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周易文化交流暨當代易學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中新網杭州7月12日電(記者 童靜宜 實習生 倪晨琪)7月12日,中韓周易文化交流暨當代易學研討會在杭州舉行。40多位專家學者,對《周易》淵源和周易的時代意義、現代表達作了廣泛深入的研討。
專家們認為,文化的力量是無窮的,文化信仰的重建成為人類共生環境必須堅守的共同準則。《周易》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對當前在亞洲地區的共生狀態中,重建“一致百慮,殊途同歸”的文化共識有着非常積極的意義。
易學家章關鍵:弘揚孔子之《易》
太史公在其《史記》中有一段簡短的記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據史料記載,聖賢孔夫子晚年極推崇易學,並對《易》進行了精心的編纂與研究。
浙江人文經濟研究院顧問、易學家章關鍵對於孔子之《易》極為推崇,潛心研究並著書傳承。他表示,現代社會必須弘揚孔子之《易》,啟導理性文化信仰,來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文化信仰不可離開時代、道義、哲思與理性,不可離開建構以精神基礎為核心的文化核心。
章關鍵同時提出,文化能量是道德質量和思想慧速的平方的研究成果。道德思想、文化相互依存於理性的王國而和諧一致。《周易》匯通時代精神,以東方哲思角度闡述富強、民本、文明,詮釋自由、民主、公正和法制,對於培養向善的文化信仰,建設理性的東方精神家園就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李享利:《周易》與經營管理
“國學”,是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熱是最近幾年中國傳統文化興起的標誌之一。
從上個世紀初期章太炎先生創辦的“國學講習所”,到後來著名的北大國學門和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再到全球的孔子學院,再到台灣的國學與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總會,“國學”在世界傳播,同時也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國學與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總會總會長李亨利先生,將亨元貞利、吉凶悔吝、窮變通久、八卦、六爻等《易經》精髓與經營管理相結合,用否極泰來解釋勞資關係,用未濟與既濟的協調來闡述管理哲學。
李亨利表示,我們要尊古而不迷古,崇古而不泥古。易學研究主軸在於中學與西學的體用並濟。易學乃中華文化之本源與樞紐,是帝王領導統御的寶典,提供經營管理的寶貴實踐經驗,易學乃經營管理者之學,精神在於變通。
朴宰雨:韓國易學熱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載:“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易者又援以為易,故易說至繁”。
易學作為一門具有東方獨特思維方式、集中國幾千年文明智慧於一體、以探索天道人理變易規律為目的的系統學術,不僅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更是受到世界各地學術研究人員的偏愛。
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院長朴宰雨先生就表示,周易不僅對中國影響很大,對韓國與日本等地區都產生很大影響。近些年,韓國更是提高了易學的研究維度,將之更廣泛地應用于思想領域,實用性得到擴大。易學也逐漸滲透到韓國的現代文明,提升民眾的憂患意識,培養其對現實問題的經典思考;運用於經營哲學,則培養人們探索創造性的應對方案。
朴宰雨對於《周易》在韓國的接受、研究與運用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精深的研究。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近日訪韓的講話無不體現中國文化的底蘊與深刻。而多年的中韓易學交流,透過《周易》重新發現“東亞人文傳統”的文化學術,重新解釋了其精髓的現代表示。
朴宰雨最後也期望加強中韓文化的深度合作與交流,擴大易學在東亞的文化影響力。
鄭宇民:感恩周易感思未來
文化的力量是無形卻強大的,中國和世界各國的交往合作及中國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都需要文化補課與共識。“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用文化啟導社會進步,是啟明更是照耀。
浙江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聯合會會長鄭宇民表示,要感恩周易、感思未來。中國文化有了現代表達才有生命、有意義、有味道。同時現代表達必須體現世界觀、體現方法論、體現鑒往觀來的未來學觀點。
針對現代社會的種種矛盾現象,鄭宇民表示,必須靠文化信仰治癒社會病。而周易的現代表達首先體現在政黨文明必須增加對傳統文化精髓的理解。“習總書記多次講執政黨必須要增加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來補充我們原來的政黨政治”。
鄭宇民認為,“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定交是什麼,是定下來交往的規則,易心就是非常平易的,把功利心換成公益心。安其身就是安身,立本就是文化信仰”。
其次,在鄭宇民看來,研究周易以及周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還必須要體現在行政方式的改變上。而行政改變必須要記牢《周易》兩句話:天之順轉,民之正轉。順,就是順應歷史規律,順應歷史。所以履信思順,尚賢崇德,是政府行政行為的宗旨。
鄭宇民還認為,對周易現代表達的研究,還體現在企業家的價值取向再造;體現在社會共同價值觀的再造上。
“這一次是一個開頭,我們真誠的希望,我們的《周易》研究,從原來的全學術研究的這個框,走出來,走到一個嶄新的新時代當中來,叫現代表達”。鄭宇民表示。
原成都市 委黨 校研究員謝祥榮、台灣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賀廣如、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里等專家學者都對周易的現代表達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