的整體規劃已經出爐。未來,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將如何深化,如何成為永嘉美麗鄉村延續的驚喜?永嘉縣農辦副主任林建杭賣起了關子。他沖我們神秘地說:“現在的古村落保護開發,還停留在景觀遊覽的層面,如何向休閑體驗過渡,是整套規劃突破的核心。別忘了永嘉還是著名的長壽之鄉呢!未來發展如何集‘高端、大氣、有品位’和‘古樸、野趣、有底蘊’於一體,請過段時間再來永嘉鄉村走一走,體驗一回,答案就在你心中。”

  專家組點評

  存留在山水間的歷史文化村落,不同於深藏在博物館的國寶,可以“真空包裝、與世隔絕”,保護的最好辦法還是適度開發利用。永嘉的做法是一個好的案例。開發要注重規劃、建設,按照“修復優雅傳統建築、弘揚悠久傳統文化、打造優美人居環境、營造悠閑生活方式”的總體思路,努力把歷史文化村落建成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村莊。利用的一大途徑是發展歷史文化村落特色旅遊,這樣,既增強村民對保護古村落的認同感,也可解決保護利用的資金問題。開發利用特別要注重“適度”。修復傳統建築要修舊如故,悉心留住歷史的印記;開發旅遊產品要“接地氣”,不可破壞歷史文化村落的存有環境;遊客流量也要適度(特別是對那些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歷史文化村落),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旺則旺矣,但少了古村游的韻味,也可能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影響可持續發展。 來源: 浙江日報(杭州) 文 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